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相见":匆匆一见,
"懊恼恩情太薄":只恨情意这般淡薄。
"霎时云雨人抛却":欢愉如云雨般转瞬即逝,转眼人已离我而去。
# 霎时:片时、短时间。
"教我行思坐想":日日夜夜辗转难眠,
# 行思坐想:坐时想,走时也想,意谓无时无处不思念。
"肌肤如削":思念煎熬下身形消瘦如削。
# 肌肤如削:身体日见消瘦,犹如被刀削割一样地明显。
"恨只恨、":恨的时候只恨你、
"相违旧约":背弃誓言,再无回头。
"相思成病":相思煎熬成疾,
"那更潇潇雨落":偏又逢冷雨潇潇更添凄凉。
"断肠人在阑干角":肝肠寸断的我,独自倚靠在阑干角落。
# 阑干:栏杆。
"山远水远人远":山高水长人迹渺茫,
"音信难托":书信难寄更无音讯可托。
"这滋味、":这般苦楚滋味、
"黄昏又恶":偏在黄昏时分愈发浓烈难耐。
# 恶:重、极甚。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分段赏析
上阕记述女子与心上人春风一度后骤然别离的怅惘。欢愉未尽而别情已至,徒留刻骨相思。辗转反侧间,怨怼渐生——怨他情意浅薄如朝露,更恨竟背弃旧日盟誓。这般怨怼实为情根深种,而恨意较之怨怼更添三分苦涩,恰似春蚕吐丝自缚,愈挣扎愈见情丝缠绕。下阕笔锋转入相思成疾的煎熬。阑干独倚处,秋雨潇潇本应入耳,此刻却成心音破碎的回响。极目远眺,山峦叠嶂遮断归途,烟波浩渺湮没行踪,尺素难传的绝望将病骨支离的身躯推入更深的寒夜。暮色四合时,她数着更漏数着黄昏,那句“这滋味、黄昏又恶”道尽长夜将临的惶惑——每个黄昏都是情毒发作的时辰,在等待与失落的循环里,相思熬成了蚀骨的慢性毒药。
2. 作品点评
词之上片,记述相思情事,并非平铺直叙,而是独辟蹊径。起笔先言“懊恼”心绪,随后道出“懊恼”缘由。待情感转入“恨”的境地,又于恨意之中,回溯当日订立盟约的过往,行文曲折,情感委婉深沉。下片则着重抒发相思的煎熬,情景交融,相辅相成。以景衬情,景语皆为情语,使情感因景而愈发浓重,细腻缠绵,动人心弦。整首词采用口语化表达,契合女子口吻,质朴自然。而“山远水远人远”一句,“远”字三叠,短短一句,既勾勒出邈远之景,又融入诸多心事,景中饱含深情,于质朴中尽显雅致,韵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