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减罗衣寒未去":我有心减去罗衣,却没有尽退春寒。
# 罗衣:指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不卷珠帘":一任珠帘垂地。
# 不卷珠帘:王昌龄《西宫春怨》:“西宫夜景百花香,无卷珠帘春恨长”。
"人在深深处":我独守在这深深的庭院。
# 人在深深处:语出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红杏枝头花几许":枝头上的红杏还剩几许?
# 红杏枝头花几许:化用宋祁《木兰花》“红杏枝头春意闹”句。
"啼痕止恨清明雨":我伤心流泪,只怨恨清明时节无情的风雨。
# 止恨:只恨。,啼痕:泪痕,此指杏花上沾有雨迹。
"尽日沉烟香一缕":为消磨长日我点燃沉香,孤独的我痴对香烟一缕。
# 沉烟:点燃的沉香。
"宿酒醒迟":昨夜饮酒今晨醒得迟,
# 宿酒:隔宿之酒,即昨晚睡前饮的酒。
"恼破春情绪":满是恼春情绪。
# 恼破春情绪:春色恼人,春情难遣之意。恼,撩惹。
"飞燕又将归信误":飞燕又没有带来他归家的音信。
# 飞燕又将归信误:古有飞燕传书故事。一作“远信还因归燕误”。
"小屏风上西江路":看屏风上西江水路,更引起我无限愁情。
# 西江:古诗词中常泛称江河为西江。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中怀人词。借清明时节春雨、杏花等景象,写出了主人公的复杂心绪与对远方之人的思念,风格清超澹雅,韵味悠长。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词的上半部分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如“欲减罗衣寒未去”、“红杏枝头花几许”等,含蓄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凄凉与落寞。反问:“红杏枝头花几许?”这一句以反问的形式,突出女主人公对花的关切和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无奈。拟人:“啼痕止恨清明雨”,将花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仿佛花在流泪,怨恨清明时节的绵绵细雨。渲染:“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以“不卷珠帘”的情态,衬着“深深处”的境况,渲染出孤寂氛围。珠帘垂挂未动,隔开了内外,女子身在其中,与外界相离;早春“寒未去”的清寒,又添了层疏离,让女子的忧闷之情更见深切。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起笔,精准勾勒出冬春交替之际闺中佳人的微妙心绪。她本欲褪去厚重罗衣,拥抱春日,指尖却在触及衣衫的瞬间迟疑——料峭春寒裹挟着冷意,丝丝缕缕渗入深闺,将她对暖意的期待悄然冻结。“欲”与“未”的矛盾拉扯,恰似她心中摇摆不定的愁思,暗喻着面对气候变化时无所适从、最难将息的复杂心境。“不卷珠帘”四字,如同一把精巧的画笔,勾勒出慵懒与落寞交织的姿态。珠帘低垂,似一道无形的屏障,将她隔绝于外界烂漫春光之外,独守深闺一隅。佳人茕茕孑立的身影,虽未吐露半分愁绪,却在静默中溢出惆怅自怜的韵味,愁意如青烟般在字里行间弥漫开来。“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两句,如骤雨突至,直揭女主人公愁闷的表层根源。清明时节,细雨如丝,绵绵不绝,这场雨不仅延续了春寒料峭,阻断了她更换春衣的念想,更以摧枯拉朽之势,无情地肆虐着娇嫩的杏花。珠帘虽未卷起,她的心却早已飞向庭院,满怀忧虑地急切问询:红杏枝头,还剩几多娇艳花朵?然而,答案早已在她预料之中。风雨肆虐过后,娇艳杏花零落成泥,满枝残红仿若泪痕斑斑,她表面是在为凋零的杏花惋惜,实则借景抒情,将自身的哀伤与无奈尽数倾注其中。那些在风雨中飘摇陨落的花朵,恰似她无法掌控的命运,无力改变现实的悲怆感如潮水般奔涌而出。此二句亦蕴含深意,世间诸多美好如娇花般脆弱,往往在无情“风雨”的侵袭下支离破碎,极具象征意味,将女主人公惜花伤春的意绪抒发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下片“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笔锋陡然一转,深入描摹闺中人内心的凄清孤寂与苦闷彷徨。她整日枯坐,目光紧锁着一缕袅袅升腾的香烟,看它缓缓飘散,恰似自己空寂又漫长的时光。香烟氤氲,萦绕不散,深闺中的寂寥冷清也愈发浓重,映衬出她百无聊赖的心境。“尽日”一词,强调时间的漫长与难熬,而“宿酒醒迟”更显其借酒浇愁的无奈与悲戚。昨日的醉意迟迟未散,当清醒再度降临,愁绪非但没有消散,反而如阴霾般更加浓重。春日的繁花盛景非但未能带来欢愉,反而徒增烦恼,一个“恼”字,将她被春愁反复折磨的痛苦心境展露无遗。与上片的惜花恨雨相呼应,层层渲染,“愁”字贯穿始终,将她内心的悲苦刻画得入木三分。结尾“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一语道破女主人公愁思万千的深层根源——怀人心事。她无数次将殷切期盼寄托于春燕,渴望它们能从远方捎来心上人的讯息,然而每一次都盼来失望的结局,希望的破灭让失落与惆怅愈发浓烈。无奈之下,她只能怔怔凝视着画有西江路的小屏风,淡烟流水在屏风上晕染开来,那蜿蜒曲折的西江之路,承载着她的思念、回忆与无尽牵挂。心上人正是沿着这条水路渐行渐远,如今只剩她独守深闺,对着画屏黯然神伤。这两句词,将闺中佳人对心上人的深情眷恋刻画得细腻入微,言有尽而意无穷,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巧妙融合场景描绘、人物刻画与抒情议论。词人以细腻笔触,将清明雨景、深闺佳人,与情人间惜别的伤感愁绪融为一体,婉转低回,韵味悠长,尽显其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
# 托杏写兴,托燕传情,怀春几许衷肠。
明李攀龙《草堂诗余隽》
# 开口澹冶松秀。末路情景,若近若远,低徊不能去。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 上段警拔不足而静婉有余,后段以闲淡之笔,写怀人心事。结处风华掩映,含蓄不尽。德麟为安定郡王,天水氏固多才子也。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上一篇:宋·陆游《入都》
下一篇: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