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
yǐn
·
·
cái
guò
nián

朝代:宋作者:柳永浏览量:3
cái
guò
nián
chū
wǎn
yún
huán
biàn
便
xué
shàng
zūn
qián
wáng
sūn
suí
fèn
xiāng
suàn
děng
xián
chóu
xiào
biàn
便
qiān
jīn
yōng
cháng
zhǐ
kǒng
róng
shùn
huá
tōu
huàn
guāng
yīn
shòu
jūn
ēn
hǎo
huā
wéi
zhǔ
wàn
dān
xiāo
fáng
xié
shǒu
tóng
guī
yǒng
què
yān
huā
bàn
miǎn
jiào
rén
jiàn
qiè
zhāo
yún

译文

新近才满十五岁,刚刚开始梳绾发髻时,我就学习歌舞了。酒宴席上酒杯前,曲意迎奉王孙公子。平平常常、给其一个笑容,便是千金也不屑一顾。我常常只是害怕、韶华易逝,虚度了青春时光。如今已受恩宠眷顾,要好好为花做主。万里晴空,何不一同牵手归去呢。永远抛弃、那些烟花伴侣。免得叫人见了我,早上行云晚上行雨。

逐句剖析

"才过笄年":新近才满十五岁,

# 笄年:十五岁。笄:簪子。古代女子十五岁举行戴笄的成年礼。

"初绾云鬟":刚刚开始梳绾发髻时,

# 云鬟:高耸入云的发髻。女子成年后发式由下垂改为绾结耸立。,绾:把头发盘旋起来打成结。

"便学歌舞":我就学习歌舞了。

"席上尊前":酒宴席上酒杯前,

"王孙随分相许":曲意迎奉王孙公子。

# 随分:随便、随意。

"算等闲、":平平常常、

# 等闲:平常。

"酬一笑":给其一个笑容,

"便千金慵觑":便是千金也不屑一顾。

# 慵觑:懒得看,不屑一顾。

"常只恐、":我常常只是害怕、

"容易蕣华偷换":韶华易逝,

# 蕣华:指朝开暮落的木槿花,借指美好而易失的年华或容颜。“华”,通“花”。

"光阴虚度":虚度了青春时光。

"已受君恩顾":如今已受恩宠眷顾,

# 君:指这位歌妓恩遇的倾吐对象。

"好与花为主":要好好为花做主。

# 花:喻青春貌美的歌妓。

"万里丹霄":万里晴空,

# 丹霄:布满红霞的天空。

"何妨携手同归去":何不一同牵手归去呢。

"永弃却、":永远抛弃、

"烟花伴侣":那些烟花伴侣。

# 烟花伴侣:青楼卖唱生涯。

"免教人见妾":免得叫人见了我,

"朝云暮雨":早上行云晚上行雨。

# 朝云暮雨:语出宋玉《高唐赋》巫山神女典故,这里比喻歌妓爱情不久长的卖唱生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迷仙引·才过笄年》由宋代词人柳永所作,出自《全宋词》。上片以虚笔回溯往昔,细腻勾勒出歌妓对纸醉金迷、逢场作戏的声色生涯的厌倦,生动展现其不为千金所动、视钱财如浮云的高洁品性;下片转为实写,直白倾诉她渴望挣脱苦海的迫切心愿,以及对幸福安定生活的热烈憧憬。全词情真意切,字字扣人心弦,不仅将歌女对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执着追求展现得淋漓尽致,更折射出词人对身处社会底层歌妓群体的深刻理解与深切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迷仙引·才过笄年》由宋代词人柳永所作,创作时间约为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 年),彼时柳永刚考取进士,正前往江南赴任途中。在这段人生新旅程开启之际,他以细腻笔触写下此作,通过替歌妓发声的方式,展现出对社会底层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迷仙引·才过笄年》是柳永为歌妓代言的词作,全词描写了歌妓的生活经历与内心世界,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对青春流逝的感伤;抒发了歌妓对自由生活和真挚爱情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这一群体的理解与同情。

