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ū
dài
sōng
huà
niú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shǔ
zhōng
yǒu
chǔ
shì
hào
shū
huà
suǒ
bǎo
bǎi
shǔ
yǒu
dài
sōng
niú
zhóu
yóu
suǒ
ài
jǐn
náng
zhóu
cháng
suí
shū
huà
yǒu
tóng
jiàn
zhī
zhǎng
xiào
yuē
:“
:“
huà
dòu
niú
niú
dòu
zài
jiǎo
wěi
chù
liǎng
jiān
jīn
nǎi
diào
wěi
ér
dòu
miù
。”
。”
chǔ
shì
xiào
ér
rán
zhī
yǒu
yún
:“
:“
gēng
dāng
wèn
zhī
dāng
wèn
。”
。”
gǎi

译文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画错了啊!”杜处士听完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古语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夫,纺织的事应该去问织女。”这是不可更改的。

逐句剖析

"蜀中有杜处士":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

# 杜处士:不详。苏轼有《杜处士传》,是将众多药名谐音连缀而成的。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荀子·非十二子》:“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蜀中:泛指四川境内。

"好书画":爱好书画,

# 好:喜欢,爱好。

"所宝以百数":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

# 百数:数以百计。,所宝:所珍藏的(书画)。宝:这里是动词,珍藏。

"有戴嵩《牛》一轴":有戴嵩画的《斗牛图》,

# 一轴:一幅。,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戴嵩:嵩读(sōng),戴嵩是唐代画家。

"尤所爱":他特别喜爱,

"锦囊玉轴":用锦囊盛起来,

# 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囊,袋子,此处指画套。

"常以自随":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

# 常以自随:《东坡志林·卷九》(十二卷本)无此句。自随,随身携带。

"一日曝书画":有一天,

# 曝书画:曝:晒的意思。指打开书画,防止受潮发霉。

"有一牧童见之":他晾晒书画,

"拊掌大笑":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

# 拊掌:拍手。

"曰":拍手大笑,

"此画斗牛也":说道:“

"牛斗":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

# 牛斗:牛互相争斗。

"力在角":牛在互相争斗时,

# 力在角:力量用在角上。

"尾搐入两股间":力量用在角上,

# 尾搐入两股间:尾巴紧紧夹在两腿之间。搐,抽搐,这里指用力夹或收。股,大腿。

"今乃掉尾而斗":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

# 掉尾:掉尾:摇着尾巴。掉:摆动,摇动。,乃:却。

"谬矣":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画错了啊!”

# 谬矣:谬矣:错了。谬:错误,差错。矣:语气词,了。

"处士笑而然之":杜处士听完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 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古语有云":有古语说:“

# 云:说。

"耕当问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夫,

# 奴:男仆。这里指耕田的农夫。,耕:耕地。

"织当问婢":纺织的事应该去问织女。”

# 婢:女仆。这里指纺织的织女。

"不可改也":这是不可更改的。

# 改: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短文,通过牧童对戴嵩《斗牛图》中错误的指正,巧妙地传达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文章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牧童的天真直率和杜处士的豁达开明,同时也隐含对那些盲目迷信权威、忽视生活实际的人的批判。苏轼运用寓言式的叙事手法,将一个简单的故事赋予了深刻的哲理意义,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领悟到“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短文,选自《东坡志林》。《东坡志林》记载了苏轼自元丰至元符年间二十年中的杂说史论,内容广泛,无所不谈。其文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苏轼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此文创作于熙宁元年(1068年),当时苏轼因父丧归蜀。一说此文创作时间不详,可能是元祐年间苏轼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文言文,也是一篇寓言哲理文。文章以书画鉴藏为引子,通过杜处士宝爱戴嵩《斗牛图》却遭牧童以生活经验指出画中谬误的生动场景,揭示了艺术创作应源于生活实践的深刻道理。全文借“锦匣名画”与“田间真知”的碰撞,揭示了“专业之事需问专精之人”的永恒命题,更以“掉尾斗牛”的细节谬误,暗喻脱离现实的政治革新之弊。

2. 写作手法

铺垫:文章一开始就极力渲染杜处士对《斗牛图》的喜爱,“好书画,所宝以百数”为下文“一日曝书画”及牧童的出场与评论做了铺垫,突出了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对比:将杜处士对戴嵩《斗牛图》的珍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与牧童一眼看出画中错误形成对比,突出了不同人对画作的不同态度和认知。引用:文章最后引用“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点明主题,强调实践经验和内行见解的重要性,使文章的哲理性更强。细节描写:通过对牧童“拊掌大笑”和杜处士“笑而然之”的描写,生动刻画了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牧童的天真直率和杜处士的豁达开明跃然纸上。

3. 分段赏析

文章开篇点明杜处士对书画的爱好及丰富的收藏,特别提到“戴嵩《牛》一轴”是其珍爱的精品,并用“锦囊玉轴”四个字简洁形象地写出了这幅画在杜处士心目中的地位。随后,文章转入正题,描写杜处士晾画时,一个牧童“拊掌大笑”,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画中的错误——“掉尾而斗”。牧童以对生活的熟悉和对牛的了解,说明了错误的理由——“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并通过“此画斗牛耶?谬矣!”这一问句和肯定的结论,嘲讽了画中的错误,表现了全文的主题思想。杜处士不得不“笑而然之”,显示出他对牧童观点的认可。最后,文章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进一步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全文虽短小精悍,但牧童的天真未凿和杜处士的豁达冲和跃然纸上,简洁生动,意趣盎然。在艺术上,此文运用了寓言手法,通过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寄寓了深刻的哲理,发人深思。同时,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杜处士对《斗牛图》的珍爱与牧童一眼看出画中错误形成对比,突出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差距。此外,通过对牧童“拊掌大笑”和杜处士“笑而然之”的细节描写,生动刻画了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4. 作品点评

从思想层面来看,这篇文章借助牧童对大画家戴嵩《斗牛图》中错误的指正,清晰地展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深刻道理,既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长。苏轼巧妙地运用了寓言的形式,将这一真理融入一个平凡的故事之中,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领悟到“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苏轼在《戴嵩画牛》中,批评戴嵩画牛图的失真,是由于画家“观物不审”的结果。一个艺术家,即使象(像)戴嵩这样有修养的画牛大家,如果对某个生活细节观察得不够准确,也会形成笑柄,甚至竟被一个牧童所耻笑。苏轼引述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话,即主张向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学习,这表现了他进步的艺术观。

现代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常务理事朱靖华《苏东坡寓言评注》

# 本文通过记叙一位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牛失误一事,生动地说明在生活中的某一方面最有发言权的人是最富实践经验的人,提倡不耻下问的作风。文章不足百字,先写杜处士对所藏戴嵩《牛》画的喜爱,接着写牧童对此画失误的批评,最后引用两句古语作结,点出写作的主旨。全文有叙有议,描写生动,要言不烦,点到即止。

现代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北宋散文》

# 《书戴嵩画牛》是一篇小品文,语言精练质朴,由牧童指出杜处士最喜欢的画作《牛》中的错误,引出作者“‘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的态度。文章先叙事,后议论,结构紧凑,含义深刻。

不详张晓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下一篇:宋·贺铸《惜双双·皎镜平湖三十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