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ún
tái
fèng
sòng
fēng
chū
shī
西
zhēng

朝代:唐作者:岑参浏览量:2
lún
tái
chéng
tóu
chuī
jiǎo
lún
tái
chéng
běi
máo
tóu
luò
shū
zuó
guò
chán
zài
jīn
shān
西
shù
lóu
西
wàng
yān
chén
hēi
hàn
bīng
tún
zài
lún
tái
běi
shàng
jiàng
yōng
máo
西
chū
zhēng
píng
míng
chuī
jūn
xíng
biān
xuě
hǎi
yǒng
sān
jūn
yīn
shān
dòng
sài
bīng
lián
yún
tún
zhàn
chǎng
bái
chán
cǎo
gēn
jiàn
fēng
xuě
piàn
kuò
shā
kǒu
shí
dòng
tuō
xiàng
qín
wáng
gān
xīn
shì
jiāng
bào
zhǔ
jìng
biān
chén
lái
qīng
shǐ
shuí
jiàn
jīn
jiàn
gōng
míng
shèng
rén

译文

轮台城头夜里吹起号角,轮台城北旄头星正降落。军书昨夜连夜送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以西入侵。从哨楼向西望烟尘滚滚,汉军就屯扎在轮台北境。上将手持符节率兵西征,黎明笛声响起大军起程。战鼓四起犹如雪海浪涌,三军呐喊阴山发出共鸣。敌营阴沉杀气直冲云霄,战场上白骨还缠着草根。剑河寒风猛烈大雪鹅毛,沙口石头寒冷马蹄冻脱。亚相勤于王政甘冒辛苦,立誓报效国家平定边境。古来名垂青史屡见不鲜,如今将军功名胜过古人。

逐句剖析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头夜里吹起号角,

# 角:军中的号角。

"轮台城北旄头落":轮台城北旄头星正降落。

# 旄头落:为胡人失败之兆。旄头: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星。古人认为它主胡人兴衰。

"羽书昨夜过渠黎":军书昨夜连夜送过渠黎,

# 渠黎: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轮台东南。,羽书:即羽檄,军中的紧急文书,上插羽毛,以表示加急。

"单于已在金山西":单于已在金山以西入侵。

# 金山:指乌鲁木齐东面的博格多山,一说指阿尔泰山。,单于:汉代匈奴君长的称号,此指西域游牧民族首领。

"戍楼西望烟尘黑":从哨楼向西望烟尘滚滚,

# 戍楼:军队驻防的城楼。

"汉兵屯在轮台北":汉军就屯扎在轮台北境。

# 汉兵:一作“汉军”。

"上将拥旄西出征":上将手持符节率兵西征,

# 旄:节旄,军权之象征。古代出征的大将或出使的使臣,都以节旄用以标明身份的信物,为君王所赐。节旄用金属或竹子做成,而以牦牛尾装饰在端部,称旄。,上将:即大将,指封常清。

"平明吹笛大军行":黎明笛声响起大军起程。

# 平明:一作“小胡”。

"四边伐鼓雪海涌":战鼓四起犹如雪海浪涌,

# 雪海:西域湖泊名,在天山主峰与伊塞克湖之间。,伐鼓:一作“戍鼓”。

"三军大呼阴山动":三军呐喊阴山发出共鸣。

#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三军:泛指全军。

"虏塞兵气连云屯":敌营阴沉杀气直冲云霄,

# 兵气:战斗的气氛。,虏塞:敌国的军事要塞。

"战场白骨缠草根":战场上白骨还缠着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剑河寒风猛烈大雪鹅毛,

# 雪片:一作“云片”。,剑河:地名,在今新疆境内。一说即今俄罗斯境内的叶尼赛河上游。

"沙口石冻马蹄脱":沙口石头寒冷马蹄冻脱。

# 沙口:一作“河口”,地理位置待考。或指剑河河口。

"亚相勤王甘苦辛":亚相勤于王政甘冒辛苦,

# 勤王:勤劳王事,为国效力。,亚相:指御史大夫封常清。在汉代御史大夫位置仅次于宰相,故称亚相。

"誓将报主静边尘":立誓报效国家平定边境。

# 静边尘:犹言平定边患。

"古来青史谁不见":古来名垂青史屡见不鲜,

# 青史:史籍。古代以竹简记事,色泽作青色,故称青史。

"今见功名胜古人":如今将军功名胜过古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七言古诗,也是一首边塞诗,为送别封常清西征而作。此诗以军情战事为核心,开篇六句描绘两军对垒的紧张氛围,突显战局之凶险;中间四句写白昼出师、雪海涌动的壮阔场面,展现唐军士气之高昂;后段以“剑河风急雪片阔”极写边塞奇寒与战场牺牲,讴歌将士抗敌的坚韧与无畏;末四句以“誓将报主静边尘”收束,预祝凯旋,颂扬忠勇。全诗融写实与想象于一体,既有“虏塞兵气连云屯”的夸张渲染,又有“沙口石冻马蹄脱”的细节刻画,语言雄浑激越,结构跌宕严谨,既充满边塞苦寒的苍凉气息,又洋溢着盛唐将士的豪迈气概与浪漫主义激情,生动展现了盛唐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代诗人岑参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或755年(天宝十四载)创作的一首边塞诗。当时,岑参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此诗是为封常清出兵西征而作的送行诗。此诗与《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创作于同一时期,为同一事件、赠予同一对象,展现了边塞战争的紧张与激烈,赞颂了将士们的英勇与豪迈,充满了浪漫主义激情与盛唐时期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边塞战争诗。描绘了边地战争的紧张与激烈,体现了唐军出征的威武声势与将士的豪迈气概,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氛围,并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奋勇抗敌、誓死报国的赞美之情,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盛唐时期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2. 写作手法

