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
·
chū
líng

朝代:宋作者:李清照浏览量:3
chū
líng
cháng
xiāo
gòng
yǒng
zhòu
fēn
tíng
rào
shuǐ
lóu
tái
gāo
sǒng
wàn
zhàng
péng
yíng
zhī
lán
wéi
shòu
寿
xiāng
huī
yìng
zān
yíng
tíng
huā
róu
jìng
pěng
shāng
bié
yǒu
pīng
tíng
shòu
sōng
qīng
jīng
shén
qiū
yuè
zhēng
míng
xíng
wén
zhāng
chí
xià
shēng
míng
dōng
shān
gāo
dǎo
suī
qīng
xiàng
wéi
róng
ān
shí
yào
tiān
xià
cāng
shēng

译文

正当薄露刚开始洒落,夜晚与白昼长短完全相同的这个不同一般的时候。处身环水而起、高耸入云的楼阁亭榭之内,宛如来到了传说中的蓬莱、瀛州海上仙岛。大家献上了淡雅清香的兰花和益寿延年的灵芝,拜寿的人们簇拥着寿星老人一时间充塞了往日幽静的庭院,其中也不乏尚称风雅的达官贵人,他们的鲜明的服色、佩饰与名士清儒的布衣潇洒相辉映。侍女们像花一般柔媚,像玉一样晶莹,双手捧觞穿行席间向客人劝酒。愿您体魄健壮如鹤之清癯矍铄,如松之耐寒长青,愿您精神光照万物与朗朗秋月竞比光明。您的品德学问,历来是独领风骚、名噪京城。谢安隐居东山,却蜚声朝野,光耀无比,虽为王侯卿相,哪一个比得上他。您一定要像谢安一样快快挺身出仕,揭露奸佞误国,挽救在战乱中受尽蹂躏折磨的黎民。

逐句剖析

"薄露初零":正当薄露刚开始洒落,

# 薄露初零:“薄露”三句:意谓时值薄露初降、昼夜一般平的秋分之际。

"长宵共、永昼分停":夜晚与白昼长短完全相同的这个不同一般的时候。

# 分停:即“停分”,中分,平分。

"绕水楼台":处身环水而起、高耸入云的楼阁亭榭之内,

# 绕水楼台:“绕水”二句:以传说中海上“篷莱”、“瀛洲”等神山比喻寿星家的亭台楼阁。

"高耸万丈蓬瀛":宛如来到了传说中的蓬莱、瀛州海上仙岛。

"芝兰为寿":大家献上了淡雅清香的兰花和益寿延年的灵芝,

# 芝兰为寿:“芝兰”三句:意谓前来祝寿的人中,既有子侄辈,亦有身居高官者,使寿诞为之生辉。芝兰:香草,喻指佳子侄。《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指谢安)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指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相辉映、簪笏盈庭":拜寿的人们簇拥着寿星老人一时间充塞了往日幽静的庭院,其中也不乏尚称风雅的达官贵人,他们的鲜明的服色、佩饰与名士清儒的布衣潇洒相辉映。

# 簪笏:官吏所用的冠簪和手板,这里指代众高官。

"花柔玉净":侍女们像花一般柔媚,像玉一样晶莹,

"捧觞别有娉婷":双手捧觞穿行席间向客人劝酒。

# 娉婷:此指美女。

"鹤瘦松青":愿您体魄健壮如鹤之清癯矍铄,如松之耐寒长青,

# 鹤瘦松青:鹤鸟寿长谓之仙鹤,松柏常年青翠,故合用为祝寿之辞。

"精神与、秋月争明":愿您精神光照万物与朗朗秋月竞比光明。

"德行文章":您的品德学问,

"素驰日下声名":历来是独领风骚、名噪京城。

# 日下:古人喻皇帝为日,皇帝所居之地为日下,即京都。

"东山高蹈":谢安隐居东山,却蜚声朝野,光耀无比,

# 东山高蹈:一则以隐居会稽东山的晋人谢安比喻寿主;二则寿主晁补之之原籍齐州,即今山东一带。在宋朝,人们习惯地把齐州一带叫做东山、东郡或东州。当年苏轼称自己知密州为“赴东郡”或“知东州”。南渡后,李清照曾有诗句“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抷土”,“东山”即指其原籍今之山东。

