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ǎn
·
·
lǒng
shǒu
yún
fēi

朝代:宋作者:柳永浏览量:2
lǒng
shǒu
yún
fēi
jiāng
biān
wǎn
yān
mǎn
píng
lán
jiǔ
wàng
guān
xiāo
suǒ
qiān
qīng
qiū
rěn
níng
móu
yǎo
yǎo
shén
jīng
yíng
yíng
xiān
bié
lái
jǐn
zhōng
nán
ǒu
duàn
yàn
píng
rǎn
rǎn
fēi
xià
tīng
zhōu
yōu
yōu
àn
xiǎng
dāng
chū
yǒu
duō
shǎo
yōu
huān
jiā
huì
zhī
sàn
nán
fān
chéng
hèn
yún
chóu
zhuī
yóu
měi
dēng
shān
lín
shuǐ
píng
shēng
xīn
shì
chǎng
xiāo
àn
yǒng
yán
què
xià
céng
lóu

译文

山岭上白云飘飞,江边暮色渐沉,眼前烟波浩渺,我倚着栏杆久久伫立。站立远望,山河一片萧瑟凄凉,这千里清秋的景色,教人怎能忍受凝望。在那遥远的神京,身姿曼妙的佳人,分别后她的音信始终难以遇到。孤雁无法传递相思,缓缓飞落水边沙洲,我的思念绵绵不休。暗暗回想当初的时候,有多少、美好相聚的时光,谁知道聚散无常,难以预期,翻转变成了满心的悔恨哀愁。阻隔了追寻所爱。每次登上高山,面临江水的时候,都会勾起我平生的心事,一场满心黯然,终日沉默无言,最终只得黯然走下高楼。

逐句剖析

"陇首云飞":山岭上白云飘飞,

# 陇首:亦称陇坻、陇坂,为今陕西宝鸡与甘肃交界处险塞。

"江边日晚":江边暮色渐沉,

"烟波满目凭阑久":眼前烟波浩渺,我倚着栏杆久久伫立。

# 凭阑:即凭栏,倚靠着楼台的栏杆。

"立望关河萧索":站立远望,山河一片萧瑟凄凉,

# 萧索:萧条冷落。,关河:关塞河流,这里泛指山河。,立:一作“一”。

"千里清秋":这千里清秋的景色,

"忍凝眸":教人怎能忍受凝望。

# 凝眸:目光凝聚在一起。,忍:怎能忍受。

"杳杳神京":在那遥远的神京,

# 神京:帝京,京都,这里指汴京(今开封)。,杳杳:遥远渺茫。

"盈盈仙子":身姿曼妙的佳人,

# 仙子:比喻美女,这里指词人所爱的歌女。,盈盈:形容女子娇媚可爱的神态。

"别来锦字终难偶":分别后她的音信始终难以遇到。

# 难偶:难以相遇。,锦字:又称织绵回文。事见《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后用以指妻寄夫之书信。

"断雁无凭":孤雁无法传递相思,

# 断雁:鸿雁传书,这里指雁没有担负起传书的任务。

"冉冉飞下汀洲":缓缓飞落水边沙洲,

# 汀:水中或水边之平地。,冉冉:慢慢,渐渐。

"思悠悠":我的思念绵绵不休。

# 思悠悠:思念之情绵绵不绝。

"暗想当初":暗暗回想当初的时候,

"有多少、":有多少、

"幽欢佳会":美好相聚的时光,

"岂知聚散难期":谁知道聚散无常,难以预期,

"翻成雨恨云愁":翻转变成了满心的悔恨哀愁。

# 雨恨云愁:指两人的爱情不能成功,心头充满悔恨哀愁。

"阻追游":阻隔了追寻所爱。

# 阻追游:被某种力量阻碍而不能自由追寻自己的所爱。

"每登山临水":每次登上高山,面临江水的时候,

"惹起平生心事":都会勾起我平生的心事,

"一场消黯":一场满心黯然,

# 消黯:黯然销魂。

"永日无言":终日沉默无言,

# 永日:长日,长久。兼指时间或空间。

"却下层楼":最终只得黯然走下高楼。

# 却下层楼:只得无精打采地走下高楼。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曲玉管·陇首云飞》是宋代词人柳永的词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描绘两地相思的羁旅别愁词。上片着重描写居者于高楼之上凝目远望、怀念远人的愁思。高丘之上白云飘飞,此乃伊人所见之景,这一景象暗隐着游子漂泊在外的匆匆行色。“烟波满目”的迷茫之感,亦是因望不见所思之人而产生的失望心绪的外在体现。中片则转而叙写游子在旅途之中对京都居者的深切思念。下片“暗想当初一句承接上片的“思悠悠”,讲述的是行人的忆念以及“雨恨云愁”的心理活动,“阻追游”以下则是思妇的内心感触与无可奈何的举动。全词以写景抒情为脉络,层层深入,结构井然有序,内容丰富充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柳永素爱登高望远,以寻觅心灵寄托,尤其在寥廓秋日,极目远眺时,宇宙穹苍的浩瀚,越发衬出自身的渺小。而天地间一片萧索之景,恰是他内心的写照。此时的他,面对痛苦的自我无法逃遁,便将心绪发为咏叹,遂成悲凉慷慨之音。其怀才不遇的幽愤、知音不存的悲哀,皆借景物表露无遗,这正是柳永的真情流露。《曲玉管·陇首云飞》便是典型一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三叠慢词,也是一首羁旅别愁词。描绘了词人登高远眺时所见关河萧瑟、烟波浩渺的秋景,体现了聚散无常的无奈与雨恨云愁的缠绵,深刻表达了宦游漂泊中的身世之叹与情思之苦。

