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ié
chú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huā
guāng
nóng
làn
liǔ
qīng
míng
zhuó
jiǔ
huā
qián
sòng
xíng
qiě
cháng
zuì
jiào
xián
guǎn
zuò
shēng

译文

花光多么绚烂浓郁,绿柳丝丝轻柔鲜明,人们在花前设下酒宴为我践行。我也像平日一样和大家一同开怀畅饮,请不要让管弦奏出令人感伤的离别哀音。

逐句剖析

"花光浓烂柳轻明":花光多么绚烂浓郁,绿柳丝丝轻柔鲜明,

# 轻明:一作“轻盈”。,浓烂:形容鲜花灿烂。

"酌酒花前送我行":人们在花前设下酒宴为我践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我也像平日一样和大家一同开怀畅饮,

# 且:一作“只”,“祗”。

"莫教弦管作离声":请不要让管弦奏出令人感伤的离别哀音。

# 离声:指别离歌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别滁》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花光浓烂、柳色轻明的明媚春光,在此美景下,滁州民众于花前摆酒为欧阳修送行,以绚丽春光衬托出热烈的送别场面。后两句则抒情,诗人看似如常日般沉醉,还让弦管不要奏出离别的曲调,实则蕴含着难以言说的惜别深情,只是故作旷达来安慰自己和送行之人。全诗落笔自然轻快,平易流畅,于平实之中展现出独特的送别情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欧阳修于公元1045年八月被贬为滁州知州,在滁州任职两年多。公元1048年,朝廷改任他为扬州知州,在即将离开滁州之际,滁州民众为他饯行,欧阳修有感于此情此景,创作了这首诗。在滁州期间,他施行惠政,与民众相处融洽,当地地僻事简、民俗淳厚,此番离别,他对滁州的一切充满不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滁州民众在花前为欧阳修饯行的场景,体现了官民同乐以及滁州民众对欧阳修离任的不舍之情,营造出一种既有明媚春光又略带离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滁州的惜别之情和对这段经历的感怀。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首句“花光浓烂柳轻明”通过描绘明媚的春光,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既点明了别滁的时间,又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同时也烘托出送别时复杂的情感。对比:将此次“酌酒花前送我行”(民众送知州)与《醉翁亭记》中的“知州宴众宾”形成对比,突出了此次送别场景的特殊性以及民众对欧阳修的深情。反衬:末句“莫教弦管作离声”,以平日里喜爱的弦管之音在离别时却让人难受,用悦耳的曲调反衬内心的离忧,更强烈地表达出诗人的惜别之情。

3. 分段赏析

“花光浓烂柳轻明”:此句为写景,点明了别滁的时间是在春天。“花光浓烂”生动地描绘出花朵盛开,光彩夺目、色彩绚烂的景象;“柳轻明”则展现出柳树轻柔、色泽明亮的姿态。诗人通过这一明艳的春景描写,不仅准确地交代了时节,还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同时以乐景衬哀情,为后文的送别场景做了铺垫。“酌酒花前送我行”:该句叙事,描述了当地吏民在花前摆酒为欧阳修送行的情景。“酌酒花前”简单四字,将众宾客宴送知州的画面生动呈现,与《醉翁亭记》中知州宴众宾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的送行宴,还有丝竹助兴,场面热烈而隆重,充分体现了滁州民众对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也从侧面反映出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期间与民众关系融洽,深受爱戴。“我亦且如常日醉”:此句为抒情,“且”字用得极为精妙。诗人表面上写自己如同往常一样沉醉在宴饮之中,实际上是在掩饰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复杂情绪。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刻,他与民众开怀畅饮,看似洒脱,实则是借酒来缓解内心的不舍,通过这一行为,展现出诗人矛盾、激动却又故作坦然的心理状态。“莫教弦管作离声”:这一句同样抒情,运用了反衬手法。平日里欧阳修喜爱的弦管之音,在此时因离别之愁萦绕心头,反而让他觉得越是悦耳就越感到难受。诗人不让弦管奏出离声,实则是因为内心无法承受这离别的悲伤,以这种看似豁达的要求,更加深刻地表现出他内心深处的惜别之情。

4. 作品点评

《别滁》全诗风格自然明快,语言质朴流畅,毫无刻意雕琢之痕。以简洁明了的文字生动地描绘出送别场景和内心感受。在情感表达上,既有对滁州民众深情厚谊的感怀,又有离别时的不舍,却不似一般送别诗渲染凄恻之情,而是以故作旷达之态展现深沉情感,别具一番情味。诗歌在韵律上和谐自然,读来朗朗上口。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充分展现了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上的高超水平,也对北宋诗坛以明快朴实诗风矫正时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直是乐天。

清陈衍《宋诗精华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姜特立《畏途》

下一篇:宋·柳永《凤凰阁·匆匆不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