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鱼色如银":银鱼的颜色如同白银一般,
"竹鱼色如竹":竹鱼的颜色就像竹子一样。
# 竹鱼:产江溪间,形如鳢鱼大而少骨,青黑色,鳞下间以朱点,鬣可玩,或烹以为羹臛,肥而美。
"渭川千亩秀可掬":渭川那大片大片秀美的竹林,似乎都能捧在手中,
# 渭川:即渭河,黄河主要支流之一。
"都将染成一身绿":(竹鱼)把竹林的绿色都染到了自己身上,成为一身绿的颜色。
"鱼生竹溪中":竹鱼生长在那竹林环绕的溪流中,
"家在竹根菱荇丛":它的家就在竹根旁,周围是菱角和荇菜丛生的地方。
"昼餐竹叶与竹米":白天,竹鱼吃着竹叶和竹米,
"夜饮竹露吹竹风":夜晚,它饮着竹叶上的清露,吹拂着竹林间的风。
"前身王子猷":竹鱼的前世大概是像王子猷那样爱竹成痴的人,
# 王子猷:即王徽之,字子猷,性卓异不羁。
"今身赤鲩公":今生则成了这赤鲩公(竹鱼)。
# 赤鲩公:鲤鱼的别称。
"只知爱竹判却命":只知道因为太爱竹子而可以豁出性命,
"化作此君苍雪容":这才化作了竹子(般颜色)、苍雪(般高洁)模样的竹鱼。
"渔翁夜傍竹溪宿":渔翁夜晚在竹林边的溪流旁住宿,
"鱼惊钓丝冰底缩":竹鱼被钓丝惊动,在冰冷的水底赶紧缩了回去。
"朝来钓得水苍玉":早晨钓到了这如同水苍玉一样的竹鱼,
"先生笑扪藜苋腹":先生笑着抚摸着自己那粗茶淡饭滋养的肚子(心中满足)。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写作手法
比喻:诗人大量运用比喻,如“银鱼色如银,竹鱼色如竹”,以银的颜色来比银鱼,以竹的颜色比竹鱼,直观地表现出竹鱼的色泽特点。“鳞似金刀剪不开,腹如漆椀两边排”,用金刀比喻鳞片,漆椀比喻腹部,使竹鱼的形态更加具体可感。拟人:“前身王子猷,今身赤鲩公。只知爱竹判却命,化作此君苍雪容”,诗人把竹鱼拟人化,将其与爱竹的王子猷联系起来,仿佛竹鱼是王子猷爱竹成痴后化身而来,赋予了竹鱼人的情感和品格,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对比:“银鱼色如银,竹鱼色如竹”将竹鱼与银鱼进行对比,突出了竹鱼独特的颜色,使竹鱼的形象在与银鱼的对照中更加鲜明。
2. 分段赏析
“银鱼色如银,竹鱼色如竹”:运用简洁直白的对比,突出竹鱼颜色与竹子相似的特征,给读者直观印象。“渭川千亩秀可掬……夜饮竹露吹竹风”:描绘竹鱼生活环境,生长于竹溪竹根间,以竹叶竹米为食,饮竹露、沐竹风,营造出充满诗意与自然气息的氛围,体现竹鱼与竹紧密的联系。“前身王子猷……化作此君苍雪容”:借助王子猷爱竹的典故,将竹鱼人格化,赋予其对竹的痴爱,表达出对竹鱼的喜爱,增添文化底蕴和浪漫色彩。“渔翁夜傍竹溪宿……先生笑扪藜苋腹”:刻画渔翁竹溪夜宿钓鱼,竹鱼受惊,清晨钓到竹鱼后先生开心的画面,充满生活情趣。
上一篇:宋·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下一篇:宋·方勺《张孝基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