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复招魂":屈原写出《天问》《招魂》这样脍炙人口的佳作,
# 招魂:《楚辞》篇名,屈原所作诗篇。有人认为招的是楚怀王的魂,楚怀王不听屈原的劝阻,被骗入秦,为秦国扣留,后死于秦国,所以屈原为他招魂;也有人认为是屈原自招其魂。一说,这是宋玉为招屈原魂而作。,天问:《楚辞》篇名,屈原所作诗篇。这是一首对天的质问诗,全诗包括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就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发出了一系列质难,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无因彻帝阍":却仍无法将他的心意传达至君王面前。
# 帝阍:天帝的看门人。《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此指皇帝的宫门。帝,天帝,诗中喻楚怀王。,彻:通达,到达。,无因:无由,无法。
"岂知千丽句":哪里知道再奇丽的诗句,
# 千丽句:许多美好的诗句。,岂知:哪里知道。
"不敌一谗言":终究抵不过那小人的一句恶意重伤啊。
# 谗言:指屈原遭谗人诋毁的言辞。,不敌:敌不住。敌:抵挡。
唐代文学家
陆龟蒙(?~881?),唐代文学家。字鲁望,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天随子,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曾任湖、苏二州从事,后隐居甫里。陆龟蒙与皮日休为文友,世称“皮陆”。其诗多写景咏物,也有愤慨世事、关心民生疾苦之作。其小品文短小精悍,颇多愤世嫉俗之语。所作散文《野庙碑》等,对社会矛盾和时政弊端多有讽刺揭露。代表作品有《杂讽九首》《村夜二篇》。著有《笠泽丛书》《甫里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离骚》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托古讽今的诗。此诗以“离骚”为题,取其忧愤沉郁之意蕴,写出《离骚》的爱国诗魂屈原,虽身陷放逐之境仍心怀家国,却苦无通达君王之途的悲怆遭际与孤绝心境。诗人以如刀的冷峻笔触,划破历史的重重帷幕,将奸佞当道、蔽塞言路、戕害忠良的黑暗现实展露无遗。字里行间锋芒毕现,饱含对昏聩君主的辛辣诘问与深刻批判,似一记重锤,叩击着腐朽统治的根基。
2. 写作手法
借代:前两句“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上句中“天问”“招魂”皆为屈原之佳作,作者借这两篇诗名,以代指屈原那炽热而深沉的忠君爱国之情。下句里“无因”表明无门路可寻,“帝阍”本指天帝看门之人,在此代指楚王身边的近臣。此二句,既凸显了屈原的赤诚忠君爱国之心,又道尽了他怀才不遇、满腔悲愤的凄凉处境。双关:“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表面说屈原华美诗句抵不过小人谗言,实则暗指晚唐朝堂,陆龟蒙借古讽今,以屈原遭遇影射当时正直之士才华难展,被奸佞谗言所害的现实,既叹屈原之不幸,也斥当下奸佞当道、君王昏聩,表意含蓄却批判深刻。夸张:“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将屈原大量忠君爱国言辞与小人一句谗言对比,极言谗言破坏力之强,凸显出贤良受屈、黑白颠倒的荒诞,夸张地展现出诗人对佞臣的憎恶,对忠臣境遇的痛心,也有力抨击了奸佞弄权、贤才难容的黑暗政治。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勾勒出屈原遭放逐后,以笔为剑、以诗为魂,倾泻满腔忠君爱国之情的悲壮图景。那字字泣血的诗篇,虽璀璨如星河,却无奈被权谋的阴云所遮蔽,难以穿越重重宫闱,抵达君王之侧,更无法撼动楚王被谗言层层包裹的昏聩之心,此情此景,怎一个“悲”字了得!上句“天问”“招魂”,皆是屈原不朽的诗篇华章,作者匠心独运,借以代指其那颗炽热而纯粹的忠君爱国之心。下句“无因”二字,道尽了有志难伸的无奈与苦涩,“帝阍”则隐喻着楚王身边那些蒙蔽圣听、阻塞贤路的近臣。此二句,既是对屈原忠贞不渝的颂扬,亦是对其壮志未酬的深切哀叹。作者在此,并未选取屈原最为人熟知的《离骚》等鸿篇巨制,而是独具慧眼,独取“天问”“招魂”这两篇,并以“复”字巧妙相连,暗喻屈原问天不应、招魂无果,爱国之情如石沉大海,难达天听之悲怆;一“复”字,犹如重锤击鼓,更将屈原忠君爱国的执着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深沉而激烈地揭示于世人面前。后二句“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犹如惊雷乍响,紧承前句之悲,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岂知”二字,满含惊诧与愤慨,仿佛是对这不公世道的血泪控诉;“丽句”一词,既指屈原才华横溢、文采斐然的诗篇,亦暗喻其超凡脱俗、卓尔不群的才能。屈原那千言万语、字字珠玑的忠谏之言,竟如秋风扫落叶般,不敌小人之谗言一句,此社会之弊,何其可怖、何其可叹!朝堂之上,若为奸佞所蔽,贤良之士无立锥之地,则国之将倾,势所必然。此句虽简短,却字字千钧,佞臣之恶毒、谗言之锋利、昏君之愚昧、忠臣之悲壮,皆在这寥寥数语中跃然纸上,令人扼腕长叹,久久不能平息。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虽以《离骚》为题,却未着一字于《离骚》原文,实为读《离骚》有感而发,取其忧愁怨愤之意,于二十字间尽致表达。诗人巧妙运用双关、夸张等手法,赋予全诗以强大的表现力与战斗力。诗中虽未直言《离骚》,但“千丽句”之喻,已暗含《离骚》这一代表作,使内容紧扣题意。全诗情感充沛,慷慨激昂,对比鲜明,言简意赅。诗人以简短有力的笔触,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爱国者的深切同情与对谗佞者的无比憎恨,其矛头直指那些邪曲小人,犹如一篇战斗的檄文,读来令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 《离骚》诗充满了对屈原的同情,但却缺少更多、更深的内涵。
现代楚辞研究专家易重廉《中国楚辞学史》
# 此诗前两句对君王含蓄地提出批评,后两句爱憎分明,对比强烈,语意沉痛。谗言之可恨与可畏,古今有同感焉。
现代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储大泓《历代咏史诗选注》
# 天问,招魂,语带双关。三四“千”“一”对举,慨乎其言,但过于露骨。晚唐皮日休、陆龟蒙多有此弊,亦时世遭遇使然。
不详文学专家周本淳《唐人绝句类选》
上一篇:唐·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下一篇:唐·杜甫《前出塞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