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春事深":柳荫渐浓,繁花似锦,春意已至深浓时节。
# 春事:春色,春意。
"小阑红芍药":围栏边的红芍药吐出尖尖花苞,
# 阑:同“栏”。
"已抽簪":宛若美人发间玉簪初成。
# 簪:妇女插鬓的针形首饰,这里形容纤细的花芽。别名将离、离草,属虎耳草目,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花卉。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
"雨余风软碎鸣禽":雨后微风轻柔,鸟雀啁啾声碎玉般清越。
# 碎:鸟鸣声细碎。
"迟迟日":日光缓缓西斜,
# 迟迟:鸟鸣声细碎。
"犹带一分阴":天际仍飘着几缕未散的薄云。
# 一分阴:天上少许乌云,一点点阴。
"往事莫沉吟":莫要再为往事低回叹息,
# 沉吟:深深的思念。
"身闲时序好":且趁闲暇时光与良辰美景,
# 时序:节候;时节。
"且登临":登高望远以舒怀。
# 登临:登山临水,也指游览。
"旧游无处不堪寻":往昔游踪历历在目,处处皆可寻得痕迹。
# 不堪:不可;不能。,旧游:昔日游览的地方。
"无寻处":但无处可寻的,
"惟有少年心":就是一颗少年时的心。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介绍了上阕描绘暮春时节雨后的明媚景色,柳树葱郁、花儿繁茂,红芍药如簪,雨余风软、鸟鸣清脆,白昼渐长仍带微阴,营造出柔美静谧的氛围;下阕则转入抒情,词人劝诫自己莫沉湎往事,趁景好身闲去登临游览,然而重游旧地时却发现,虽旧景可寻,却难觅少年时的心境,表达了词人对青春豪情的追忆,以及不甘因年龄增长而消沉,渴望重拾活力、摆脱遗憾惆怅的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柳暗花明”“红芍药抽簪”等意象,既描绘了暮春时节的繁茂生机(如芍药含苞如簪),又暗含春光将尽的暗示(“抽簪”象征花期将尽)。
3. 分段赏析
上阕主要是描写景色。开头一句“柳暗花明春事深”,直接告诉我们,眼前已经是暮春时节。柳树长得郁郁葱葱,花儿开得热热闹闹,到处都是一片繁茂的景象。紧接着,词人目光聚焦到小栏杆围着的花圃,看到红芍药枝叶长得很茂盛,花苞尖尖的,就像一支支玉簪,特别漂亮。仔细想想,这些花儿能开得这么艳丽,可不光是因为到了季节,还多亏了春雨的滋润。虽然“雨余”这个词在后面才出现,但其实整个景色描写都离不开雨后的影响。春雨过后,天气变得特别舒服,风轻轻柔柔的,太阳也出来了,鸟儿们都欢快地叫着,好像在庆祝天晴。“雨余风软碎鸣禽”里的“碎”字用得特别妙,把鸟儿叽叽喳喳、叫声此起彼伏的热闹劲儿都写出来了。最后两句“迟迟日,犹带一分阴”,点明了这个时节的特点。春天快过去,夏天要来了,白天变得越来越长,可春天的天气就是这样,就算出太阳,也还会带点阴阴的感觉,反而让景色显得更加柔美。下阕开始抒情了。词人一开始就说“往事莫沉吟”,其实能感觉到,他站在曾经来过的地方,肯定想起了不少过去的事儿,还沉思了好一会儿。但他努力让自己别再想这些,用“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来劝自己:现在有时间,景色又这么好,不如去登高看看风景,放松放松。这里说的“时序好”可不是随便安慰自己的话,从上阕的描写就能知道,这个季节确实很美,所以真没必要一直陷在回忆里走不出来。不过,等词人真的去游览旧地后,心情又变了。“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他发现以前来过的地方,风景还是和以前一样,都能找得到。可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他想找的不只是风景,更是一颗“少年心”。那是年轻时候,充满理想、朝气蓬勃、自信满满的心境。词人想借着重游旧地,找回当年的豪情壮志,鼓励已经步入中年的自己,别因为年纪大了就灰心,要抓住机会,别让遗憾和惆怅一直留在心里,还盼着能重新找回青春时的活力。
4. 作品点评
整词即景抒怀,笔调徐缓跌宕、余韵悠长且寄意深远,颇具意趣。
下一篇:宋·赵蕃《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