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píng
yuè
·
·
shàng
qiáo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qīng
bēn
kuài
guǎn
qīng
shān
ài
qiān
pán
pán
píng
shì
jiè
gèng
zhuó
shān
jīn
dài
jīn
líng
máng
máng
shì
cháo
wǎng
wǎng
gēng
sāng
rán
xíng
shèng
céng
xiǎo
xiǎo
xīng
wáng

译文

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碍。方圆十里的一片小平原,就坐落在青山与溪流的环抱之中。茫茫今古,曾经发生过多少次沧桑陵谷的变迁,许多昔日繁华兴旺的都市,后来却变成种植庄稼的田野。这个地方的山川形势不比寻常,莫非也曾经历过某种小小的盛衰兴废么。

逐句剖析

"清溪奔快":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流而出,

# 清溪:一作清泉。

"不管青山碍":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碍。

# 不管:不许。

"千里盘盘平世界":方圆十里的一片小平原,

"更著溪山襟带":就坐落在青山与溪流的环抱之中。

# 更著:再加上。

"古今陵谷茫茫":茫茫今古,曾经发生过多少次沧桑陵谷的变迁,

# 陵谷:高山深谷。

"市朝往往耕桑":许多昔日繁华兴旺的都市,后来却变成种植庄稼的田野。

# 耕桑:田地。,市朝:人口聚集的都市。

"此地居然形胜":这个地方的山川形势不比寻常,

#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似曾小小兴亡":莫非也曾经历过某种小小的盛衰兴废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平乐·题上卢桥》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此词围绕上卢桥附近的自然形势展开,词人借景抒情,将人间兴亡与自然变化的感叹融入其中。全词情景交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与感慨的抒发,达到了情、景、理的高度统一。其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对世事变迁的思考,具有引人深思的艺术魅力,表现出辛弃疾作品中常见的深沉感慨与豪放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清平乐·题上卢桥》是南宋辛弃疾所作。1181年冬(宋淳熙八年),42岁的辛弃疾遭王蔺等人弹劾而被罢官,开始归居上饶闲居生活。在此期间,他面对上卢桥一带的形势景致,感慨万千,为提醒时人要以世之兴亡为念,从而创作了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借景抒怀题材的作品。词人借上卢桥周边的自然景象,写出了对人间兴亡和自然变化的感叹,表达了对历史兴衰与自然永恒的思考,体现出情、景、理交融的独特韵味。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上片写泉水“清又奔快”是动景,“十里平流”是静景,动静交错,使山水画面更具生气;下片遐想中“深谷为陵,高陵为谷”是漫长时间的变化,为静,而思绪的流动为动,展现出丰富的思考过程。借景抒情:上片通过描写泉水、山水环绕的景色,蕴含着词人对山水的喜爱之情;下片由眼前之景引发对自然和人事沧桑的思索,借景抒发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正面描写:“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直接描绘出清澈的溪水快速奔流,毫不理会青山阻挡的画面,生动展现出溪水的灵动与力量。情景交融:上片“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词人描绘出清溪奔腾、溪山环绕的开阔美景,明快的景色中融入了词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景与情自然融合。下片“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词人描写古今地形的变迁、繁华与农耕场景的交替,借沧桑之景抒发了对历史兴衰、世事无常的深沉感慨,景与情相互映衬。

3. 分段赏析

上片,词人运用多种手法描绘景色。开篇写泉水,以“清”“奔快”从色与势两方面进行正面描写,又以青山试图阻碍却阻挡不了其奔腾的姿态,侧面烘托泉水的乐观、倔强,赋予泉水以人的性格。接着描绘山水环绕的地势,动静结合,使清幽秀美的山水之景如在眼前,体现出词人对山水的欣赏之情。下片,词人即景遐想,由眼前山水转入对自然和人事沧桑的思索。先以沧海桑田的观点作铺垫,再顺势推测上卢桥一带可能经历的兴亡变迁,以小见大,展现出词人对世事变化的深刻思考,议论畅快自然。

4. 作品点评

《清平乐·题上卢桥》虽看似随意创作,却颇具特色与理趣。其写景与兴叹的表达均达较高水准,作者借上卢桥一带景致生发感慨,以小见大的思路,展现出当时从宏观与本质角度领略人生的情思倾向。词作语言自然流畅,在不经意间蕴含深意,能让读者在品味景致的同时,引发对人生与世事的思考,饶有趣味,体现出辛弃疾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仅以描写风光而论,这件小品,写得声色俱佳。如此风光明媚之中,也忘不了“形胜”、“兴亡”,憨直热衷之情可掬。

现代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徐北文《二安词选(李清照辛弃疾词评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薛嵎《山云惠二物·画竹》

下一篇:宋·柳永《彩云归·蘅皋向晚舣轻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