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què
tóng
guān
驿
lóu

朝代:唐作者:许浑浏览量:2
hóng
wǎn
xiāo
xiāo
cháng
tíng
jiǔ
​yì​
piáo
cán
yún
guī
tài
huá
shū
guò
zhōng
tiáo
shù
suí
shān
jiǒng
shēng
hǎi
yáo
xiāng
míng
dào
yóu
mèng
qiáo

译文

晚风中的红叶萧萧落下,长亭里痛饮下别酒一瓢。天上残云飞回太华山上,稀疏的细雨越过中条岭。树色随着山势的远去而逐渐消失,黄河的涛声奔腾着流入遥远的大海。明天就要到达京城了,可我还在梦中与渔夫、樵夫相伴。

逐句剖析

"红叶晚萧萧":晚风中的红叶萧萧落下,

# 红叶晚萧萧:一作“南北断蓬飘”。

"长亭酒一瓢":长亭里痛饮下别酒一瓢。

# 长亭:古时道路每十里设长亭,供行旅停息。

"残云归太华":天上残云飞回太华山上,

# 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

"疏雨过中条":稀疏的细雨越过中条岭。

# 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过:一作“落”。

"树色随山迥":树色随着山势的远去而逐渐消失,

# 迥:远。,山:一作“关”。

"河声入海遥":黄河的涛声奔腾着流入遥远的大海。

# 海:一作“塞”。

"帝乡明日到":明天就要到达京城了,

# 帝乡:京都,指长安。

"犹自梦渔樵":可我还在梦中与渔夫、樵夫相伴。

# 犹自梦渔樵:末两句一作“劳歌此分手,风急马萧萧”。梦: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是唐代诗人许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开篇勾勒秋日行旅图,“红叶”“长亭”透露悲凉,尽显旅途况味;中间描绘潼关典型风物,残云疏雨、树色河声,雄浑苍茫;结尾“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含蓄表露对仕途期待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许浑(788~852?),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大和进士,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许浑的诗长于律体,多登临怀古之作,抚今追昔,感慨兴亡。文辞工丽,属对精切,声律谐婉。送别唱酬之作亦堪讽咏。《咸阳城东楼》一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较有名。《金陵怀古》《凌歊台》等诗为其代表作。今有《丁卯集》行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本诗为许浑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初次前往长安,潼关作为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是从洛阳进入长安的必经咽喉重镇,地势险要、景色宜人且地位特殊。历代诗人路经此地常题诗纪胜,许浑被潼关的山川形势与自然景色深深吸引,兴致盎然之下挥笔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属于行旅题材。诗的内容围绕诗人在秋日赴京途中展开,描绘了潼关一带的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复杂情感。全诗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纠结,体现了他对仕途和隐逸生活的不同态度。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红叶晚萧萧”,诗人借秋天傍晚萧瑟的红叶这一景象,抒发了内心丝丝悲凉的情绪;“长亭酒一瓢”,通过长亭独饮这一叙事场景,传达出客子旅途的孤寂与愁苦,以景与事来抒发情感。​​动静结合​​:“残云归岫”中,残云飘向山峦是动态描写,而山峦是静态的,赋予静态的华山动态之感;“疏雨过中条”,稀疏的雨丝飘落是动态,中条山是静态,描绘出太华和中条山在浩渺沉静中显出的飞动意趣,使画面生动鲜活。

3. 分段赏析

此诗首联“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诗人迅速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引领读者踏入一个秋意浓烈、旅况萧瑟的情境之中。“红叶晚萧萧”,借景抒发人物丝丝悲凉的情绪;“长亭酒一瓢”,以叙事传达出客子旅途的况味,笔触简洁明快。此诗还有版本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这一信息能辅助读者理解诗人为何会在长亭送别、借酒消愁。不过,诗人并未长久沉浸于离愁别绪里。颔联、颈联“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笔锋陡转,尽情描绘四周景色,雄浑壮阔,皆是潼关的典型景致。极目远眺,南面是高耸入云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河,能看到连绵苍莽的中条山。残云飘向山间,似预示天将放晴;稀疏雨点飘落,带来清新之感。从写景来看,诗人用“残云归岫”描绘华山,“疏雨过中条”烘托中条山,赋予静态山峦动态之感。在浩瀚沉静的天地间,增添了一抹灵动的意趣。随后,诗人收回目光,看到苍郁的树色沿着关城向远方延伸。关外黄河奔腾而来,在潼关处急转,朝着三门峡奔涌而去,翻腾的河水呼啸着注入渤海。“河声入海遥”中的“遥”字,生动展现出诗人立于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态。诗人眼观树色、耳听河声,将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如临其境。诗人连用四句景语,布局精巧,恰似巨鳌的四足,稳固且不可或缺,丝毫没有冗杂繁乱之感。其中三、四句还出现在《秋霁潼关驿亭》的颔联中,是诗人颇为满意的心头之笔。尾联“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距离长安仅一日行程,按常理,入京之人该满心谋划到长安后的种种。然而诗人话锋一转,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委婉表明自己并非单纯为追求名利而来。如此收尾,委婉恰当,从容不迫,凸显出诗人的高雅气质与超脱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语虽浅近,致各自成。

明陆时雍《唐诗镜》

# 仲晦如此诗,虽与刘文房分据“长城”岈也,何拙鲁?若陈后山者,亦复疵之太过。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

# 景近趣遥。

不详林东海《历代诗法》

# 亦阔大、亦高华,晚唐中之近开、宝名句也(“残云”二句下)。

清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 博大,得登眺意(“残云”二句下)。与许文化义自不同。

清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 格、意直追初盛。

清孙洙《唐诗三百首》

# 此诗神味秾郁,“条”、“遥”两韵,非后学所能通畿。

明周珽《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 唐人之诗,有清和纯粹可诵而可法者,如许浑之“红叶晚萧萧……”。

清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

# 五律之“红叶晚萧萧”,全局俱动,为晚唐之翘秀也。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 吴北江曰:高华雄浑,丁卯压卷之作。

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 凡作客途风景诗者,山川形势,最宜明了;笔气能包扫一切,而句法复雄宕高超,斯为上乘:许诗其佳选也。开篇从秋日说起,若仙人跨鹤,翩然自空而降;首句即押韵,神味尤隽。三四句皆潼关左右之名山;太华在关西,中条在关东,皆数百里而近;残云挟雨,自东而西,应过中条而归太华,地望固确,诗句弥工。五句以雍州为积高之壤,入关以后迤逦而登,故树色亦随关而迥。余曾在风陵渡河望潼关树色,高入云中,深叹其“迥”字之妙。六句言大河横亘关前,浩浩黄流,遥通沧海,表里山河之险,涌现毫端。以上皆纪客途风景。篇终始言赴阙,觚棱在望,而故乡回首,犹梦渔樵,知其荣利之淡也。

清俞陛云《诗境浅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偓《草书屏风》

下一篇:唐·韩偓《已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