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liàn
huā
·
·
juǎn
fēng
tóu
hán
jìn

朝代:宋作者:赵令畤浏览量:3
juǎn
fēng
tóu
hán
jìn
zhuì
fěn
piāo
xiāng
hóng
chéng
zhèn
xīn
jiǔ
yòu
tiān
cán
jiǔ
kùn
jīn
chūn
jiǎn
qián
chūn
hèn
dié
yīng
fēi
chù
wèn
shuǐ
gāo
lóu
wàng
duàn
shuāng
xìn
nǎo
luàn
héng
qiū
cùn
xié
yáng
zhǐ
huáng
hūn
jìn

译文

春风卷起柳絮,寒冷渐渐消尽。春花坠落,传来阵阵香气,每天落红一阵又一阵。残酒未醒又满新酒,使我更加慵懒倦困。今年春天的怨恨,比去年春天的更甚。蝴蝶翩翩离去,黄莺叫着飞走,我无人可以问讯。隔着水面望着高楼,望眼欲穿也盼不到书信。愁绪搅乱了如秋波般含情的双眼​​。眼看着太阳西斜,黄昏又要到来。

逐句剖析

"卷絮风头寒欲尽":春风卷起柳絮,寒冷渐渐消尽。

# 卷絮风头寒欲尽:意思是说落花飞絮,天气渐暖,已是暮春季节。卷絮风,卷起柳絮的风,春风。

"坠粉飘香":春花坠落,传来阵阵香气,

# 坠粉飘香:春花坠落,传来阵阵香气。香,一作红。

"日日红成阵":每天落红一阵又一阵。

# 红成阵:红花一阵阵飘落。红,一作香。

"新酒又添残酒困":残酒未醒又满新酒,使我更加慵懒倦困。

"今春不减前春恨":今年春天的怨恨,比去年春天的更甚。

"蝶去莺飞无处问":蝴蝶翩翩离去,黄莺叫着飞走,我无人可以问讯。

"隔水高楼":隔着水面望着高楼,

"望断双鱼信":望眼欲穿也盼不到书信。

# 双鱼:书简。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恼乱横波秋一寸":愁绪搅乱了如秋波般含情的双眼​​。

# 横波秋一寸:秋波,眼神。秋一寸,即眼目。横波秋,一作层波横。

"斜阳只与黄昏近":眼看着太阳西斜,黄昏又要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是北宋词人赵令畤创作的暮春怀人之作。上阕以疏淡笔触勾勒晚春图景:风卷残絮,落红成阵,春光撩人却惹愁思,酒盏频倾却难消块垒。新醅旧酿,皆化作杯中万斛闲愁;风絮游丝,总牵起心头千回别绪。下阕转写相思难寄之苦:蝶影已杳,莺声渐悄,唯余江波浩渺阻隔视线。倚栏凝睇,望断秋水长天,却只见暮云合璧,音书杳然。结句以景截情,将黄昏时分的恍惚心神与缠绵愁思融为一体。全词以景寓情,笔触含蓄蕴藉,未直抒胸臆却愁绪自现,于婉丽词境中暗藏时光流转之叹与咫尺天涯之憾。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本词源自清代御医汪必昌所著《聊复集》。嘉庆十五年(1810年),汪氏因家族墓地事宜请假去太医院职务,离京返乡途中完成这本典籍编纂,同年由京都琉璃厂韫宝斋刊行,由此广泛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词。借晚春风卷残絮、落红遍地的暮春景致,酒中闲愁、风絮别绪的情思,以及蝶杳莺悄、江波浩渺、暮云合璧的景象,写出了时光流转中的相思难寄之苦与咫尺天涯的怅憾。

