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ū
shàn
shì
mén
rén

朝代:宋作者:范仲淹浏览量:3
pài
qīng
shān
jǐng
yōu
qián
rén
tián
hòu
rén
shōu
hòu
rén
shōu
xiū
huān
hái
yǒu
shōu
rén
zài
hòu
tóu

译文

一片青山绿野,景色是这样的清幽美好,这些前人留下的田地,已经全被后人承收。可是在接收田地的时候,你们可别太高兴了,因为将来接收你们田地的人,正等在后头呢。

逐句剖析

"一派青山景色幽":一片青山绿野,景色是这样的清幽美好,

# 景色幽:景色清幽美好。

"前人田地后人收":这些前人留下的田地,已经全被后人承收。

# 收:承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可是在接收田地的时候,你们可别太高兴了,

# 休欢喜:不要太高兴。休:不要。

"还有收人在后头":因为将来接收你们田地的人,正等在后头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书扇示门人》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主题围绕对世事无常的感悟,以田产这一在古代农业社会象征财富的事物为切入点。诗的首句描绘青山幽景,营造出深邃悠远的氛围,后三句层层递进,借田地的传承告诫人们莫因一时的收获而沾沾自喜,因为人事代谢不息。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眼前田地流转之事,揭示出人生与社会的普遍规律。这首诗短小精悍却蕴含大智,以质朴直白的语言传递出豁达超脱的人生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范仲淹生活于北宋时期,当时处于封建农业社会,田地是重要财富象征。在这一背景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围绕土地的争夺不断上演。范仲淹作为心怀天下、洞察世事的政治家与文人,深知这种无休止的争夺不仅徒增纷扰,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长远发展。他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人们在追逐田产时的执迷,为了劝诫世人莫要愚妄,莫幻想永远保有田地,遂写下《书扇示门人》一诗,借对田地流转的感慨,传达出对人事无常的深刻认知,希望人们能从中领悟,以更豁达超脱的态度看待财富与得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哲理诗。诗中以古代农业社会中象征财富的田地为题材,通过“前人田地后人收”“还有收人在后头”等表述,介绍了田地传承流转的现象,体现了人事变幻无常、财富难永久占有的道理,传达出劝诫世人莫要执着于物质财富、应豁达看待得失的人生态度。

2. 写作手法

借事说理:“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诗人借农耕社会田产流转之事,阐述钱财乃身外之物,不应过度贪恋的道理。类比:“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将大千世界比作滔滔流水,形象地表现出人事如水流般代代流逝、不可阻挡的特点。用典:“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引用“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一典故,增强表达效果,更生动地揭示出世人拼搏却可能徒劳无功的真相。

3. 分段赏析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首句描绘出一派青山秀丽、景色清幽之景,为全诗奠定了平和舒缓的基调。紧接着笔锋一转,由景及事,点明在这青山环绕间,田地不断流转,前人辛苦积攒的田地如今被后人获取。此句看似平铺直叙,实则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世事变迁的意味,引发读者对财富传承的思考。“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诗人在前两句基础上进一步劝诫,告诉当下获得田地的后人,不要因一时的收获而沾沾自喜。因为在这无尽的时间长河里,人事代谢不息,还有后来人会接收他们如今拥有的田地。这两句以直白且略带警醒的口吻,将世事无常、莫要贪恋财富的哲理清晰道出,让读者在恍然大悟中得到心灵的触动与启迪。整首诗虽无情景交融的传统诗境,却以质朴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与思想感悟。

4. 作品点评

《书扇示门人》一诗通俗易懂,却蕴含深邃哲理。青山常在,人事却如川流不息,得失并非恒定。今日之所得,明日或成所失,事物遵循着辩证规律不断演变。也劝诫人们需“居安思危”,亦启示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人生智慧。人生在世,应怀豁达之心,秉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诗人虽借农耕社会田产之事娓娓道来,但其理于当下仍熠熠生辉。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妄想将其永恒攥紧,恰似捕风捉影。尘世浩浩汤汤,人事代代更迭,世人多因贪念痴迷,看不破一生劳碌,终究似“为他人作嫁衣裳”,大限至时,两手空空,徒留憾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新城道中二首(其二)》

下一篇:宋·陆游《鹊桥仙·华灯纵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