2. 分段赏析

上片以“才过笄年”起笔,一位青春女子开始了自述。她刚满十五岁,挽起如云发髻,便不得不投身歌舞技艺的学习。这本是女子最美的豆蔻年华,奈何出身青楼,身不由己,研习歌舞不过是为了取悦那些流连烟花之地的王孙贵族。“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女子色艺双绝的风采,引得众多公子不惜一掷千金,只为博其嫣然一笑。表面上看,这些纨绔子弟挥金如土,尽显风流潇洒,实则暗含讽刺——他们妄图以钱财收买美人芳心,却不知这并非她真正所求。“慵觑”二字,更将女主人公与那些贪图钱财、安于庸常的歌妓区分开来,委婉地展现出这位歌妓渴望尊重与理解、轻视千金财富的独特品格。紧承上文对金钱的淡然态度,词作顺势道出她内心真正的关切。“常只恐”三字,道出了她心底最深的忧虑:“容易葬华偷换,光阴虚度。”木槿花朝开暮谢,恰似女子转瞬即逝的青春。她深知身为烟花女子,命如薄纸,再多的财富也无法留住渐渐消逝的年华。“虚度”二字,饱含着她对风尘生涯的无奈与厌倦。为摆脱这困窘的处境,她满心期盼着能有一位男子,不计较她的出身,带她脱离苦海。“已受君恩顾”中的“君”,正是她倾心的意中人;“恩顾”二字,传递出对方对她的深情与怜惜。“好与花为主”,女子自比娇花,深知花期短暂,故而恳切地希望意中人能为自己做主,许她一世安稳。“万里丹霄”描绘出晴空辽阔绚丽之景,寄托着她对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何妨携手同归去”一句,直抒胸臆,大胆地表达出她渴望与意中人共赴未来的强烈愿望,既贴合其风尘女子的身份,又彰显出她勇敢追求自由幸福的性格特质。下片,将情感推向高潮,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女子对真挚爱情与美满家庭的热切渴望。“永弃却、烟花伴侣”,她坚定地表明,若能与意中人喜结连理,便会彻底斩断过往,远离风尘旧识,一心经营家庭,避免因出身而被人质疑用情不专。“朝云暮雨”常喻指男女欢爱,她借此向意中人郑重表白,既是澄清世人对青楼女子“重利轻义”的偏见,也是表明自己从一而终的决心。 情真意切,言辞炽热,生动地展现出这位青楼女子对圆满家庭生活的无限憧憬。她的渴望愈是迫切,决心愈是坚定,愈显浪漫主义色彩;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这样的愿望却近乎奢望。强烈的情感与渺茫的希望形成鲜明对比,更添几分悲剧意味。

3. 作品点评

整体观之,这首词作以上下片的巧妙架构,铺陈出一位风尘女子的情感图谱。上片如同一幅细腻的工笔画,将女主人公身处风月场中的辛酸际遇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流淌着青春易逝的惆怅与无奈;下片则化作激昂的抒情诗,倾诉她渴盼遇见良人、脱离苦海的深切愿望,更以坚定誓言表达愿与过去诀别、追随所爱之人的赤诚决心。全词采用白描手法,不事雕琢,语言质朴浅白,却情真意切,读来毫无拖沓之感,字字句句皆从风尘女子的视角自然吐露,鲜活展现出其对自由生活的强烈向往与勇敢追求,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屯田《迷仙引》,红友《词律》疑其脱误,今细绎之,殆无讹也。后片云: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去……朝云暮雨。”上去叶字,下去字叠,顿挫成文,犹北曲《醉春风》体也。且醉意完足,虽无他词可证,即亦不证可耳。朱竹坨《水蓼花谱》此解,上去字不叶,下去字不叠,并七字一句,终未为得也。

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三

# 柳永词还有一部分是写歌伎以及他和歌伎的情意。…一如《迷仙引》写妙年歌伎的厌倦风尘:“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这就使人联想到在杂剧《救风尘》中,作者关汉卿对受凌辱的妓女渴望跳出火坑获得自由的同情态度。

现代唐圭璋、潘君昭《论柳永词》

# 这是一位“已受君恩顾”的妓女的内心独自。对“席上尊前”歌舞宴乐生活的厌倦,对“随分相许”的公子王孙的轻薄感情,她发出无奈的倾诉;对“好与花为主”的“君”,对真挚的爱情生活,这位“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的少女,有多么坦诚的衷怀和执著的追求!这里先是温情脉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接着由抑而扬,她的想像多么美丽,多么崇高,“万里丹宵”,海阔天空,那是自由世界,人间乐园。“永弃却”三字一振,憾人心腑,可见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再也不能忍受下去的地方!正是晏殊、苏轼不屑为伍的柳永,自觉或不自觉地为她们“代言”,喊出了她们的“心声”。

现代艾治平《婉约词派的流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次韵道潜留别》

下一篇:宋·史弥宁《啜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