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yún
guī
·
·
héng
gāo
xiàng
wǎn
qīng
háng

朝代:宋作者:柳永浏览量:3
héng
gāo
xiàng
wǎn
qīng
háng
xiè
yún
fān
shuǐ
驿
xiāng
dāng
tiān
qíng
zhòu
jiāng
liàn
jìng
jiǎo
yuè
fēi
guāng
kān
tīng
yuǎn
cūn
qiāng
guǎn
yǐn
rén
duàn
cháng
làng
píng
fēng
gěng
suì
máng
máng
kān
shāng
zhāo
huān
sàn
bèi
duō
qíng
liáng
bié
lái
zuì
jīn
xiù
yuē
shàng
yǒu
xiāng
suàn
yuān
qīn
fèng
zhěn
yǒng
zhēng
liáng
qiān
qíng
chù
wéi
yǒu
lín
nán
wàng

译文

傍晚时分,在那长满香草的水边高地,我驾着轻快的小船停靠岸边。解下白色船帆,停泊在盛产鱼米的驿站水乡。此时,暮色中的天空、雨后初晴,那澄澈的色泽宛如晴朗的白昼,江水平静如白绢,皎洁月光洒落波光。怎能忍受听见,远方村落传来悠扬羌笛声,勾起离乡之人的肝肠寸断。此刻自己就像水中浮萍、风中断梗,眼看又要过年,思绪却纷乱迷茫。怎不叫人伤心。我们朝朝暮暮尽情欢娱,多情,只赋予我无尽的凄凉。离别后的日子最是煎熬,衣襟衣袖间仿佛,仿佛还残留着你的香气。料想你此时,她在那鸳鸯被、凤凰枕的床上,面对漫漫长夜,怎能不和我一样思念。而最让我牵肠挂肚的,只有歧路,只有分别时那句未说完的话,始终难以忘怀。

逐句剖析

"蘅皋向晚舣轻航":傍晚时分,在那长满香草的水边高地,我驾着轻快的小船停靠岸边。

# 舣:船只停靠岸边。,向晚:临近晚上。,蘅皋:生长香草的水边高地。曹植《洛神赋》:“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

"卸云帆、":解下白色船帆,

# 云帆:高帆。

"水驿鱼乡":停泊在盛产鱼米的驿站水乡。

# 水驿: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驿站。

"当暮天、":此时,暮色中的天空、

# 暮天:傍晚的天空。王昌龄《潞府客亭寄崔凤童》:“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霁色如晴昼":雨后初晴,那澄澈的色泽宛如晴朗的白昼,

# 霁色:晴朗的天色。元稹《饮致用神曲酒三十韵》:“雪映烟光薄,霜涵霁色泠。”

"江练静、":江水平静如白绢,

# 江练静:江水如素练般又白又静。

"皎月飞光":皎洁月光洒落波光。

# 飞光:闪闪发光。江淹《别赋》:“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

"那堪听、":怎能忍受听见,

"远村羌管":远方村落传来悠扬羌笛声,

# 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簧管乐器,古老的六声阶双管竖笛。据传为秦汉古羌人发明,音色清脆高亢,流传于四川羌族地区。

"引离人断肠":勾起离乡之人的肝肠寸断。

# 断肠:形容极度悲痛。干宝《搜神记》卷二十:“临川东兴,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将归。猿母自后逐至家。此人缚猿子於庭中树上,以示之。其母便搏颊向人,欲乞哀状,直谓口不能言耳。此人既不能放,竟击杀之,猿母悲唤,自掷而死。此人破肠视之,寸寸断裂。”

