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阑干外绣帘垂":翠绿色的栏杆外绣帘儿低垂,
# 绣帘:一作“翠帘”。
"猩色屏风画折枝":猩红的屏风上画着草木花卉。
# 画折枝:一作“画柘枝”,指图绘花卉草木。,屏风:一种用来遮挡和做隔断的东西。,猩色:一作“猩血”,猩红色。
"八尺龙须方锦褥":龙须草织成的席子铺上锦褥,龙须草织成的席子铺上锦褥,
# 龙须:属灯心草科,茎可织席。这里指草席。
"已凉天气未寒时":天气已凉却还未到寒冷时候。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闺情诗。全诗通过阑干、帘幕、屏风等景物的层层铺展,描绘闺阁陈设的华贵幽深,末句“已凉天气未寒时”以时令变化暗喻深闺女子对爱情的含蓄期待。通篇借景烘托,寓情于景,传递出孤寂中的情思涌动,无一字直写人情而情自现。
2. 写作手法
移步换景:以移步换景手法,由阑干、绣帘、屏风至床褥层层递进,通过空间转换隐现深闺寂寥与情思暗涌。寓情于景:全诗无一字直抒胸臆,而是通过闺阁陈设的层层铺陈,营造出深闺寂寞的氛围,以此暗喻主人公的情思。象征:全诗以象征手法传递深闺情思,诗中“折枝图”暗喻青春易逝,“锦褥空床”象征孤寂。
3. 分段赏析
《已凉》中“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以层层递进的空间叙事勾勒深闺隐秘。前句“垂”字写绣帘低垂之态,暗示居所封闭幽深;“猩色”以浓艳屏风色彩烘托华贵氛围,折枝图暗藏“花开堪折”的青春隐喻,景物排布由外而内,视线最终聚焦屏风细节,既显布局精巧,更暗示主人身份——唯有深闺贵妇居所方有此等陈设。“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借物候变迁暗写闺情涌动。“龙须”“锦褥”以华贵寝具点明季节转换,“方”字显初换被褥的微妙时点;“已凉未寒”以气温临界状态暗喻情思萌而未发,既呼应折枝图的青春易逝之叹,又将秋凉物候与孤寂心境悄然叠合,全诗至此戛然而止,留下无限怅惘余韵。
4. 作品点评
《已凉》是晚唐诗人韩偓《香奁集》中的代表作,以含蓄笔法写闺情。诗中无一字直写人物情感,却通过“锦褥”“折枝”等意象,以环境烘托与象征手法,隐现深闺女子孤寂中暗藏的爱情期待。此诗开创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婉约风格,其“纯景言情”的构思对五代及宋初闺情词影响深远,尤以末句对情感临界状态的捕捉最为精妙。
# 通首布景,并不露情思,而情愈深远。
清孙洙《唐诗三百首》
# 中具多少情事,妙在不明说,令人思时得之。
清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 人问:诗要耐想,如何而耐人想?余应之曰:“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狎客沦亡丽华死,他年江令独来时”……皆耐想也。
清袁枚《随园诗话》
# 句法整齐。
清邹弢《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 龙须席上加方锦褥,是“已凉”也;然不必咏。
近代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 由阑干、绣帘而至锦褥,迤逦写来,纯是景物,而景中有人。丽不伤雅,《香奁集》中隽咏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已凉》一首如工笔仕女图,古今传诵以此。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上一篇:唐·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下一篇:唐·王昌龄《浣纱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