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i
cūn
bīng
hòu

朝代:宋作者:戴复古浏览量:2
xiǎo
táo
zhǔ
kāi
huā
yān
cǎo
máng
máng
dài
xiǎo
chù
bài
yuán
wéi
jǐng
xiàng
lái
shì
rén
jiā

译文

寂寞的一株小桃树,没人欣赏,默默地开着红花,满眼是迷离的春草,笼罩着雾气,黄昏里盘旋着几只乌鸦。一处处毁坏倒塌的矮墙,缭绕着废弃的水井,这里与那里,原先都住满了人家。

逐句剖析

"小桃无主自开花":寂寞的一株小桃树,没人欣赏,默默地开着红花,

# 小桃:初春即开花的一种桃树。

"烟草茫茫带晓鸦":满眼是迷离的春草,笼罩着雾气,黄昏里盘旋着几只乌鸦。

# 烟草:烟雾笼罩的草丛。

"几处败垣围故井":一处处毁坏倒塌的矮墙,缭绕着废弃的水井,

# 故井:废井。也指人家。,败垣:倒塌毁坏了的矮墙。

"乡来一一是人家":这里与那里,原先都住满了人家。

# 乡来:一作“向来”,往昔,过去。向,通“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淮村兵后》是南宋诗人戴复古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主题鲜明,通过描写战后淮村景象,如“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以小桃自开、荒烟晓鸦等景象,展现乡村荒芜,借景抒情,寄托了诗人对饱受兵乱之苦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入侵敌人的愤恨。诗人运用白描勾勒战后惨状,无过多渲染却触目惊心。全诗虽仅四句,却字字精准,如“败垣”“故井”等意象,以小见大,勾勒出战争对乡村的巨大破坏。前两句绘景,渲染荒凉氛围;后两句由景及人,点出曾经人家如今破败,反差强烈。诗人以简洁笔墨绘出战乱疮痍,是反映南宋战乱的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戴复古(1167~1247?),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人。长期浪游江湖,一生不仕。戴复古曾向陆游学诗,也受晚唐诗影响,自比于贾岛、杜甫,对时政国事时有指摘,不限于自叹身世。其诗不囿于一格,各体皆佳,为世所称许。部分作品慨叹山河破碎,关心国计民生。其词亦豪迈疏放,追迹苏、辛。代表作品有《淮村兵后》《织妇叹》《刈麦行》等。著作今存《石屏集》《石屏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淮村兵后》由南宋戴复古创作。南宋时期,淮河流域处于宋、金交战前线,成为战火肆虐之地。战争的残酷使得这一区域的村庄田野遭受毁灭性打击,曾经繁华富饶的景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萧条荒芜。戴复古目睹了战乱后淮河边上村庄的惨状,有感于斯,写下此诗,借此表达对遭受兵乱之苦百姓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厌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战争题材诗。诗中描绘了战争过后淮河流域村庄的荒芜景象,小桃无主开放、烟草茫茫、晓鸦啼叫,几处破败的墙垣围着旧井,曾经这里都是人家。通过这些景象,展现了战争给乡村带来的毁灭性破坏,表达了诗人对遭受兵乱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小桃无主开花、烟草茫茫、晓鸦聒噪等战后景象,不直接写战争破坏,却让读者感受到兵乱后的萧条与悲戚,寄托诗人情感。反衬:以乐景写哀情,“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中,春天桃花盛开、春草繁茂本是充满生机的乐景,加上“无主”“茫茫”等词,将其转化为凄凉之景,强化战争带来的悲剧感。对比:“向来一一是人家”将村庄曾经有人聚居的情景与如今只剩败垣故井的破败景象进行对比,突出战争对乡村的摧毁。以小见大:选取“败垣”“故井”这些村落中典型的残迹,展现战争给整个乡村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3. 分段赏析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此句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勾勒战后景象。“小桃无主自开花”,桃花盛放本是春之生机象征,冠以“无主”,便暗示村庄遭战争洗劫,无人打理,透着物是人非的凄凉。“烟草茫茫带晓鸦”,春草如烟,“茫茫”展现荒芜广袤,晓鸦啼叫,增添死寂氛围。诗人以乐景写哀情,不直接写战争破坏,却借春景的荒芜,让读者感受到兵乱后的萧条与悲戚,体现出高超的借景抒情技巧。“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这两句聚焦村落残迹。“败垣”“故井”是村庄被毁的典型代表,“几处”说明这种破败景象并非个别,而是普遍存在。“向来一一是人家”,将今昔对比,曾经的家园如今只剩残垣断壁围绕废井,强烈的反差凸显出战争对百姓生活的摧毁。诗人借典型环境与细节,深化了对战争残酷的批判,也将对百姓苦难的同情推向极致,以小见大地展现了战争给乡村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4. 作品点评

《淮村兵后》全篇以景语贯穿,字里行间隐匿着戴复古对饱受兵祸百姓的悲悯,以及对侵略者的满腔愤慨。江湖诗派作品常多为应酬而作,可一旦触及现实,便显露出深刻的思想内涵。戴复古在创作此诗时,明显汲取了杜甫、韩偓的诗歌技巧,于委婉含蓄中传递情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戴复古这首诗,很明显借鉴了杜、韩的写法,含蓄地表示情感,很具特色。

现代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文珦《山林(其一)》

下一篇:宋·柳永《曲玉管·陇首云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