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àn

朝代:唐作者:齐己浏览量:2
jiàn
rào
cán
zūn
zhōng
biàn
便
chū
mén
西
fēng
mǎn
tiān
xuě
chù
bào
rén
ēn
yǒng
xún
cháng
shì
qīng
chóu
lùn
fān
xián
shuǐ
shàng
suì
dòng
hún

译文

乘着酒酣拔剑起舞绕着残宴,高歌罢便毅然气昂昂地出门。西风呼啸满天飘着鹅毛大雪,要去哪里报答恩人的知遇恩。酬知已勇赴死难是寻常之事,为睚眦小怨轻生不值得谈论。反而嫌勇士荆轲悲歌易水上,过于细碎缠绵而震动了离魂。

逐句剖析

"拔剑绕残樽":乘着酒酣拔剑起舞绕着残宴,

# 残樽:残宴,酒宴将残。樽,酒器,又作“尊”,这里代酒宴。

"歌终便出门":高歌罢便毅然气昂昂地出门。

"西风满天雪":西风呼啸满天飘着鹅毛大雪,

"何处报人恩":要去哪里报答恩人的知遇恩。

"勇死寻常事":酬知已勇赴死难是寻常之事,

"轻雠不足论":为睚眦小怨轻生不值得谈论。

# 轻雠:轻视仇敌。雠,同“仇”。

"翻嫌易水上":反而嫌勇士荆轲悲歌易水上,

# 易水上:指荆轲渡过易水行刺秦王之事。

"细碎动离魂":过于细碎缠绵而震动了离魂。

# 离魂:精神凝注于人或事而出现神不守舍的状态。,细碎:琐细,谓击筑、作歌之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剑客》是唐末五代诗僧齐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通过四联层层递进:首联以“拔剑绕残樽”的豪迈动作展现侠客形象;颔联以“西风满天雪”的肃杀环境烘托其英雄气概;颈联“勇死寻常事”直抒其崇高精神境界;尾联借荆轲典故反衬其超越古人的豪情。诗人以慷慨豪勇的笔调,塑造了一个重义轻生、快意恩仇的侠客形象,在风雪独行的画面中寄托了自己不甘沉寂的人生理想。诗中环境烘托与细节描写相得益彰,典故运用自然贴切,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著名诗僧

齐己(864~937?),唐末诗僧。俗姓胡,名得生,自号衡岳沙门,潭州益阳(今属湖南)人。工诗善琴,擅长行书,风雅放逸,颇有诗名。为诗好苦吟,喜琢炼。其诗多登临酬答、感时伤怀之作,风格清润,语言简淡,在清润平淡中见僻远冷峭之致。代表作品有《早梅》《赠齐己诗》《寄曹松》等。著有《白莲集》《风骚旨格》。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剑客》是齐己在宴饮之际所作。诗人虽为僧人,却未全然超脱尘世。席间偶遇一位豪迈刚烈的剑客,不禁触动内心激荡的侠气,遂挥笔写下此诗,借剑客的勇武形象寄托自己的壮志豪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侠诗。刻画了一位拔剑高歌、风雪独行的剑客,以简劲的笔触勾勒其快意恩仇的豪情,暗含诗人对磊落人生的向往。语言刚健,意境苍茫,借侠者形象寄托了不甘沉寂的胸襟。

2. 写作手法

烘托:“西风满天雪”的壮阔景象为剑客形象提供了雄浑的背景,风雪肆虐中独行的身影更显其英雄气概。这种环境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细节描写:“拔剑”这一动作细节直接点明人物身份;“绕”字生动描绘出剑客绕樽而舞的动态场景,两个精准的细节描写使画面跃然纸上。用典:“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二句,巧用荆轲易水送别的典故。该典故原指《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前在易水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送别场景。诗人以剑客之口“嫌”荆轲离别时的悲切缠绵,反衬出本诗剑客更为决绝豪迈的气概。

