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jiàn
shì
shì
zhì

朝代:唐作者:韦应物浏览量:2
qǐn
fēi
lín
jiàn
chén
dàn
wàng
qíng
kōng
lín
zhì
yuán
wén
biàn
shuǐ
shēng
yǒng
shì
shān
zhōng
shēng
zhī
chén
xuān
jiǔ
zàn
sàn
fán
yīng

译文

我的卧室靠近碧绿的山间流水,早晨起来淡薄了让我喜怒哀乐的事情。空寂的树林中下起了细雨,水中遍布是雨落在水上的圈纹。整日没有多余的事,山中不时传来砍伐木头的声音。知道你在尘世的喧嚣中待久了,在这可以暂时散去世俗的烦恼。

逐句剖析

"寝扉临碧涧":我的卧室靠近碧绿的山间流水,

# 寝扉:即卧室。

"晨起澹忘情":早晨起来淡薄了让我喜怒哀乐的事情。

# 忘情:对于喜怒哀乐之事不动感情,淡然若忘。,澹:淡泊。

"空林细雨至":空寂的树林中下起了细雨,

"圆文遍水生":水中遍布是雨落在水上的圈纹。

# 圆文:指雨落水上的圈纹。

"永日无余事":整日没有多余的事,

# 永日:长日。

"山中伐木声":山中不时传来砍伐木头的声音。

"知子尘喧久":知道你在尘世的喧嚣中待久了,

# 尘喧:尘世的喧嚣。

"暂可散烦缨":在这可以暂时散去世俗的烦恼。

# 烦缨:世俗的烦恼,犹言尘襟。,散:一作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涧即事示卢陟》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的五言古诗。诗的开篇,诗人点明晨起心境,“澹忘情”奠定宁静淡泊基调。随后“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细腻描绘山林中细雨落水面的清幽之景,凸显山林幽静。“永日无馀事,山中伐木声”则展现诗人山居日常的悠闲,以伐木声衬山林静谧。尾联向友人卢陟发出邀请,劝其暂离尘嚣,享受山林宁静。此诗最大特色在于语言清新自然,如话家常却意境悠远。诗人将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喜爱、自适之情融入诗中,以景传情,以日常生活片段展现对尘世纷扰的超脱,其艺术风格淡雅平和,体现了唐代山水诗追求自然、宁静、闲适的审美取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起笔点明居住环境,卧室门临近碧绿山涧,营造出清幽氛围。“晨起澹忘情”中,“澹”“忘”二字精炼,生动描绘出诗人晨起时心境淡泊、忘却世俗纷扰的状态,为全诗奠定宁静超脱的情感基调。从语言风格看,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在内容主题上,展现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与内心的闲适。“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此句从视觉角度描绘山林之景,细雨飘落空旷山林,水面泛起层层圆形波纹。“空林”凸显山林幽静空寂,“圆文遍水生”细腻刻画雨落水面的动态画面,以动衬静。运用白描手法,不着浓墨重彩,却将山林雨中景致勾勒得栩栩如生,情景交融,让读者深切感受山林清幽宁静之美,体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捕捉与细腻描绘能力。“永日无馀事,山中伐木声”:“永日”表明时间漫长,“无馀事”突出山居生活悠闲,无尘世繁杂事务。“山中伐木声”以声衬静,用伐木声音反衬山林静谧。在内容上,展现诗人山居日常的自在惬意;从表达技巧看,通过声音描写增强画面感与意境营造,使读者仿佛置身山林,伴随诗人感受这份宁静。“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尾联由写景转向抒情、叙事,诗人深知友人长久处于尘世喧嚣,发出邀请。“散烦缨”运用比喻,将尘世烦恼比作束缚人的帽带,希望友人能来此暂离烦恼,享受山林宁静。此联点明主旨,既体现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又再次强调山林生活可让人超脱尘世的特质,情感真挚,主题深化。

2. 作品点评

《西涧即事示卢陟》是韦应物山水诗的作品。在艺术特色方面,其语言清新自然,毫无雕琢痕迹。“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以质朴文字勾勒出山林细雨的生动画面,宛如一幅淡雅水墨画,却意境悠远,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山林清幽。从情感表达与主题呈现来看,诗人通过描绘山居日常,将对山林隐居生活的自适自得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传达出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齐己《剑客》

下一篇:唐·李白《短歌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