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huā
màn
·
·
chāi
tóng
huā
làn
màn

朝代:宋作者:柳永浏览量:3
chāi
tóng
huā
làn
màn
zhà
shū
qīng
míng
zhèng
yàn
xìng
shāo
lín
xiāng
táo
xiù
fāng
jǐng
píng
qīng
chéng
jìn
xún
shèng
zhòu
diāo
ān
gàn
xiǎn
chū
jiāo
jiōng
fēng
nuǎn
fán
xián
cuì
guǎn
wàn
jiā
jìng
zòu
xīn
shēng
yíng
yíng
dòu
cǎo
qīng
rén
yàn
féng
yíng
xiàng
páng
wǎng
wǎng
zān
duò
ěr
zhū
cuì
zòng
héng
huān
qíng
duì
jiā
xìn
jīn
léi
qìng
jié
shān
qīng
pàn
què
míng
zhāo
yǒng
huà
táng
zhěn
chūn
chéng

译文

桐树花开绚丽烂漫,一阵疏雨刚过,郊外一片晴明清新,如同洗过一般。艳丽的红杏林犹如燃烧的火焰,浅红色的缃桃花装扮着郊野,美景似画屏。清明踏青的人们倾城空巷而出。全都为游赏名胜而去,人们纵马驾车奔向远郊。暖风中吹来阵阵繁密清脆的管弦乐声,千家万户竞相奏起新颖美妙的音乐。远郊佳丽如云。踏青队伍里,少女们采花斗草。艳丽妖冶的歌女,递身迎合。不停地招呼交往。对面路旁到处可见遗簪坠珥的欢饮不拘形迹之人,盛装美女更是纵横遍野。面对如此众多佳丽,欢爱之情油然而生。在这美好的地方,纵情畅饮,陶然大醉如玉山倾倒。拚着明日醉卧画堂,今朝则非尽醉不休。

逐句剖析

"拆桐花烂漫":桐树花开绚丽烂漫,

# 烂漫:色泽绚丽。

"乍疏雨、":一阵疏雨刚过,

"洗清明":郊外一片晴明清新,如同洗过一般。

"正艳杏烧林":艳丽的红杏林犹如燃烧的火焰,

"缃桃绣野":浅红色的缃桃花装扮着郊野,

# 缃桃:结浅红色果实的桃树,亦指这种树的花或果实。

"芳景如屏":美景似画屏。

"倾城":清明踏青的人们倾城空巷而出。

"尽寻胜去":全都为游赏名胜而去,

"骤雕鞍绀幰出郊坰":人们纵马驾车奔向远郊。

# 郊坰:泛指郊外。坰:都邑的远郊。音机兄反,远郊也。《说文》有“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垧。象远界也。”泛指郊外。

"风暖繁弦脆管":暖风中吹来阵阵繁密清脆的管弦乐声,

# 脆管:笛的别称。,繁弦:繁杂的弦乐声。

"万家竞奏新声":千家万户竞相奏起新颖美妙的音乐。

# 新声:新颖美妙的乐音。

"盈盈":远郊佳丽如云。

# 盈盈:以女性的轻盈体态指代妇女,这里兼指众多的妇女。

"斗草踏青":踏青队伍里,少女们采花斗草。

# 踏青:春季郊游。秦味芸《月令粹编》卷四引冯应京《月令广义》云“蜀俗正月初八日,踏青游冶”,又卷五引费著《岁华纪丽谱》云“二月二日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又卷六引李淖《秦中岁时纪》云“上巳(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旧俗以清明节为踏青节。