"虽卿相、不足为荣":虽为王侯卿相,哪一个比得上他。

"安石须起":您一定要像谢安一样快快挺身出仕,揭露奸佞误国,

# 安石须起:“安石须起”二句:谢安,字安石。隐居后屡诏不仕,时人因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详见《世说新语·排调》)这里借“时人”希望谢安“东山再起”,以喻作者自己企盼正在“东山”隐居的寿主复出做官。

"要苏天下苍生":挽救在战乱中受尽蹂躏折磨的黎民。

# 苍生:指百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新荷叶·薄露初零》是宋代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是一首为他人贺寿之作。上片别具匠心,运用侧面烘托,借绮丽清幽的环境、前来祝寿者的尊贵身份以及侍女们的优雅风姿,巧妙映衬出寿者超凡的名望与高贵身价。下片则笔锋一转,采用直抒胸臆之法,直白倾诉对寿者的美好祈愿,字里行间还隐隐透露出作者心怀家国、关爱苍生的赤诚心愿,整首词表意精妙,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代李清照创作的这首《新荷叶·薄露初零》,是专为友人贺寿所作,词中并未明确提及寿者身份。不过,从词作内容推断,此人大概率是当时颇负盛名的儒士,且一直隐匿不仕。部分评论家猜测寿者可能是朱敦儒,他工于诗词,在当时声名远扬。史书记载他“志行高洁”,身为平民却备受朝野敬重,历经多次朝廷诏聘,直至绍兴二年才出山,被赐进士出身入朝为官,朱敦儒与李清照生活在同一时代,诸多特质都与词中所隐射的寿者形象相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祝寿词。描绘了绮丽环境、高贵祝寿人及仪态万千的侍女,体现了寿者的高名望身价,表达了对寿者的美好祝愿与作者爱国爱民的心愿。

2. 写作手法

比喻:“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把寿者的精神比作清朗的秋月,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其精神矍铄、高洁明亮,如秋月般能散发清辉、照拂众人,让抽象的“精神”变得具体可感,给人以深刻印象,凸显寿者超凡脱俗的气质用典:“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及“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引用谢安隐居东山后又出山济世的典故,以谢安喻寿者,既赞美寿者的高洁隐居,又激励其像谢安一样出山,承担起拯救苍生的重任,使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富有韵味。侧面描写:“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运用了侧面描写。词人未直接刻画寿者形象,而是通过描绘众人献上芝兰、簪笏满庭的热闹祝寿场景,从侧面烘托出寿者的德高望重,吸引各方人士前来祝贺,借周围人的表现暗示寿者的声望与人缘,使寿者形象更丰满。起兴:“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先言鹤的清瘦矍铄、松的耐寒长青,兴起对寿者精神如秋月般明亮照人的赞美,以鹤、松这些自然事物引出对寿者品德精神的歌颂,使后文的抒情更加自然流畅,引发读者联想。烘托:“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通过描写侍女花般柔媚、玉样晶莹,捧觞劝酒的迷人姿态,以及寿宴上热闹非凡的场面,烘托出主人待客的真诚热情,以侍女、场面这些次要元素,将主贤宾嘉之乐的氛围渲染得愈发浓厚。

