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是樽前客":十年前,
# 樽前客:酒宴席上我是客人。樽:一作“尊”。,十年前:是一个概数,泛指他五十三岁以前的一段生活。
"月白风清":酒席宴上我是客人,
"忧患凋零":如今好友相继离去,
# 凋零:本意为花草树木凋落。此处比喻为人事衰败。
"老去光阴速可惊":忧愁疾患催人朽。
"鬓华虽改心无改":鬓发虽已经变成了白色,
# 虽:虽然。,鬓华:两鬓头发斑白。
"试把金觥":但是我的心没改变,
# 觥:古代酒器,腹椭圆,上有提梁,底有圆足,兽头形盖,亦有整个酒器作兽形的,并附有小勺。,把:手持。
"旧曲重听":旧曲重听心里觉着耳熟,
"犹似当年醉里声":就好似当年醉里听。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是欧阳修的一首词。词人描绘了往昔与当下的景况,但并非生硬罗列,而是在倾诉时自然带出。全词情感充沛,词句衔接流畅,一气呵成。其情感抒发深沉曲折,尽显一唱三叹之妙。此词已初现豪放词风端倪,为后世豪放词发展埋下伏笔,在词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2. 写作手法
对比:"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通过今昔强烈对比,突出了人生变化之大,强化了对时光流逝、命运无常的感慨。以景衬情:“月白风清”这一景色描写,色调明朗,既如实描绘出十年前的美好夜景,又象征着词人当时顺利的处境和愉悦的心情,以乐景衬乐情,为回忆中的美好时光增添氛围。直抒胸臆:“老去光阴速可惊”直白地表达出词人对时光快速流逝的惊愕之感;“鬓华虽改心无改”则直接抒发了自己虽容颜渐老,但内心热情与信念未改的情怀,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词人的情感。虚实结合:上阕中“十年前”的美好过往是回忆中的虚写,而“忧患凋零”所包含的种种现实不幸则是实写;下阕“犹似当年醉里声”,“当年醉里声”是虚写,当下听曲的情景是实写。虚实结合,拓展了词作的意境,丰富了情感表达层次。
3. 分段赏析
词的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一段回忆之中。回溯十年前,词人彼时身为樽前客,置身于月白风清的美妙情境里。那时的他,生活惬意悠然,心境亦是轻松愉悦。遥想当年,欧阳修曾出守滁州,沉醉于当地的山水之间,留下了传颂千古的《醉翁亭记》,尽显其洒脱与对生活的热爱;后来移守扬州,常于竹西、昆冈、大明寺、无双亭等地吟风弄月、品泉赏花,自在闲适的生活状态跃然纸上。然而,笔锋陡然一转,“忧患凋零”四个字宛如一记重锤,将十年后的沧桑巨变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在这十年间,他的仕途布满荆棘,充满坎坷。更为痛心的是,好友梅尧臣、苏舜钦相继离世,挚友的凋零让他的内心满是哀痛。英宗治平二年,他又不幸患上消渴疾,身体的老病羸弱,进一步加剧了他内心的悲戚之感。不仅如此,英宗去世、神宗即位后,他遭受蒋之奇恶意诬陷,又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遭到王安石的弹劾。诸多不幸,如汹涌的浪潮般接踵而至。“速可惊”,直似从肺腑中发出。《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的下阕与上阕意脉相连,如藕断丝连般自然流畅,却在感情上陡然转折,恰似异军突起,给人以强烈的冲击。上阕诉说了十年前的惬意与十年后的沧桑,而下阕则在时光变迁、诸多不幸致使容颜衰老的背景下展开。尽管词人历经风雨,两鬓已添华发,可他内心的活力与热情却依旧如往昔,于是豪迈地吟出“鬓华虽改心无改”。此句表面豪迈,实则是将内心深处的忧愤悄然深埋,尽显其久经人世沧桑、饱尝宦海浮沉的老辣与深沉。为了慰藉余生,词人试图以纵酒寻欢来排解愁绪,这其中渗透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及时行乐的思想。“试把金觥”一句,一个“把”字,尽显其豪迈洒脱的气概,仿佛在困境中也要以无畏的姿态面对生活。结尾“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两句,紧承前句,词人手持酒杯,聆听旧曲,仿佛瞬间又回到了当年沉醉于豪情盛慨的时光。这里的“旧”与“重”字,巧妙地将读者的思绪与词人的情感一同拉回到十年前,与词的开篇相互呼应、相互补充,从而构建起一个完整统一的艺术整体。
4. 作品点评
《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情感浓烈醇厚,深沉却不失激昂。其伤情而不流于萎靡,哀愁却未陷入消沉。字里行间,隐隐蕴含着一股慷慨豪迈之气。此词在词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承前启后作用,为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词人的创作风格奠定了一定基础,宛如词史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持久的魅力。
上一篇:宋·李清照《新荷叶·薄露初零》
下一篇:宋·陆游《入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