2. 写作手法

用典:“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两句中,“双鱼”典故源自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的描述,古人以鲤鱼形木函盛装书信,拆封时需“烹鲤”(实为解开函套),故以“双鱼”代指书信。此意象经李商隐“双鲤迢迢一纸书”、晏殊“鱼书欲寄无由达”等化用,成为古典诗词中寄托相思的经典符号,既暗含书信难寄的阻隔感,又以鱼水相依的隐喻强化情感联结。本词借此典故,用古诗典故指代书信,既像盼鱼传书而不得的惆怅,又似忆起当年凭栏垂泪的伤怀。前者是期待落空的苦涩,后者是回忆往事的酸楚,都饱含真挚情意。情景交融:本词通过细腻的情景交融手法,将暮春之景与深婉之愁浑然相融。上片以“卷絮风头”“坠粉飘香”勾勒出暮春凋零之象,柳絮纷飞、落红成阵的绚烂反衬出“新酒又添残酒困”的孤寂,春色愈浓,离恨愈深。下片“蝶去莺飞”暗喻音信断绝,登楼远眺的“隔水高楼”与“望断双鱼信”形成空间阻隔,将相思难寄的怅惘投射于苍茫水色之中。结句“斜阳只与黄昏近”以景结情,将愁绪的绵延无尽与日暮的苍凉糅合,秋波微蹙的“恼乱”与斜阳沉坠的“近”字,更使无形之恨具象为可触可感的时空凝滞。全词物象与情思交织,春景愈美,愁怀愈切,达到“景语即情语”的浑融境界。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借惜花之情表露离别之恨。开篇三组意象勾勒出暮春时节花落枝头的画面。“卷絮风头”让人想起章质夫咏絮词中“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的柔美场景。古人常以飞絮飘零象征晚春将尽,如“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下文“坠粉飘香”等句更为细腻地描绘了花瓣随风飘散,清香四溢的景象,恰如小晏所言:“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表面写春色将逝,实则寄托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与留恋。“新酒”两句转入直抒胸臆,情感重心从惜春转为思念故人,通过饮酒解愁的细节强化内心感受。“又添”二字语气加重,直言因思念而频频醉酒。“残酒困”呼应“残花中酒”与“去年病”的往昔经历,与“借酒浇愁愁更愁”异曲同工。“不减”二字形成转折,虽然所思之人远隔千里,只能借酒消解思念,但离愁并未因时光流逝而有所减轻。这种表达方式委婉含蓄,却更显情意深长。词的下片因音讯全无而倍增暮色忧愁。过片三句极言孤寂之感,不仅无人可诉衷肠,连蝴蝶与黄莺也飞向他处,唯余词人独自倚靠高楼,凝望碧波荡漾的水面。双鱼在此指代书信,《古诗》有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小晏《留春令》曾写道:“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前者借碧水引出对远方书信的期盼,后者从流水声忆起当年倚楼垂泪的情景;一个满怀期待却失望而归,一个追忆往事更添悲伤,皆表达了真挚深厚的情感。结尾两句抒发了因思念故人、感伤春光而生的绵长愁绪。横波指明亮动人的眼眸,李白曾吟:“昔为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秋一寸亦指秋水般清澈的眼眸,李贺有“一双瞳人剪秋水”之妙句。“恼乱”意为纷繁扰乱,黄昏美景反而扰乱了她的视线,触动了她的愁思。沈际飞评道:“斜阳目,各有其境,不必相同。一云'却照深深院',一云'只送平波远',一云'只与黄昏近',句句沁入毛孔皆透。”“斜阳却照深深院”描绘午梦初醒,只见庭院深深,春色已逝,唯余斜阳徘徊不去的景象;“斜阳只送平波远”则刻画行人乘船远去,只剩下残阳映照水面,缓缓流逝的画面。二者皆以夕阳下的景色烘托离愁别绪。而“只与黄昏近”紧接上句“恼乱”而来,正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眼看白昼将尽,黑夜即临,对春天的眷恋与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虽未直言愁恨,却已尽在不言中。

4. 作品点评

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记载:赵德麟与李方叔同列苏东坡门墙,二人艺术气质迥异,赵氏温润而李氏峻拔,各擅胜场。观其所述,赵氏词作确以清雅柔婉见称,该篇作品恰是此种艺术特质的典型展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词妙在写情语,语不在多,而情更无穷。

明李攀龙《草堂诗余隽》

# 恨春日又恨黄昏,黄昏滋味更觉难尝耳。“只与黄昏近”等句,句句沁入毛孔皆透。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 德麟词以婉柔胜,风格近少游。

不详薛砺若《宋词通论》

# 此首起三句,言风吹花落之多。“新酒”两句,言愁恨之深。“蝶去”三句,言望信之切。“恼乱”两句,点出斜阳在目,感伤无限。盖风格清丽,绝似小山。若非小山之作,亦可追步小山。

不详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梅尧臣《颍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