"此际浪萍风梗":此刻自己就像水中浮萍、风中断梗,

# 浪萍风梗:浪中之浮萍,风中之断梗。形容人漂泊不定。

"度岁茫茫":眼看又要过年,思绪却纷乱迷茫。

# 茫茫:模糊不清。这里有糊糊涂涂的意思。,度岁:过年。

"堪伤":怎不叫人伤心。

"朝欢暮散":我们朝朝暮暮尽情欢娱,

"被多情、":多情,

"赋与凄凉":只赋予我无尽的凄凉。

"别来最苦":离别后的日子最是煎熬,

"襟袖依约":衣襟衣袖间仿佛,

# 依约:依稀隐约。

"尚有余香":仿佛还残留着你的香气。

"算得伊、":料想你此时,

"鸳衾凤枕":她在那鸳鸯被、凤凰枕的床上,

# 凤枕:绣着凤凰的枕头。韦庄《江城子·恩重娇多情易伤》:“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鸳衾:绣着鸳鸯的锦被。司空图《白菊杂书》:“却笑谁家扃绣户,正熏龙麝暖鸳衾。”

"夜永争不思量":面对漫漫长夜,怎能不和我一样思念。

# 争:怎。,夜永:夜长。

"牵情处":而最让我牵肠挂肚的,

# 牵情:引动感情。

"惟有临歧":只有歧路,

# 临歧:歧路,岔路。古人送别常在岔路口处分手,故把临别称为临歧。

"一句难忘":只有分别时那句未说完的话,始终难以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彩云归·蘅皋向晚舣轻航》是北宋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描绘傍晚的夜景,视野开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营造出的意境既优美又带着凄凉之感,同时显得悠远而苍茫。下片着重刻画离别后的相思之情,既有内心的感触与想象,又有对过往的推想和回忆,铺陈得十分细腻。而且,词中所表达的相思之情,巧妙地融入了词人身世漂泊、理想追求与失落的情感,情感抒发极为饱满。整首词在语言运用上极为雅致,未使用俚俗之语,展现出高雅清新的格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目前虽无法确切考证此词的具体创作年份,但从词中内容可大致推测其创作时间。词中提到“度岁茫茫”,“度岁”意为过年,由此可知此词应是写于当年年尾;“算得伊、鸳衾凤枕”则表明这首词很可能是词人思念妻子所作;再看“惟有临歧,一句难忘”,此句看似平常,若结合柳永其他思妻之作来分析,它或许指的是“话别临行,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倾杯·离宴殷勤》)。要是这种推测成立的话,那么这首词应该创作于景德四年(1007年)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离别相思题材词。全词以“暮色江景”为背景,通过铺叙手法层层递进,描绘了羁旅漂泊与离情别绪交织的复杂心境。既见柳永擅长的铺叙之工,又得清真词幽咽顿挫之妙,体现了羁旅漂泊的孤寂与刻骨相思的缠绵。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词中“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直陈漂泊无依之苦,“堪伤”二字更将悲情倾泻而出。下阕“别来最苦”直言相思煎熬,而“襟袖依约,尚有余香”则以衣香犹存强化别恨,情感抒发直白深切。借景抒情:上阕“江练静、皎月飞光”以澄江如练、皓月当空之景反衬离愁,“那堪听、远村羌管”借羌笛幽怨之声触发羁旅之思。霁色晴昼与断肠离情形成强烈反差,景愈美而情愈悲。比喻:以“浪萍风梗”喻人生漂泊,萍随浪涌、梗逐风飘的意象生动展现身世浮沉。“江练”喻江水澄澈如白练,“皎月飞光”状月华流泻之态,比喻精当,使景物更具神韵。结句“临歧一句难忘”更以道路分岔喻人生别离,含蓄隽永。铺陈:下阕“堪伤”领起,直抒胸臆。“朝欢暮散”至“尚有余香”六句,细数别后情状:从往昔欢聚到眼前凄凉,再及襟袖余香,将相思之苦娓娓道来。“鸳衾凤枕”更以长夜孤枕的具象,铺展“争不思量”的缠绵情思。

