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卢梅坡浏览量:1
jié
shì
nián
fēng
cuī
tuí
wéi
chuàng
rán
fēi
绿
zhū
lóu
shàng
zhuì
kùn
zhuó
wèng
jiān
mián
mén
qián
ài
xuán
lái
jià
xié
yuán
zuò
duī
sān
yuè
bàn
shí
huā
zhèng
hǎo
shí
nián
qián
shì
shǒu
qīn
zāi
yōu
xiāng
zǎo
bèi
fēng
tōu
xiǎo
ruǐ
jìn
cuī
jìn
shù
zhé
wèi
shén
gòng
miǎn
jiào
fēi
cāng
tái

译文

荼醾枝叶繁茂,覆盖房屋的情形,已不知是哪一年的事了,如今被风雨摧残得衰败不堪,望着这般景象,只觉心生悲怆。荼醾花瓣纷纷飘落就像西晋绿珠从高楼坠下,落花就像晋人毕卓醉卧酒瓮旁般慵懒困倦。当年门前枝叶过于茂盛,挡住了路径,只好匆匆将它移栽他处,移栽后藤蔓攀援,压弯花架倾斜生长,枝叶繁密得堆积成团。三月末四月初,正是荼醾花开得最盛、最美好的时节,这株荼醾,还是十年前我亲手栽种下的。那缕若有若无的清香,早已被春风悄悄送远、消散,娇弱的花骨朵,又怎能承受住急雨的猛烈催逼。如今将所有残存的花朵尽数折下,供奉在神佛像前,免得它们零落成泥躺在苍苔之上。

逐句剖析

"荼醾结屋是何年":荼醾枝叶繁茂,覆盖房屋的情形,已不知是哪一年的事了,

"风雨摧颓为怆然":如今被风雨摧残得衰败不堪,望着这般景象,只觉心生悲怆。

"飞似绿珠楼上坠":荼醾花瓣纷纷飘落就像西晋绿珠从高楼坠下,

"困于毕卓瓮间眠":落花就像晋人毕卓醉卧酒瓮旁般慵懒困倦。

"门前碍路旋移来":当年门前枝叶过于茂盛,挡住了路径,只好匆匆将它移栽他处,

"压架欹斜缘作堆":移栽后藤蔓攀援,压弯花架倾斜生长,枝叶繁密得堆积成团。

"三月半时花正好":三月末四月初,正是荼醾花开得最盛、最美好的时节,

"十年前是手亲栽":这株荼醾,还是十年前我亲手栽种下的。

"幽香早被风偷递":那缕若有若无的清香,早已被春风悄悄送远、消散,

"小蕊那禁雨急催":娇弱的花骨朵,又怎能承受住急雨的猛烈催逼。

"尽数折为神佛供":如今将所有残存的花朵尽数折下,供奉在神佛像前,

"免教飞去卧苍苔":免得它们零落成泥躺在苍苔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荼醾》是宋末诗人卢梅坡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开篇以对荼蘼栽种年份的疑问和风雨摧花的景象,奠定伤怀基调。接着巧用典故描绘荼蘼衰败之态;随后叙述因碍路移栽,花架上花枝歪斜堆积,尽显荼蘼杂乱与命运波折。接下来点明花开时节与亲手栽种的过往,勾起时光流逝之感,以及以风偷香、雨催蕊,展现花受自然侵袭的无奈。最后诗人选择折花供奉,饱含对荼蘼凋零的不忍。全诗围绕荼蘼生长、变迁、盛放与凋零,以质朴语言,借花抒发对时光易逝、美好事物难留的感慨,情真意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诗人

卢梅坡(?~?),宋代诗人。别名卢钺,字威节(一作威仲),号梅坡,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宋理宗淳祐四年进士,景定五年升任秘书郎,后改任著作郎。最终官至户部尚书。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以两首《雪梅》留名千古。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荼醾结屋是何年,风雨摧颓为怆然。”​​起笔以问句追溯荼醾的生长年代,“是何年”的模糊时间感,已暗藏岁月沧桑。继而“风雨摧颓”直写其衰败之态,“怆然”二字点明诗人面对残枝的伤怀。此联总领全诗,奠定“由盛转衰”的情感基调——荼醾曾是庭院中的生机,如今却在风雨中凋零,触发对生命易逝的喟叹。“飞似绿珠楼上坠,困于毕卓瓮间眠。”​​以典故深化意象:“绿珠坠楼”(西晋石崇宠妾绿珠为保贞洁坠楼而亡)喻指荼蘼花飘落的凄美;“毕卓瓮眠”(晋人毕卓醉卧酒瓮旁)则以酒瓮困花的画面,写落花委顿之态。一“坠”一“眠”,将花的凋零转化为人间悲剧的隐喻——或如美人香消玉殒,或如醉者颓然失意,皆暗含对美好事物消逝的痛惜。“门前碍路旋移来,压架欹斜缘作堆。”​​笔锋转向荼醾的盛放之姿。“碍路”“旋移”可见其枝繁叶茂,甚至遮蔽门径,需移栽;“压架欹斜”“缘作堆”则写藤蔓攀援,压弯花架,堆积成团。此联以生活化的细节(移栽、压架)勾勒荼醾的生机与野性,与前文的“摧颓”形成对比,暗喻生命从蓬勃到衰败的自然规律。“三月半时花正好,十年前是手亲栽。”​​时间跨度在此收束。“三月半”点明荼蘼盛花期(春末夏初),“花正好”是对盛极之时的追忆;“十年前”“手亲栽”则以“十年”的时光纵深,将当下的凋零与最初的栽种勾连——当年亲手种下的幼苗,如今已历经岁月,从生机盎然到风雨摧折,生命的轮回在具体的时间刻度中愈发清晰。“幽香早被风偷递,小蕊那禁雨急催。尽数折为神佛供,免教飞去卧苍苔。”​​以“惜花”作结:花香被风“偷递”,小蕊被雨“急催”,层层递进写尽花的脆弱;最终“尽数折供”的举动,既是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不愿其零落成泥),亦是对生命消逝的无力挽留——“免教飞去卧苍苔”的无奈,恰是对“花事了”的最后抗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卢梅坡《读康节诗》

下一篇:宋·卢梅坡《牡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