"人艳冶、":艳丽妖冶的歌女,

# 艳冶:艳丽,犹言妖冶。

"递逢迎":递身迎合。

# 递:驿车,驿马。

"向路傍往往":不停地招呼交往。

# 往往:处处。

"遗簪堕珥":对面路旁到处可见遗簪坠珥的欢饮不拘形迹之人,

# 珥:音耳,古代珠玉耳饰。《仓颉篇》“珥,珠在珥也。耳珰垂珠者曰珥。”

"珠翠纵横":盛装美女更是纵横遍野。

"欢情":面对如此众多佳丽,欢爱之情油然而生。

"对佳丽地":在这美好的地方,

"信金罍罄竭玉山倾":纵情畅饮,陶然大醉如玉山倾倒。

# 罍:音雷。古器名,容酒或盛水用。《周南·卷耳》有“我姑酌彼金罍”,《尔雅·释器》郭璞注云“罍形似壶,大者受一斛”。

"拚却明朝永日":拚着明日醉卧画堂,

# 永:长,兼指时间或空间。,拚却:甘愿,宁愿,愿意。

"画堂一枕春酲":今朝则非尽醉不休。

# 春酲:春日醉酒后的困倦。酲:音呈,病酒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为宋代词人柳永所作。此词上片以清明时节为背景,开篇“拆桐花烂漫”点明仲春盛景,通过“疏雨洗清明”的清新意象,勾勒出杏花灼灼、桃野如绣的瑰丽画卷。词人以工笔勾勒“倾城寻胜”的游春盛况,铺陈“雕鞍绀幰”的出游阵仗,更以“风暖繁弦脆管”的视听通感,展现市井间万人空巷的新声竞奏,烘托出节日的欢腾气象。下片聚焦人文活动,用“斗草踏青”的细节捕捉春日情趣,“遗簪堕珥”的闲笔暗写仕女如云的游赏盛况。结篇以“金罍罄竭玉山倾”的豪饮意象,既呼应上片“万家竞奏”的狂欢,又以“拚却明朝永日”的放达之语,传递出及时行乐的旷达心绪。全词以江南清明踏青风俗为主题,摹写春日胜景与市井繁华,展现出繁复层深的审美意趣,充分体现了柳词善于铺叙的特征,是一首典型的“承平气象,形容曲致”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柳永这首《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创作于北宋真宗、仁宗时期。北宋建立以来历经五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到了真宗仁宗年间,经济与文化已呈现繁荣兴盛的局面,是两宋社会的盛世。词人柳永正是这个时代的歌唱者。他在作品中以写实的方法客观而真实地再现了这个时代都市的繁荣与富庶。从平民的真实感受出发,为后人描绘了一幅幅北宋都市的社会风情画卷。这首词就是这类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全词通过描写旖旎春色和人们的在清明时节外出郊游的盛况,侧面地展现了宋真宗、仁宗年间社会安定富庶的繁盛场面。

2. 分段赏析

词的上阙起首三句“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以清明时令为切入点,勾勒出乍雨初晴、桐花绽放的春日图景。紫桐即油桐树,三月初应信风而开紫白色花朵,因先花后叶,故繁茂满枝,是清明节到来的显著标识。一个“拆”字,精炼捕捉桐花盛放之态,写尽桐花烂漫的风致。“洗清明”三字则表明经过疏雨涤后天地澄澈之意。“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作者选择了“艳杏”和“缃桃”等富于艳丽色彩的景物,使用了“烧”和“绣”具有雕饰工巧的动词,以突出春意最浓时景色的鲜妍如画。不过这首词的重点不在于对动人春色的工笔描绘,所以自“倾城”句始,词进入游春活动的描述。作者善于从宏观来把握整体的游春场面,又能捕捉到一些具体的细节。“倾城,尽寻胜去”是对春游盛况作总的勾勒,人们携佳肴美酒,到郊外去领略大自然的景色,宝马香车络绎于途,每个人都在充分享受春天的美好。“雕鞍”代指马,“绀幰”即天青色的车幔,代指车。结句“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以万家之管弦新声将节日氛围推向高潮。词的下阕着重表现江南女子郊游的欢乐。柳永以其特有的市井视角,将注意力集中于艳冶妖娆、珠翠满头的市井妓女身上。这富于浪漫情调的春天郊野,她们的欢快与放浪,在作者看来,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趣味和色彩,而事实上也如此。“盈盈”以女性的轻盈体态指代妇女,这里兼指众多的妇女。她们占芳寻胜,玩着传统的斗草游戏。踏青中最活跃的还是那些歌妓舞女们。她们艳冶出众,尽情地享受着春的欢乐和春的赐予。作者以“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衬出既暗示游人如织的盛况,同时也暗示这些游乐人群的主体是豪贵之家。这是全词欢乐情景的高潮。而作者对春之美好和生之欢乐的体验也抒发到了极致。继而词笔变化,作者继以肯定的语气,设想欢乐的人们,佳丽之地饮尽樽里的美酒,陶然大醉,有如玉山之倾倒。“罍”为古代酒器,即大酒樽。词的结尾“拼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醒。”不宜简单视作颓唐之态,实为对礼教束缚下女性难得生命欢愉的真挚讴歌。

3. 作品点评

这首《木兰花慢》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柳词铺叙技法的表现特征。诗人借助词调的结构变化与句式错落,形成繁密的语势和递进的节奏;配合节令风物的典型意象,通过细节的精心雕琢与场景的多层次铺展,为全词带来一种繁复之美。体现了柳永创作风格的多样性,展现出柳永词风中雅俗共生的创作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近时词人,多不详看古曲下句命意处,但随俗念过便了。如柳词《木兰花慢》云:“拆桐花烂漫。”此正是第一句,不用空头字在上,故用“拆”字,言开了桐花烂漫也。有人不晓此意,乃云:此花名为“拆桐”,于词中云“开到拆桐花”,开了又拆,此何意也?

宋沈义父《乐府指迷》

# 《木兰花慢》,柳耆卿清明词,得音调之正。盖倾城、盈盈、欢情,于第二字中有韵。近见吴彦高中秋词,亦不失此体,余人皆不能。然元遗山集中凡九首,内五首两处用韵,亦未为全知者。

元吴师道《吴礼部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与义《伤春》

下一篇:宋·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