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shǒu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3
shēn
tiān
shì
shì
xiāo
绿
bìn
shū
jìng
rén
zhēn
鹿
zhī
zhōng
mèng
wéi

译文

天地犹如一间屋子身在其中,世间万事把我们乌黑亮丽的头发都消磨疏了。这世间能有几个人像在梦中得鹿一样幸运,得到权势富贵呢?人们只是不知道自己终日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罢了。

逐句剖析

"此身天地一蘧庐":天地犹如一间屋子身在其中,

# 此身:古代驿站中供人休息的房子。犹今言旅馆。

"世事消磨绿鬓疏":世间万事把我们乌黑亮丽的头发都消磨疏了。

# 绿鬓: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

"毕竟几人真得鹿":这世间能有几个人像在梦中得鹿一样幸运,得到权势富贵呢?

# 毕竟几人真得鹿:化用《列子·周穆王》中蕉鹿梦的故事。

"不知终日梦为鱼":人们只是不知道自己终日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罢了。

# 不知终日梦为鱼:出自《庄子·大宗师》孔子和颜回的对话:“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杂诗七首(其一)》是北宋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浓厚的道家色彩,深刻阐述了诗人对天地和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如梦似幻,充满了对世事无常的深沉喟叹。体现了诗人对天行有常、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流露出哀愁和无奈之感;借黑发会随着年月增长变得稀疏这一现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鹿”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暗示真正能够获得成功的人寥寥无几;结尾喟叹人生如梦,虚幻而无常,人们往往为了虚幻的名利而奔波劳碌,却不知道自己其实只是在梦中游弋的鱼儿。全诗语言清新雅致,蕴藉深长,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伤感诗,体现了诗人对天行有常、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流露出哀愁和无奈之感。

2. 写作手法

比喻:诗人以“蘧庐”(旅舍)比喻人生,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短暂与漂泊。这一比喻不仅贴切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不确定性,还隐含了人生如寄、无处为家的哀愁。象征:“绿鬓”通常指年轻时的黑发,这里用来象征青春与活力。诗人通过“消磨”与“绿鬓疏”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世事纷扰对青春的侵蚀,表达了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首句“此身天地一蘧庐”中“蘧庐”即客舍,这里比喻人生如同寄居在天地间的客舍,短暂而无常。诗人以这一比喻开篇,点出了人生的短暂和虚幻,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次句“世事消磨绿鬓疏”中“绿鬓”指青春年华,这里用以形容人的年轻和活力。诗人通过“消磨”二字,描绘了世事纷扰、岁月流逝,使得青春不再、鬓发渐疏的无奈现实。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感慨。第三句“毕竟几人真得鹿”中“得鹿”源自典故“蕉鹿之梦”,比喻得失无常、世事如梦。诗人借此典故,发出对人生得失的深刻追问: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究竟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把握住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被虚幻的梦境所迷惑呢?第四句“梦为鱼”同样源自典故,比喻人生如梦、世事无常。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虚幻和梦境的不可捉摸。他似乎在告诫人们,不要沉迷于眼前的虚幻世界,而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生的本质和真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下一篇:宋·宋祁《虚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