3. 分段赏析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二句开篇即见豪气。酒宴将散之际,剑客豪兴勃发,拔剑绕樽而舞,寒光闪烁中尽显其超凡剑术;慷慨高歌里更见其磊落胸怀。“拔剑”二字直点身份,如点睛之笔,令侠客形象跃然纸上;“绕”字更是神来之笔,活现其且歌且舞之态,仿佛能听见剑锋破空之声,看见衣袂翻飞之姿。想那酒酣耳热之际,剑光与烛光交相辉映,歌声与剑啸此起彼伏,而歌罢即去的背影,更令人赞叹不已。这种细节描写使画面跃然纸上,“歌终便出门”的决绝之姿,尤显大丈夫气概,一个“终”字收束歌声,“便”字带出动作,衔接之妙,尽显诗人锤炼之功。“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转入壮阔之境。北地隆冬,西风怒号如虎,雪片纷飞似絮,天地间唯余苍茫。诗人特取此雄浑背景以衬剑客:但见风雪肆虐中,一人仗剑独行,衣袂翻飞,须眉尽染霜雪,剑穗在风中猎猎作响。这种环境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风雪愈狂,愈显其孤高之志;天地愈暗,愈见其光明之心。“何处报人恩”一问,表面是质疑前路难寻,实则暗赞其“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定意志。诗人以反诘语气,将剑客置于极端环境考验之中,使其精神境界得到升华。风雪愈狂,其志愈坚;前路愈险,其心愈诚,这正是侠之大者的风范。“勇死寻常事,轻雠不足论”二句直抒胸臆,如金石掷地,铮铮有声。此联明言剑客可为知己赴死,却不为私怨轻生。一“勇”一“轻”,对比鲜明,前者重若千钧,后者轻如鸿毛;“寻常事”与“不足论”,更显其举重若轻的气度,将生死置之度外,把恩怨付之一笑。非但写出剑客重义轻生的气节,更暗示此番“报恩”乃是大义之举:非为一己之私,实为天下之义。诗人通过这一联的议论,将剑客形象从外在形貌升华到内在精神,使其胸襟气度,令人肃然起敬。这种精神境界的刻画,使剑客形象超越了单纯的武者,而具有了士人的品格。“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结以史典,余韵悠长。此二句巧用荆轲易水送别的典故,该典故原指《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场景。诗人以剑客之口“嫌”荆轲离别时的悲切缠绵,一个“嫌”字,力透纸背,反衬出本诗剑客更为决绝豪迈的气概。想那易水送别,白衣如雪,筑声悲怆,已是千古绝唱;而此剑客竟谓其“细碎”,其豪气干云,岂非更在刺秦壮士之上?诗人通过这一对比,不仅凸显了剑客形象,更寄寓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两相对照,愈见本诗剑客之卓尔不群。诗人以此收束全篇,令剑客形象巍然屹立于千古侠客之林,永世流芳。这一结句,既是对剑客的礼赞,也是对诗人自我期许的写照。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炽热的笔触,塑造了一个胸怀坦荡、豪气干云的剑客形象。他重义轻生,知恩图报,视死如归,正是诗人理想人格的完美写照。全诗气势磅礴,如高山巍峨,似江海奔涌,读来令人心潮澎湃,荡气回肠。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写出一“爽”字,不爽不豪。

明钟惺《唐诗归》

# “翻嫌”一见,紧承颈联,“细碎”二字,足令庆卿心服。

明谭宗《近体秋阳》

# 余尝欲删齐己《剑客》诗、赵微明《古离别》二首后四语,作绝句乃佳。前诗写剑客行径风生,后诗写思妇痴情可掬,赘后四语,其妙顿减。

明黄白山《载酒园诗话》

# 此本律诗,予删作一绝,画出剑客举止,爽快便捷,即此可卜其事之必成,再增数语,便婆相矣。此诗中神理,拈出与解人共知。

明末清初黄生《唐诗评三种》

# 齐己《剑客》诗,杰作也。

明末清初吴乔《围炉诗话》

# 咏剑客不厌其粗豪。敬夫云:今僧家作禅寂语偏粗,此作豪爽语殊隽。

明末清初唐汝询《唐诗归折衷》

# 前四传剑客侠气,勃勃欲生。不如作绝句妙。

清屈复《唐诗成法》

# 气魄在荆、聂之上,出自高僧之手,超脱。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

# 豪爽,何尝是僧诗?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 (齐己)亦有豪而近粗者。如《剑客》诗三、四及结句极佳,起句及五、六则粗矣。

清许印芳《瀛奎律髓汇评》

# 这首诗歌颂了一位剑客。此剑客的形象如何不得而知,但他的豪气却胜过刺秦王的荆轲。诗人作为一名僧人来写剑客,歌颂的重点乃是剑客的恩怨分明和不怕死。这与佛家的主张是有差别的。但是,对于世俗的广大读者来说,这首诗的确写得好,是对唐诗的丰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员薛克翘《佛教与中国文化》

# 一代诗僧齐已借剑客以抒怀,其大义大勇、超脱生死,更与俗诗不同。

韬奋基金会韬奋书局总经理、高级编辑汪正球《禅诗三百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于鹄《巴女谣》

下一篇:唐·韦应物《西涧即事示卢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