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zhàng

朝代:宋作者:刘子翚浏览量:3
qiǎn
guī
xīn
kuài
chóu
lín
zhà
qíng
shù
yīn
yíng
yǐng
zhào
rén
qīng
jiàn
yún
shān
shí
wén
qiáo
shēng
yún
piān
yǒu
xiāng
bàn
xíng

译文

更加使得归乡的心情畅快,久雨成愁,欣喜于突然放晴。树荫迎面而来,将马匹环绕其中,水波的倒影映照着人,显得格外清幽。看不见通往云雾缭绕山林的道路,不时能听到樵夫砍柴的斧头声。傍晚的云朵好像有意为之,隔着溪水陪伴我前行。

逐句剖析

"益遣归心快":更加使得归乡的心情畅快,

"愁霖喜乍晴":久雨成愁,欣喜于突然放晴。

"树阴迎马合":树荫迎面而来,将马匹环绕其中,

"波影照人清":水波的倒影映照着人,显得格外清幽。

"不见云山路":看不见通往云雾缭绕山林的道路,

"时闻樵斧声":不时能听到樵夫砍柴的斧头声。

"暮云偏有意":傍晚的云朵好像有意为之,

"相伴隔溪行":隔着溪水陪伴我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叠嶂》是宋代诗人刘子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山林景象,表达了诗人归乡途中的复杂心情。诗的首联通过“愁霖喜乍晴”直接抒发了诗人因雨过天晴而心情愉悦,归心似箭。中间两联描绘了沿途的自然景色,树阴、波影、云山路、樵斧声等,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尾联将暮云拟人化,说它有意相伴诗人隔溪而行,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独和对旅途的独特感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学者、诗人

刘子翚(1101~1147),南宋学者、诗人。字彦冲,号屏山,亦号病翁,学者称之为“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曾任兴化军通判,后退居屏山讲学。朱熹曾从其学。其诗文兼长,诗歌受江西诗派影响,古诗风格高秀,近体苍劲卓炼,部分诗篇愤慨时事。还有一些抒情写景诗,意象生动,风格明快清新。四库馆臣称其文“辨析明快,曲折尽意”。代表作品有《汴京纪事》《圣传论》《维民论》等。著有《屏山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益遣归心快,愁霖喜乍晴”,诗人开篇点明心情,久雨初晴让原本就急切的归心更加畅快。“愁霖”体现出之前因连绵阴雨而生的烦闷,“喜乍晴”则表达出对雨过天晴的欣喜。颔联“树阴迎马合,波影照人清”,描绘途中所见之景。树木的阴影仿佛迎接马匹一般,随着马的前行而聚合在一起,清澈的水波倒映出人的身影。此联从视觉角度,细腻地刻画了山林景色的清幽宁静,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同时也衬托出诗人愉悦的心情。颈联“不见云山路,时闻樵斧声”,诗人的视线从近处的树阴、水波转向远处的山间。虽看不到山间被云雾缭绕的道路,但能听到樵夫砍柴的声音。以声衬静,用樵斧声衬托出山林的幽静,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也为画面增添了一份生机。尾联“暮云偏有意,相伴隔溪行”,时间来到傍晚,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暮云赋予人的情感,说暮云好像特意隔着溪水陪伴自己前行。这一描写不仅让暮云的形象更加生动,还表达出诗人在旅途中的惬意感受,使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下一篇:宋·苏轼《新城道中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