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定何夕":今晚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呢,
"对此山苍然":面对着眼前苍茫的山峦。
"偷生经五载":苟且偷生已经过了五年,
"幽意独已坚":而自己内心的那种幽独的情怀却更加坚定了。
# 意独:须溪本作独意。
"微阴拱众木":淡淡的云气环绕着众多树木,
"静夜闻孤泉":在寂静的夜里能听到那孤独的泉水声。
"唯应寂寞事":大概只有这寂寞的事情,
"可以送余年":才可以陪伴我度过余生吧。
两宋之交诗人,“诗俊”
陈与义(1090~1138?),北宋末、南宋初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上舍及第,南宋初官至参知政事。陈与义诗尊杜甫,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也被称之为“诗俊”,是当时“洛阳八俊”之一。其擅长填词,前期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亦甚深,诗作风格清新明快,但题材较窄,以题画咏物写景为主。南渡后,陈与义身经乱离,感时抚事,诗风沉郁悲壮,忧国伤时,不少作品寄托了深厚的家国之感。代表作品有《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夏日集葆真池上》《春日二首》等。著有《简斋集》《无住词》。
1. 分段赏析
首联:“今夕定何夕,对此山苍然。”开篇以疑问起笔,“今夕定何夕”营造出一种迷茫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对”字将诗人与眼前的山峦联系起来,“苍然”描绘出山的苍茫,不仅写出了自然景色,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惆怅,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偷生经五载,幽意独已坚。”诗中“偷生”二字揭示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无奈,“经五载”强调了时间的漫长,表现出诗人在困境中煎熬的状态。“幽意独已坚”则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坚守的内心世界,这种坚守可能是对理想的执着,也可能是对某种信念的坚持,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颈联:“微阴拱众木,静夜闻孤泉。”描写了夜晚的自然景色,“微阴”和“众木”构成了一幅朦胧的画面,“拱”字生动地表现了云气与树木的关系。“静夜闻孤泉”,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夜晚的寂静和诗人内心的孤寂。“孤泉”的“孤”字与诗人内心的孤独相呼应,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尾联:“唯应寂寞事,可以送余年。”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无奈和悲哀。“唯应”表示只能,“寂寞事”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送余年”则强调了这种寂寞将伴随诗人度过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