3. 分段赏析

这首词以“蘅皋向晚舣轻航”开篇,勾勒出一幅暮色中的行旅图:一位风尘仆仆的旅人,在日暮时分泊舟靠岸,准备“卸”下“云帆”暂作休憩。开篇两句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及事由。随后笔锋一转,以“当暮天、霁色如晴昼,江练静、皎月飞光”描绘出一幅令人沉醉的月夜江景:暮霭散尽后的夜空澄澈如洗,平静的江面在皎洁月光映照下,宛如一匹舒展的素练,水天相映,潋滟生辉。词人独处轻舟,面对如此浩瀚空明的景象,不由得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与孤独。这种漂泊无依的苍凉感,在壮阔的自然景观衬托下更显深刻。全词虽以优美意境取胜,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词人内心深处的凄然与怅惘。“那堪听、远村羌管,引离人断肠”一句,将羁旅愁思推向极致。羌笛的哀怨之声划破夜空,在这“茫茫苍苍”的天地间更显凄清。对于惯于漂泊的柳永而言,这“声声入耳”的笛音直击心扉,令他发出“那堪听”的痛切之叹。“那堪”二字,既道出对凄清乐音的本能抗拒,更暗含游子对漂泊宿命的无奈控诉。“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的慨叹,以“浮萍”“风梗”自喻,将人生的漂泊无依具象呈现。词人深感自己如同“随水漂流”的浮萍,既无法把握当下,更无力规划未来。“茫茫”二字,既写岁月蹉跎之痛,更暗含对生命价值的终极叩问。在柳永笔下,这种存在主义的迷茫与苦闷,因其切身的生命体验而显得格外沉重深刻。词之下阕以“堪伤”二字直抒胸臆,既承上阕凄清意境,又启下阕更深沉的哀思。其短促音节,恰似词人心头那声沉重叹息。“朝欢暮散”的往昔欢愉与当下“凄凉”形成强烈反差,而“多情”正是这苦痛之源。正如柳永《雨霖铃》所云“多情自古伤离别”,词人将离别之苦层层递进:因情生别,因别生痛,字字泣血,句句锥心。“襟袖依约,尚有余香”的幻觉描写尤为动人。这“余香”实为情思所化的心灵印记,既印证了“别来最苦”的刻骨铭心,又展现了词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通过虚实相生的笔法,将抽象的情思具象为可嗅可感的芬芳,使思念之情更显真切深婉。下片后半部分词人转换角度从对方着想。“算得伊、鸳衾凤枕,夜永争不思量”,由自己对“伊”的“思量”推想到“伊”对己的“思量”,由自己的侧夜难眠联想到“伊”的孤枕不眠,心痛、感伤,其体贴温存,感人至深。接下来词人有推想转到回忆:“牵情处”,“惟有临岐”,“一句难忘”。词人舍其他不言,专择取分别时的一个镜头,就要远行,他们之间定有许多话想说,可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又无法说尽,终于只化作临分别时的那句叮咛。这句叮咛,已深深刻印在词人的心中。词的结尾宛如一个特写的定格,有着强调、放大情感的效果,凄楚动人,令人黯然神伤。后半部分转换视角,悬想对方情状:“算得伊、鸳衾凤枕,夜永争不思量”,从自身思念推及对方的不眠,体贴入微,感人至深。最后聚焦分别时刻:“牵情处”,“惟有临岐”,“一句难忘”。千言万语都凝结为临别时的那句叮咛,这个特写镜头将情感推向高潮,余韵悠长,令人怅然。

4. 作品点评

柳永《彩云归》以“曲折委婉”之笔法融合“浑论之气”,通过“二言、三言、四言、五言、六言”错落句式形成音节流转的韵律感,如“蘅皋向晚舣轻航”至“度岁茫茫”数句,长短句递进间既见“一唱三叹”的声律之美,又以“霁色如晴昼”“皎月飞光”的阔大意象构筑水天苍茫之境,暗合“浑论之气”中壮阔与凄婉并存的美学特质。词中“写景有全景亦有细节”,如“浪萍风梗”的漂泊隐喻与“襟袖余香”的细腻追忆交织,更以“临歧一句难忘”收束全篇,将相思之情与身世浮沉、志意追寻熔铸为“铺陈中见深致”的情感张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词亦前景后情。

现代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薛瑞生《柳永词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

下一篇:宋·辛弃疾《生查子·独游西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