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bēi
shēn
nóng

朝代:宋作者:李清照浏览量:3
bēi
shēn
nóng
wèi
chéng
chén
zuì
xiān
róng
shū
zhōng
yìng
wǎn
lái
fēng
ruì
nǎo
xiāng
xiāo
hún
mèng
duàn
hán
jīn
xiǎo
huán
sōng
xǐng
shí
kōng
duì
zhú
huā
hóng

译文

不要说这酒杯太深,如琥珀般的酒太浓,而未醉即已意蚀魂消。晚风阵阵,伴随着传来的时远时近的稀疏的钟声。瑞脑香渐渐熄灭,从梦中醒来,如辟寒金鸟一样的金钗太小,头髻都松了。就这样清醒着,独自对着寂寞燃烧的红烛。

逐句剖析

"莫许杯深琥珀浓":不要说这酒杯太深,如琥珀般的酒太浓,

# 琥珀:这里指色如玻拍的美酒。,莫许:不要。

"未成沉醉意先融":而未醉即已意蚀魂消。

# 融:形容酒醉恬适的意态。

"疏钟已应晚来风":晚风阵阵,伴随着传来的时远时近的稀疏的钟声。

# 疏钟:断续的钟声。

"瑞脑香消魂梦断":瑞脑香渐渐熄灭,从梦中醒来,

# 魂梦:即梦魂,指睡梦中人的心神。,瑞脑:一种名贵的香,传说产于交趾,如蝉蚕形。

"辟寒金小髻鬟松":如辟寒金鸟一样的金钗太小,头髻都松了。

# 髻鬟:古代妇女的两种发式。,辟寒金小:犹云簪、钗小。辟寒金:相传昆明国有一种益鸟,常吐金屑如粟,铸之可以为器。这里借指首饰。

"醒时空对烛花红":就这样清醒着,独自对着寂寞燃烧的红烛。

# 醒时空对烛花红:此句意谓深闺寂寞,醉也不成,梦也不成。深夜醒来,空对烛花,心事重重。烛花,犹灯花。蜡烛燃烧时的烬结。相传灯花是喜事的征兆,亦当是词人心中希望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是李清照的词作。这首词写了女主人公夜晚用酒来消愁和从梦里醒过来的孤独,蕴含了无限的离情别绪。作品重在深婉含蓄的心理刻画,通过梦前和梦后的对比,把年轻少妇沉重的愁苦情思从侧面烘托出来。全词写相思,却不着相思一字,含蓄蕴藉,深得婉约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是李清照所作。公元 1100 年(宋哲宗元符三年)前后,李清照结识张耒、晁补之及同龄诸女友,在这一时期的社交生活与情感经历影响下,创作了此词。词作或为其抒发当时的生活感触与内心情绪,展现出青春时期的情思与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题材的词。通过描写女主人公夜晚饮酒、梦醒后的孤寂情景,营造出一种幽寂氛围,表达了其内心深处隐含的离情别绪与愁苦情思。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醒时空对烛花红”通过写红烛,衬托出了诗人的愁绪。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莫许杯深琥珀浓”起笔,词人以琥珀色的浓酒自喻愁绪之深,未饮先已浸染悲凉底色。“未成沉醉意先融”则以通感手法,将味觉体验转化为精神沉醉,形成“醉先醺”的独特艺术效果,且在看似不经意的举杯间,已将千般愁绪化作眼底波光。接着“疏钟已应晚来风”,说明晚风阵阵,伴随着传来的时远时近的稀疏的钟声,渲染出了伤感的氛围。下片“瑞脑香消魂梦断”以嗅觉意象破题,瑞脑香消暗喻夜阑更深,魂梦难续则直言辗转反侧之状。“辟寒金小髻鬟松”以细节见精神——金钗之小巧反衬发髻之乱,更以发鬟松散暗示心绪烦乱。这种写法,将女主人公彻夜难眠的情态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视觉形象。结句“醒时空对烛花红”堪称点睛之笔:红烛高照本应是良宵美景,此刻却成了孤影相伴的见证者。词人以“空对”二字截断时空,将所有愁绪凝结在摇曳的烛花之上。

4. 作品点评

此词把场景描绘、人物塑造与抒情议论相融合,情真意切。精准细腻地展现出恋人间离别的哀伤,凸显出词人别样的创作风貌 。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只见眼前景、日头语”,却有“弦外音,味外味”,能够“使人神远”。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

# 这是一首以色淡高雅、寄情深微而见胜的闺情词,它可能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上阙描写白天对酒独酌,酒未醉人人自醉的情景。看似平淡,无味可寻,实则淡中有味,发人深思。下阙描写长夜空对烛花,黯然神伤的情景。看似生活细事,索然寡味,仔细品求,含情深微。整首词含蓄丽雅,婉曲工致,细腻地表现了女词人怀远的孤苦之情。

现代孙崇恩《李清照诗词选》

# 王学初:(疏钟二字)据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乐府雅词》补。此二字不妥,疑亦臆补。

现代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 王璠:这也是一首记梦的词,写的是离别相思之情。不过它没有从正面去描写愁和恨,却用全力刻划人物内心活动。通过梦前梦后的对比,把年轻少妇沉重的愁苦情思从侧面烘托出来。

不详《李清照研究丛稿·李清照两首记梦的〈浣溪沙〉》

# 吴熊和:这首词抒写闺情,重在深婉含蓄的心理刻画。在愁思困扰的永日长夜中,几乎不言不语,百无聊赖,甚至连低微的叹息和内心的独白也难以令人听到。但这种愁思盘纡心曲,郁结未伸,日间求醉而沉醉未成,夜间求梦而魂梦又断,实际上无可摆脱而又无可遏止,深深陷入了一种五中无主、如醉如梦、不可自拔的精神境地。这样的心理描写,把深藏不露的幽闺之情写得极其深沉。这种闺情虽无形迹可求,却有心神可感,自然具有感染力。……李清照在《词论》中尝批评秦观的词“譬如贫家美女,非不妍丽,而终乏富贵态。”这首《浣溪沙》词,以“琥珀浓”,“瑞脑香”、“辟寒金”、“烛花红”处处点缀其间,色泽秾丽,气象华贵,可谓不乏“富贵态”了。但李清照词亦专以“情致”为主,词中高华的色调并没有冲淡深沉的抒情气氛,倒是两者相得益彰,彼此协调,使这首抒写闺思的词带有一种高雅的气派。这是李清照词所特有的一种气派。

现代唐圭璋《李清照词鉴赏》

# 赵慧文:此为闺情词。全词含蓄蕴藉,颇得婉约之妙。清人王士祯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花草蒙拾》)。其婉约特色,一是表现在抒写惜春悲秋的柔情上;二是艺术上委婉、含蓄。“只见眼前景、口头语”,却有“弦外音,味外味”,能够“使人神远”。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琅琊山六题·琅琊溪》

下一篇:宋·陆游《稽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