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讯湖边春色":问候这湖中的春水,岸上的春花,林间的春鸟,
# 湖:指三塔湖。,问讯:问候。
"重来又是三年":这次的到来距前次已是三年了。
# 重来又是三年:相隔三年重游旧地。
"东风吹我过湖船":东风顺吹,我驾船驶过湖面,
# 过湖船:驶过湖面的船。
"杨柳丝丝拂面":杨柳丝丝拂面,似对我的到来表示欢迎。
# 拂面:轻轻地掠过面孔。,杨柳丝丝:形容杨柳新枝柔嫩如丝。
"世路如今已惯":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沉浮我已习惯,
# 世路:世俗生活的道路。
"此心到处悠然":无论到哪里,我的心一片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寒光亭下,湖水映照天空,真是天水一色,
# 寒光亭:亭名。在江苏省溧阳县西三塔寺内。
"飞起沙鸥一片":水面上飞起一群沙鸥。
# 沙鸥:沙洲上的鸥鸟。
南宋豪放派词人
张孝祥(1132~1169?),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绍兴进士。张孝祥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如“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心欲折”等。其词风格豪迈,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爱国情感浓厚。代表作品有《黄州》《和沈教授子寿赋雪》《六州歌头》《水调歌头·和庞佑父》《木兰花》《念奴娇·过洞庭》等。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词,也是一首山水词。描写词人三年后重游溧阳三塔寺,在春风吹拂、杨柳轻摇的湖光山色中,将宦海浮沉的感慨化作“世路已惯”的淡然,以沙鸥飞起、水天一色的自然景象,寄托超脱尘俗的悠然心境。
2. 写作手法
拟人:“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将东风与杨柳人格化,东风“有意”相送,杨柳“含情”轻拂,使自然景物与词人愉悦心境浑然一体。以景结情:“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词人通过描绘水天相接的壮阔景象与沙鸥翱翔的动态画面,将超脱世俗后的悠然心境完全融入景物描写,达到"不言情而情自现"的艺术效果。对比:“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词人将险恶的仕途之路与怡人的自然之景形成强烈对比,通过“已惯”与“悠然”的对照,既展现了宦海沉浮的无奈,又表达了寄情山水的超脱,在反差中凸显出词人历经沧桑后的心境转变。
3. 分段赏析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开篇即以“问讯”二字起笔,将春色拟人化,仿佛是一位可以对话的老友。词人特意点明“三年”之期,这三年间他经历了从临安中书舍人到被劾罢官,再到抚州知州又遭罢免的仕途坎坷。“重来”与“又”字相呼应,既流露出时光飞逝的物是人非之感,又暗含对湖光春色的深深眷恋。这种复杂情感的细腻表达,为全词奠定了既飘逸又含蓄的抒情基调。“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写得极富情意。东风“有意”相送,杨柳“含情”轻拂,将无情的自然景物人格化。“丝丝拂面”的细节描写尤为精妙,既写出了杨柳枝条的轻柔质感,又暗含词人内心的愉悦感受。这种物我交融的写法,生动展现了词人超脱官场束缚后的畅快心境,也暗示了他向往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下片笔锋一转,由写景转入议论。以“世路”的险恶与“湖亭”的怡人形成强烈对比。“已惯”二字看似平淡,实则饱含词人两度遭贬后的无奈与释然,凝聚着他对官场倾轧的深刻认识。“悠然”表面写闲适,实则暗含“欲说还休”的沉郁,与辛弃疾“却道天凉好个秋”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平淡语中寄寓深沉感慨,展现了词人历经沧桑后的超脱心境。“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结句纯然写景而情韵自现。“水如天”的比喻新颖别致,将湖天一色的壮阔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飞起沙鸥”的动态描写,既暗用《列子》鸥鸟忘机的典故,又以自由翱翔的形象象征精神解脱。这一静一动的画面构成鲜明对比,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完美承载了词人从“唾弃世路”到“返归自然”的心境升华。结尾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充分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上片以问春写物我交融之境,下片则以弃世盟鸥展现归隐之趣。末两句纯然写景,以淡语收浓情,词人对尘俗的厌弃与自然的向往尽在不言中,堪称全词点睛之笔。
# 词家有作,往往未能竟体无疵。每首中,要亦不乏警句,摘而出之,遂觉片羽可珍。如……张于湖云:“寒光亭下水连天,起沙鸥一片。”
清李佳《左庵词话》
上一篇:宋·王沂孙《齐天乐·蝉》
下一篇:宋·黄庭坚《杂诗七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