"众岫耸寒色":群峰托送着寒气,
# 耸:耸托、托送。,众岫:群山。岫:峰峦。
"精庐向此分":一座佛寺屹立在山顶。
# 精庐:小小的佛寺。
"流星透疏木":透过清澈缓流的水,看见夜空的点点繁星,
# 流星透疏木:写出了从疏落的树枝空隙之间,看见夜空的流星划过的景象。流星:星星在流动。对应后句的“走月”(月亮在行走)。疏木:一作“疏水”。
"走月逆行云":云在移动,看起来却是月亮在走。
# 走月逆行云:云在移动,看起来却是月亮在走(月亮当然也在走,当然相对流云而言是更为静止的)。
"绝顶人来少":高山绝顶之上来人稀少,
# 少:稀少。
"高松鹤不群":松树像孤独的野鹤一样在高处站立着。
"一僧年八十":一位年过八十的老僧,
"世事未曾闻":从未听说过世间所发生的事情。
# 未曾闻:未听说。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自号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一说幽州范阳县(今北京西南)人。早年落拓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官终普州司仓参军。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岛”,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其又与姚合齐名,人称“姚贾”。贾岛的诗以五律见长,作诗以苦吟著称。他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推敲”这一典故即由其斟酌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其诗多投献酬赠之作,取眼前荒僻冷落景色,抒一已穷愁幽独之情,风格清奇峭僻。代表作品有《题李凝幽居》《忆江上吴处士》,有《长江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全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山寺的所见所感,借山寺夜景,营造出清幽淡雅的氛围,展现出诗人对山寺静谧环境的感受,语言精练,炼字精妙。
2. 分段赏析
首联“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起笔从视觉角度描绘,“众岫耸”,一个“耸”字生动地勾勒出群峰挺拔高耸的姿态,尽显山势之雄伟。“寒色”一词,赋予山峰清冷的色调,不仅让人感受到山的冷峻,更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精庐向此分”点明诗人投宿的佛寺坐落在群峰环绕的绝顶之上,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佛寺孤峙高寒的地理位置。诗人以水墨画般的技法,寥寥数笔,便将山寺的环境特点展现出来,为全诗奠定了清幽、冷寂的基调。从语言上看,炼字精准,“耸”“寒”二字使诗句具有表现力;从意象营造上,群峰、寒色、精庐等意象组合。颔联“流星透疏水,走月逆行云”。此联堪称奇笔,“流星透疏水”,打破了人们的认知,星本静止,却因倒映在流动的水中,仿佛随水流动,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诗人还巧妙地将水分为疏和密,疏处能透星光,展现出一种空灵澄澈之美。“走月逆行云”,月本不动,却因云朵飘动,产生月亮反向行走的奇妙视觉效果。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想象力,将这一自然现象捕捉并呈现,短短十个字,把夜空中星、水、月、云的奇妙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表现技巧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动衬静,渲染出空山幽寂清泠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山寺的凄冷荒寂;从语言风格上,清新自然又不失奇崛,让人眼前一亮,凸显出诗人的艺术感。颈联“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此联从自然景观过渡到人事。“绝顶人来少”,直白地表明山寺因地处绝顶,人迹罕至,进一步强调了山寺的偏远与清幽,远离尘世的喧嚣。“高松鹤不群”,描绘独鹤栖息于高松之上的画面。鹤在传统文化中是仙禽,象征着高洁、脱俗,与高松相映衬,更显出其超凡脱俗、卓尔不群。松鹤组合在古典诗文中常代表高洁与长寿,此处通过对松鹤的描写,暗示了寺中之人的品性,为尾联写寺中高僧作铺垫。从内容主题看,深化了山寺远离尘世、清幽脱俗的意境;语言简洁质朴却含义深远,以景写人,含蓄蕴藉。尾联“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此联写寺中仅有一位八十岁的高僧,历经岁月,却未曾沾染尘世的纷扰,一直与世无争。结合前文“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这位高僧的生活环境尽显孤寂与高洁。诗人通过对高僧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山寺的清幽、脱俗,展现出一种远离尘世、超凡入圣的境界。从表达技巧看,以小见大,借高僧的形象反映山寺的整体氛围和诗人的心境;从情感主旨看,传达出诗人对这种宁静、高洁、远离俗世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让人感受到诗人超脱的襟怀意趣,使全诗的立意得到进一步体现。
3. 作品点评
全篇围绕一山、一寺展开,星透疏水、月逆行云,高松立、孤鹤栖,八十老僧世事不晓。众岫浸寒、流星闪熠、林木疏朗、月走云移、片云飘逝、松高巢险、鹤影孤绝、老僧混沌,诸般景致相融。诗人笔力所及,尽显地僻境清之态,远离俗世喧嚣,高洁胸襟、超群情致,随景自然流露,读来令人称绝。
# 如“未知游子意”、“去有巡台侣”、“众岫耸寒色”、“头发梳千下”四篇,亦似晚唐。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
# 尾联寓意格。三四写景极确。若子美“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虽极刻画而无刻划之迹,又未可同论矣。
清黄生《唐诗矩》
# 意在言外(末二句下)。
清黄生《唐诗摘钞》
# 首联十字都是眼前平常之景,一经巨手出之,便可惊人。
唐孟郊、贾岛撰《寒瘦集》
# 冯班:次联奇句。纪昀:“流星”、“走月”字不佳。后四句忽作平语,然一气流走,有萧散之致。许印芳:全诗有奇气。三四乃即景佳句,晓岚以“流”、“走”字面刺目而斥之,盖以试帖禁忌之例绳律诗,苛且谬矣。后四句亦从洗炼而出,“高松”五字甚警策,晓岚亦斥为平语,皆非公论。无名氏(乙):尝见此景,诧君拾之。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 “寒色”是暮,又是在绝顶也。又云:结句亦欲弃人事而从之避世也。句句精绝超绝,神仙中人。
清何焯《唐三体诗评》
# 顺行云则月隐矣,妙处全在“逆”字。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贾浪仙“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真堪铸佛礼拜。
明末清初叶矫然《龙性堂诗话》
# “透”字、“走”字过于炼字,反带伧气(“流星”二句下)。结超古无上。
清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 对法不可合掌,如一动必一静,一高必一下,一纵必一横,一多必一少,此类可以递推。如耿伟“冒寒人语少,乘月烛来稀”,“稀”、“少”合掌。李宗嗣“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皆”、“尽”合掌。贾岛“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流”、“走”合掌……此皆诗之病也。
清冒春荣《葚原诗说》
# 诗有语意相同而工拙大相远者,如贾长江“走月逆行云”,亦可谓形容刻划之至矣,试与韦苏州“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较之,真不堪与之作奴。
清方贞观《辍锻录》
上一篇:唐·杨乘《吴中书事》
下一篇:唐·白居易《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