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士人张孝基":许昌有个读书人叫张孝基,
# 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取同里富人女":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
# 里:乡。,取:同“娶”,嫁娶。
"富人惟一子":富人只有一个儿子,
# 惟:只。
"不肖":没出息,
# 不肖:不成才,没有出息。肖,通“孝”,孝顺。
"斥逐去":富人便骂着把他赶走了。
# 逐:赶,驱赶。,斥:指责,斥责。
"富人病且死":富人生病将要死了,
# 且:将要,快要。
"尽以家财付孝基":就把全部的家产都托付给了张孝基。
# 付:交付,托付。,以:把。,尽:全。
"孝基与治后事如礼":张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
# 如礼:按照规定礼节、仪式。
"久之":后来,
# 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其子丐于途":富人的儿子在路边乞讨,
# 于:在。
"孝基见之":孝基看见了,
"恻然谓曰":同情地说道:“
# 恻然:同情(怜悯)的样子。
"汝能灌园乎":你会浇灌园圃吗?”
# 灌:灌溉。
"答曰":富人的儿子答道:“
"如得灌园以就食":如果能够(通过)浇灌园圃来得到食物,
# 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以:表目的连词。
"何幸":就太幸运了!”
"孝基使灌园":孝基便让他去浇灌园圃。
"其子稍自力":富人的儿子渐渐能够自食其力,
# 稍自力:稍微自食其力。稍:渐渐地。
"孝基怪之":孝基对他的行为变化感到奇怪,
# 怪:对……感到奇怪(以之为怪)。
"复谓曰":又问道:“
"汝能管库乎":你能管理仓库吗?”
"答曰":答道:“
"得灌园":让我浇灌园圃,
"已出望外":已出乎我的意料,
# 望:希望,盼望。,出:超过。
"况管库乎":何况管理仓库呢?
# 况:何况。
"又何幸也":那真是太幸运了。”
# 幸:感到幸运。,何:多么。
"孝基使管库":孝基就让他去管理仓库。
# 使:让。
"其子颇驯谨":富人的儿子顺从而谨慎,
# 驯谨:顺从而谨慎。,颇:很,十分,非常。
"无他过":没犯什么过错。
"孝基徐察之":孝基慢慢观察他,
# 徐:慢慢地。
"知其能自新":知道他能改过自新,
"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于是便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 归:归还。,委:委托。,所:用来......的。,以:把。,遂:于是,就。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文言文,也是一则品德故事。讲述了张孝基不因富人之子的过去而拒绝帮助,给予其改过自新的机会,体现了张孝基的宽容善良与慧眼识人,以及改过自新可重获尊重的主题。
2. 分段赏析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一句,开篇点明主人公身份与婚姻背景,简洁交代张孝基是许昌的读书人,娶了同乡富人之女,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也暗含其与富人家的关联。“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此句介绍富人家庭情况,突出其子品行不端,正因“不肖”才被父亲驱逐,解释了后续财产归属的原因,推动故事发展。“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描述富人临终前的决定,将全部家财托付给张孝基,既体现富人对张孝基的信任,也让张孝基成为这笔财产的暂时掌管者,引发读者对后续财产处理的好奇。“孝基与治后事如礼”,短短一句展现张孝基的品性,他按照礼仪为岳父办理后事,表现出他恪守礼数、重情重义的一面。“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此句描绘出富人之子沦为乞丐的落魄场景,以及张孝基看到后的恻隐之心,通过对话,展现张孝基给予其自食其力机会的想法,推动情节走向。“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富人之子的回答凸显其对生存机会的珍惜,张孝基随即安排他灌园,体现张孝基的果断和助人行动。“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随着时间推移,富人之子表现出勤劳自立,张孝基感到惊奇,进而再次给予他更高的信任,询问其能否管库,进一步考验对方,也展现张孝基的谨慎和善于观察。“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富人之子的回应表明他对每一次机会的感激与珍惜,张孝基也再次给予信任,将管库的工作交给他,使故事继续发展。“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此句总结富人之子在管库后的表现,他温顺谨慎无过错,张孝基经过观察确认其已改过自新,最终将财产归还,既展现了富人之子的转变,也突出张孝基仁爱、公正且信守承诺的高尚品德,使故事有了圆满结局。
上一篇:宋·杨万里《竹鱼》
下一篇:宋·贺铸《浪淘沙·一叶忽惊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