烘托:开篇“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通过描写角声、旄头落等现象,烘托战时气氛。夸张:“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以夸张手法渲染唐军的声威,仿佛雪海为之翻涌、阴山为之震动,突出军队的磅礴气势。侧面描写:“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通过敌军强大的兵力,侧面反衬唐军的英勇;以战后惨景侧面表现战争的惨烈。象征:“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这里的“剑河”和“沙口”作为地名,本身就带有一种边疆的荒凉和战争的残酷意味。而“风急雪片阔”和“石冻马蹄脱”则间接象征着战争环境的恶劣和将士们面临的艰难困苦。想象:“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虽然“旄头落”是一种自然星象,但诗人将其与军事场景相联系,进行了艺术化的想象。诗人想象到在轮台城北出现“旄头落”这一景象,从而与战斗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神秘且充满预示性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看到在轮台城周边即将展开的激烈战斗以及唐军胜利的前景。

3. 分段赏析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这两句开篇描写了战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轮台城头夜吹角”以角声划破夜空,渲染了战前的沉寂与紧张;“轮台城北旄头落”则象征敌军的败落,暗示唐军必胜。这两句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战前的紧张氛围,又隐含了对唐军胜利的期待。“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这两句描写了敌军的动态。“羽书昨夜过渠黎”以羽书传递军情,展现了战局的紧迫;“单于已在金山西”则点明了敌军的位置,暗示战争的临近。这两句语言简洁,意境开阔,既展现了战局的紧张,又为下文唐军的出师作铺垫。“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这两句描写了两军对垒的态势。“戍楼西望烟尘黑”以烟尘渲染战前的紧张;“汉军屯在轮台北”则展现了唐军的布阵,暗示战争的即将爆发。这两句语言生动,意境壮阔,既展现了战前的紧张,又突出了唐军的威武气势。“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这两句描写了唐军的出师。“上将拥旄西出征”以拥旄象征军权,展现了将领的威严;“平明吹笛大军行”则描写了唐军出师的从容与镇定。这两句语言雄浑,意境开阔,既展现了唐军的声威,又隐含了对胜利的期待。“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这两句以夸张手法描绘了唐军的威武气势。“四边伐鼓雪海涌”以鼓声象征唐军的声威;“三军大呼阴山动”则展现了唐军的士气,仿佛阴山也为之摇撼。这两句语言雄浑,意境壮阔,既展现了唐军的威武,又突出了将士们的豪迈气概。“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这两句描写了战争的残酷。“虏塞兵气连云屯”以兵气渲染敌军的强大;“战场白骨缠草根”则展现了战争的惨烈,暗示了战斗的激烈与牺牲。这两句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又隐含了对将士们的同情。“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这两句描写了边塞的奇寒环境。“剑河风急雪片阔”以风雪渲染边塞的严酷;“沙口石冻马蹄脱”则展现了战争的艰苦,暗示了将士们的坚韧不拔。这两句语言生动,意境壮阔,既展现了边塞的严酷,又突出了将士们的英勇精神。“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这两句赞颂了封常清的忠诚与奉献。“亚相勤王甘苦辛”以“亚相”象征封常清的地位;“誓将报主静边尘”则展现了封常清的决心,暗示了唐军的必胜。这两句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封常清的赞颂,又隐含了对胜利的期待。“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这两句以对比手法突出了唐军的胜利与荣耀。“古来青史谁不见”以古人功名衬托今人功名;“今见功名胜古人”则展现了唐军的胜利,暗示了唐军的辉煌。这两句语言雄浑,意境壮阔,既表达了对唐军的赞颂,又以颂扬作结,为全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4. 作品点评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在唐代边塞诗中占据重要地位。全诗结构精巧,四层内容张弛有度、顿挫抑扬,音情契合佳妙。写作手法丰富,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运用象征、想象、夸张等,成功塑造宏伟壮阔画面。像“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等名句,尽显大军声威。语言雄浑,充满浪漫主义激情与边塞生活气息,生动展现了三军将士建功报国的英勇气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起伏结构,语语壮健。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何减少陵!二句一解,平仄互用,末一解四句作收结,格法森严。

清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

# 此诗前十四句,句句用韵,两韵一换,节拍甚紧,后一韵衍作四句,以舒其气,声调悠扬有余音矣。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

# 送大将出师,岂宜妄作感慨?如此闲闲着笔,既有情致,又不犯口,音节亦自然,读古人诗须识其苦心,学其妙法,向有长进处。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

# 《轮台歌》:“四边伐鼓雪海浦,三军大呼阴山动。”《走马川行》轮台九月风怒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等句,兵法所谓其节短、其势险也。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

# 吴曰:起首特为警湛。沈曰:起法磊磊落落,送别之作,应以嘉州为则。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下一篇:唐·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