2. 写作手法

触景生情:“陇首云飞,江边日晚”三句,以暮云纷飞、江畔斜阳、烟波浩渺之景起兴,暗含凭栏久立之态,将羁旅孤寂融入苍茫秋色。“每登山临水”更以山水触发平生心事,使“消黯无言”之愁与自然景物形成循环映照,景语皆情语,愁绪随远山近水层层晕染。情景交融:“陇首云飞,江边日晚”三句,以暮云、夕照、烟波之景起兴,暗含“凭阑久”的孤寂凝望,将漂泊之怅、怀人之思凝于“忍凝眸”的瞬间。“断雁无凭”化虚为实,借失群孤雁暗喻音书断绝,眼前汀洲落雁之景与心中怅惘相叠,使“思悠悠”的绵长愁绪具象可触。全篇以萧瑟秋景为底色,将聚散无常的雨恨云愁层层晕染,终以“却下层楼”收束,与开篇“凭阑久”呼应,余韵悠长。化用:“锦字终难偶”一句,化用窦滔妻苏蕙织锦回文诗之典,前秦苏蕙因夫君窦滔被徙流沙,以织锦为回文诗寄情,后世遂以“锦字”代指书信。柳永借此典暗喻与汴京歌女音信断绝之苦,既呼应“断雁无凭”的传书无望,又深化了“雨恨云愁”的相思郁结。“陇首云飞”化用柳恽“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之句,通过秋云、烟波等意象构建萧瑟之境,将羁旅凝眸的孤寂与地理阻隔的苍茫融为一体,使时空交错的愁绪更具画面纵深感。

3. 分段赏析

首叠“陇首”三句,描绘当下的景致与情境。前两句巧妙化用梁代柳恽“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的经典名句,将“亭皋叶下”改为“江边日晚”。“云飞”与“日晚”的意象,暗合后文“凭阑久”的情境。云霭、夕阳、浩渺烟波,都是凭栏眺望时所见,且在空间层次上有远有近。“一望”二字,展现视线由近及远、由实入虚的过程,千里山河尽收眼底却又难以尽览,由此引出“忍凝眸”三字,生动刻画了词人触景生情、难以久望的复杂心绪。这五句全为写景,却仅以“忍凝眸”三字,将对景怀人的深沉情感融入其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绝妙境界。到了第二叠,写作手法发生转变,先抒情,后写景。“杳杳”三句紧承上文“忍凝眸”而来。“杳杳神京”,点明词人所思之人身处汴京;“盈盈仙子”,交代了所思之人的身份。在唐代诗歌中,常以仙女代指美女,一般用来指代娼妓或女道士,此处大概是指汴京的一位妓女。“锦字”一词化用了窦滔、苏蕙夫妻的典故。词人落第离京,与窦滔获罪远徙的经历颇为相似,因此此处意谓那位“仙子”虽想寄来锦字书信,却难以如愿。鸿雁本是传书的象征,而词人却说“断”“无凭”,表明它并未完成传书的使命。其实,鸿雁传书不过是传说或比喻,而鸿雁缓缓飞落汀洲才是眼前真实景象。从虚幻到现实,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词人既收不到书信又无法相见的惆怅与失落。“思悠悠”三字,既是对这一段内容的总结,又与上文“忍凝眸”遥相呼应,使情感表达更加深入。第三叠则是对“思悠悠”的进一步铺陈。词人此刻的惆怅,实则源于往昔的欢情。所以“暗想”四句,简要概括往事,描绘出两人从相爱到分离,分离后难以重逢的愁苦心境。“阻追游”三字,穿插在前后句之间,蕴含着无数难以言说的辛酸。回到当下,笔锋一转,在平淡叙述中稍作波折,点明这种“忍凝眸”“思悠悠”的情形并非仅此一次,而是多次出现,每次“登山临水”都会“惹起平生心事”。此次亦是如此,在黯然神伤的情绪中,词人久久无言,最终走下楼来。“却下层楼”与开篇“凭阑久”相呼应,使整首词前后连贯,血脉贯通。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以景入情,情中寓景,回环往复间缠绵不断,收尾余韵悠长,动人心弦,堪称双拽头词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昨与沤公翻检柳词,得《曲玉管》一解,直是同谱异曲。起调两段,乃与清真冥合。采是则词之过片三字,确为属上无疑。虽平侧之调稍异,而句律则同一格,当据以引申补入校录。

清郑文焯《大鹤山人词话附录·大鹤山人论词遗札》

# 是解夹叶,律以侧声字,如“久”、“偶”并是。

清郑文焯《乐章集校》

#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的悲秋的感情,常常都是在旅途之上,都是登山临水的悲哀和感慨。登山临水的悲哀和感慨,就打破了五代的写闺阁的内容……现在柳永以一个男子写旅途,登山临水,登高望远,开阔博大。所以,他的词里边就出现了一个开阔博大的境界。

不详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戴复古《淮村兵后》

下一篇:宋·梅尧臣《睡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