3. 分段赏析

上片:“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正当那晶莹的薄露刚开始悄然洒落,一个昼夜时长平分的特殊时刻映入眼帘。这里的“分停”,也就是“停分”,意为中分之意,在一年的轮回里,唯有春分、秋分这两日,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古人形象地称之为“日夜分”。不过,词中并未确凿点明究竟是春分还是秋分,若从“薄露初零”这一细节考量,仲秋之月的“秋分”似乎更为契合,毕竟入秋之后,暑气渐渐消散,昼夜温差加大,露水在凉意渐浓的清晨凝结,是常见之景。然而,再看后文馈礼中有兰花出现,又让人不禁联想到仲春之月的“春分”,因为春分时节,万物复苏,兰花正值花期,常被人们采撷用以表意。当然,倘若“芝兰为寿”中的“芝兰”纯粹是作为一种象征高雅的符号,仅作虚写,而“薄露初零”却是实景描摹,那么从实景角度推断,大概率还是秋分之际。“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笔锋一转,将画面聚焦于一场盛大的寿宴之上。原来是友人为庆祝生辰,大摆筵席,词人携一众嘉宾纷纷前来祝贺。众人怀着诚挚之心,献上淡雅清幽的兰花以及寓意着益寿延年的灵芝,一时间,平日里静谧清幽的庭院热闹非凡,前来拜寿的人群熙熙攘攘,将寿星老人团团簇拥其中。在这群人里,既有超凡脱俗的名士清儒,他们身着布衣,潇洒自在,举手投足间散发着儒雅之气;也不乏衣着鲜亮、配饰精美的达官贵人,鲜明的服色与名士们的布衣相互映衬,为这场寿宴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寿筵正式开启,欢声笑语、觥筹交错之声想必不绝于耳,气氛热烈至极。然而,李清照这位词作者却独辟蹊径,避开对这些热闹场景的直接铺陈,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筵席间那些忙碌穿梭的侍女们。“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仅仅八个字,便勾勒出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只见侍女们身姿婀娜,面容姣好,如娇艳的花朵般柔美,似温润的美玉般晶莹剔透,她们双手稳稳地捧着酒觞,轻盈地穿梭于席间,笑语盈盈地向客人劝酒。这般翩翩风姿,仿佛有一种魔力,让宾客们陶醉其中,开怀畅饮,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主人待客的热忱与真诚。上片虽篇幅不长,却以精妙的笔触,将良辰美景、主人贤德、宾客欢聚之乐完美地烘托出来,让人仿若身临其境。下片:着重于对寿者的美好祝愿,词风委婉含蓄,却又在结尾处彰显出作者深沉的爱国爱民情怀,如潺潺溪流在蜿蜒曲折之后,汇聚成磅礴之势。“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开篇巧用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起兴,仿若为寿者绘就一幅精神画像。愿您身形如仙鹤般清瘦矍铄,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愿您的精气神如同那清朗的秋月,光辉四溢,能与明月争辉;您的品德高尚无瑕,学问渊博精深,在京城之地早已声名远扬,备受尊崇。寥寥数语,一位德高望重、令人敬仰的贤士形象便跃然纸上。紧接着,“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作者再度运用典故,将对寿者的赞誉推向更高境界。此处引用晋代谢安的典故,谢安,字安石,才华盖世,却隐居东山,悠然自得,后顺应时势应诏出仕,官至司徒,成就斐然。后人常以“东山”指代隐居之士,“高蹈”一词在此也寓意着隐居生活。词人借此典故深情地说道:谢安隐居东山之时,便已声名远播,即便后来位居卿相之高位,与之相比,那些世俗的荣华富贵又何足挂齿!以谢安这样的传奇人物类比筵上的寿诞主人,可谓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将寿者的高洁与不凡烘托得淋漓尽致。而尾句“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更是全词的点睛之彩笔,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升华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继续以谢安为喻,在赞誉与推崇之余,融入了深深的激励之情,更饱含着对天下苍生的深切关怀。遥想当年,谢安隐居东山,不肯应诏出仕,时人忧心忡忡,发出“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的长叹。李清照巧妙地借用这一典故,向眼前这位名士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喊:您一定要像谢安一样,果敢地挺身而出,步入仕途,凭借您的智慧与威望,揭露奸佞小人的误国行径,拯救那些在战乱中饱受苦难、苦苦挣扎的黎民百姓。这一声呼喊,发自易安居士的肺腑,穿透历史的尘埃,让这首原本以祝寿为主题的词作,承载起更为厚重的社会责任与家国担当,展现出超越时代的光芒。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岁月里,文人墨客虽身处不同境遇,却都心系家国,李清照用她的生花妙笔,在为友人贺寿的同时,也为时代奏响了一曲激昂的奋进之歌,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境时,坚守正义,勇挑重担,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而不懈努力。

4. 作品点评

该词源自明抄本《诗渊》,原作标注作者为“宋李易安”,属近年新发现之作,后被孔繁礼录入《全宋词补辑》。它作为一篇寿词,在字里行间虽对寿者不吝夸赞、赞誉有加,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其间还渗透着李清照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对百姓疾苦的怜悯之情,更有一股豪迈的壮气与豪情隐于其中,使其跳出一般寿词的范畴,别具深意与格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该词并非一般祝寿考,歌功颂德的庸俗之作。从作者对寿人的诚恳愿望,可以看出她对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深切关心。这是很可宝贵的,爱国爱民的思想在闪闪发光。此词用“鹤瘦”、“东山”、“安石”等典故,使词含蓄蕴藉。上片不直接写寿人,作者泼墨渲染环境、祝寿人、侍女的不同凡俗,在于突显寿人的名望身价之高。乃用烘云托月之法

近代山东舜文化学会会长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印肃《皆遍示现》

下一篇:宋·欧阳修《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