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chū
jìng
sòng
lín
fāng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3
chū
西
yuè
shàng
cán
huā
dàng
liǔ
háng
jiān
hóng
xiāng
shì
jiè
qīng
liáng
guó
xíng
liǎo
nán
shān
què
běi
shān

译文

走出西湖时天上残月仍在,陪着友人穿过荷塘,走在杨柳依依的小道上。在这样的红花遍地、阴阴凉爽的世界里,我们走过了南山,又绕到北山。

逐句剖析

"出得西湖月尚残":走出西湖时天上残月仍在,

"荷花荡里柳行间":陪着友人穿过荷塘,走在杨柳依依的小道上。

# 荡:浅水湖。

"红香世界清凉国":在这样的红花遍地、阴阴凉爽的世界里,

# 清凉国:谓清净凉爽的地方。,世界:佛教语,犹言宇宙。世指时间,界指空间。,红香:谓色红而味香。

"行了南山却北山":我们走过了南山,又绕到北山。

# 却:回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一)》由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借景抒情,描绘了清晨西湖畔月残未隐,荷花与柳树相映成趣的画面。首句点明送行时间环境,次句展现路线风景,“红香世界清凉国”生动刻画荷花神韵,末句写行程,表达对友人不舍。全诗清新自然,将送别之情与美景融合,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及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在描绘西湖夏日景致上独具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一)》作于公元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杨万里的好友林子方举进士后,将赴福州任职。清晨,杨万里从杭州西湖附近的净慈寺送别林子方,经过西湖边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组送别诗,此为其中第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清晨西湖月残之际,荷花与柳树相间的景色,通过“红香世界清凉国”等语句展现出荷花的独特风姿与宜人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西湖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在送行途中的所见所感里,暗含着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全诗描绘西湖畔月残、荷花、柳树等景色,如“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借这些美景抒发对友人的不舍与送别之情。象征:诗中的“红香世界清凉国”,荷花的“红香”与“清凉”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可看作是诗人对一种美好、纯净、清凉世界的向往与追求的象征,象征着诗人内心所向往的宁静、美好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暗示了友人此行如进入一个美好的世界,寄寓了对友人的祝福。动静结合:“荷花荡里柳行间”中,荷花和柳树是静态的景物,而诗人和友人在其间行走则是动态的,动静相衬,使画面更具生机与活力,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与友人在西湖边漫步的悠然情景。

3. 分段赏析

诗的首句“出得西湖月尚残”,点明了送别时间是清晨,此时月亮还未完全消失,营造出一种略带朦胧的氛围。次句“荷花荡里柳行间”,描绘出诗人与友人行走在西湖边,荷花摇曳,柳树成荫的场景,展现出夏日西湖的美丽景色。“红香世界清凉国”,从多个感官角度描绘荷花,红色的花朵映入眼帘,香气扑鼻而来,周围环境清凉宜人,生动展现荷花的魅力。末句“行了南山却北山”,看似简单写行程,实则蕴含着诗人对友人一路相送的不舍之情,表达出深厚的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景沂《壶中天·江邮湘驿》

下一篇:宋·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