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既高天下":功劳已经高于天下之人,
"身何不自防":自身为什么不加以防备呢。
"已能成汉业":已经能够辅助刘邦成就汉朝的基业,
"无复假齐王":却不再被授予齐王的封号。
"复耻哙为伍":又以和樊哙成为同列为耻辱,
"安知吕所忘":怎么会知道吕后对他没有忘记要除掉他。
"空名流未竭":徒然留下的名声流传没有穷尽,
"淮水共汤汤":就像淮河的水一样浩浩荡荡。
宋代诗坛重要诗人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少时应进士不第。以叔父门荫入仕,历任州县属官。中年后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都官员外郎。梅尧臣在宋代诗坛具有很高的地位,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均有建树,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其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又与苏舜钦并称“苏梅”。他的诗歌注重政治内容,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淡。亦能文,其散文风格与诗相类。代表作品有《鲁山山行》《故原战》《襄城对雪》等。著有《宛陵先生文集》。
1. 分段赏析
“功既高天下,身何不自防”:首联开篇聚焦韩信这一人物。“功既高天下”直接点明韩信功劳极大,是对他历史功绩的肯定;“身何不自防”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出对韩信未能防备自身祸患的惋惜。这种先赞后叹的表达,既凸显了韩信功勋卓著的形象,又引出了对其命运的思考,情感真挚。“已能成汉业,无复假齐王”:颔联承接上文,继续围绕韩信展开。“已能成汉业”进一步强调他辅助刘邦建立汉朝的巨大贡献;“无复假齐王”则写出他后来失去齐王封号的境遇。前后对比,既展现了他曾有的荣光,又暗示了境遇的转变,为下文写他的结局埋下伏笔,体现出世事变迁的无奈。“复耻哙为伍,安知吕所忘”:颈联深入刻画韩信的性格与处境。“复耻哙为伍”表现出韩信自视甚高、不屑与樊哙同列的心态;“安知吕所忘”以反问指出他未能察觉吕后的加害之心。通过对人物心态和认知的描写,揭示出他性格中可能导致悲剧的因素。“空名流未竭,淮水共汤汤”:尾联转向对韩信名声的感慨。“空名流未竭”写出韩信的名声一直流传,未曾断绝;“淮水共汤汤”以淮水浩浩荡荡作比,形象地表现出他名声的久远与深厚。这种以自然景物作比的手法,既升华了对韩信的评价,又带着一丝对其功成名就却结局悲凉的怅惘。
上一篇:宋·韩缜《凤箫吟·锁离愁》
下一篇:宋·黄庭坚《淮阴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