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离愁":离愁萦绕,
"连绵无际":看着眼前连绵无际的春草,
"来时陌上初熏":想起与心上人同游时它们还刚在路边吐出香馨。
# 陌上初熏:路上散发着草的香气。陌:道路。熏:花草的香气浓烈侵人。
"绣帏人念远":闺中人想到心上人要远行,
# 绣帏:绣房、闺阁。
"暗垂珠泪":暗暗地流下泪珠,
# 暗垂珠泪:暗暗落下一串串珠露般的眼泪。
"泣送征轮":哽咽着目送远去的车轮。
"长亭长在眼":人已远去她还痴痴地张望,
"更重重、远水孤云":可见到的已是重重远水、片片孤云。
"但望极楼高":她又登楼极目远望,
# 望极:极目远望。
"尽日目断王孙":但望穿秋水也难见游子踪影。
# 王孙:这里指送行之人。汉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
"消魂":伤心啊伤心。
"池塘别后":自从池塘分别后无日不黯然销魂。
# 别后:分别后。
"曾行处、绿妒轻裙":想当年同游的地方连绿草都妒忌她的罗裙。
# 绿妒轻裙:轻柔的罗裙和芳草争绿。
"恁时携素手":那时候他携着她的手,
# 素手:指女子洁白如玉的手。,恁时:即那时、彼时。恁:那。
"乱花飞絮里":在花丛柳絮之中,
# 絮:柳絮。
"缓步香茵":在翠绿香茵上信步徜徉。
# 香茵:芳草地。
"朱颜空自改":如今她的容颜虽已渐渐老去,
"向年年、芳意长新":但心中情意仍像芳草一样年年常新。
# 长:通“常”。
"遍绿野":她要再游遍绿野,
"嬉游醉眠":忘情嬉戏酣饮,
"莫负青春":不辜负这珍贵的年少青春。
# 莫负:不辜负。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代婉约词,以离愁别绪为主题。词中通过春日杨柳、烟波画船等意象,描绘了离别场景与别后思念,表达了词人对亲友或恋人的深切眷恋,以及对人生漂泊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拟人:“绿妒轻裙”赋予绿草以人的情感,让其对女子罗裙碧色心生妒忌,从侧面烘托出女子的明艳动人,借此勾起对往昔相伴时光的怀念。“暗垂珠露”将草上露珠比作思妇泪珠,让静态芳草饱含离别哀伤,化静为动,鲜活呈现离愁别绪,极具感染力,使读者深切感受其中悲戚。反衬:以“陌上初熏”的春日乐景反衬“锁离愁”的压抑哀伤,以景与情的反差凸显离别的痛苦;借“长条故惹行客”中柳枝摇曳的动态之景,反衬离人凝滞压抑的静态愁绪;通过“绿妒轻裙”今昔色彩的对比,昔日绿草与彩裙相映的鲜活明丽,与如今只剩芳草不见佳人的孤寂黯淡形成对照,展现时光变迁下物是人非的悲凉,每一处反衬都让词中离愁别绪与怅惘之情愈发深沉动人。用典:“目断王孙”化用《楚辞》,将芳草与游子相联,展现思妇无尽等待,深化离别愁绪。化用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以昔日池畔同游生机与如今独对芳草的孤寂作比,暗含岁月沧桑,引发词人对往昔怀念与现实无奈之情。象征:“芳草”象征离愁,其连绵、芬芳恰似离愁萦绕难散,长势“萋萋”喻示愁思纷乱。草色还象征往昔美好,与如今分离形成对照。芳草贯穿全词,将抽象离愁具象化,成为情感表达核心,让读者直观感受词人内心愁绪。对比:离别凄凉“泣送征轮”与往昔同游之乐“缓步香茵”形成悲喜对比,凸显离愁对时光的割裂。人物状态上,思妇因愁憔悴的“朱颜空自改”与昔日明媚的“绿妒轻裙”对比,尽显时光无情。物我间,“芳意长新”的春草与归期未定的行人对比,以自然永恒反衬人生无常,强化愁思绵长。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词人以“锁”字炼字精妙,将无形离愁化为有形枷锁,生动展现其如影随形、难以挣脱的沉重感;“连绵无际”则以芳草喻愁,极言愁绪蔓延之广。“陌上初熏”本描绘春日阡陌间芳草吐芳、生机勃勃的画面,词人却在此以乐景衬哀情,用盎然春意反衬离愁的压抑深沉,使读者深切体悟离人内心的苦痛。“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视角转向闺中思妇。“暗垂珠露”既写思妇暗自垂泪,又巧用拟人手法,赋予芳草以人的情感——露珠如芳草为离别而泣。此句炼字细腻,“暗”“泣”二字生动勾勒出思妇强忍悲痛、默默送别的场景,化静为动,将伤离氛围渲染得更为浓烈。“长行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镜头切换至游子。“长行”叠用,强化行程漫长之感;“远水孤云”以开阔孤寂之景,烘托游子漂泊途中的孤独,以及对远方佳人的深切思念,情景交融,尽显旅途愁绪。“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回归思妇视角。词人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典故,以“望极”“目断”等词,突出思妇登高远眺、望眼欲穿的状态,将其独守空闺、盼而不得的怅惘,寄寓于无尽芳草之中,余韵悠长。上片以芳草起兴,交替展现思妇与游子视角,将闺阁思念与旅途愁思交织,借“芳草”“远水孤云”等意象层层渲染,细腻呈现离别的痛苦与不舍。下片“销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中,“销魂”二字突兀独立,如一声叹息,既收束上片离别之痛,又自然引出下文回忆。“绿妒轻裙”反用牛希济“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词意,以草拟人,从草的视角烘托佳人风姿,暗含词人对往昔的深切怀念。“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进一步追忆往昔。“携素手”“缓步”等动作描写细腻,“乱花飞絮”“香茵”等意象营造出浪漫温馨的春日氛围,彼时的甜蜜与当下的离别形成强烈对比,以乐衬哀,更显离人愁绪之浓烈。“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将笔触转向时光变迁。“空自改”中“空”字道尽无奈,写尽容颜易老的沧桑;“芳意长新”则突出芳草年年翠绿的永恒。二者对比,既叹岁月无情,又借物是人非之感,加深离别后的伤感。“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青春”笔锋突转,描绘世人春日嬉游的欢乐场景。表面劝人珍惜青春,实则以众人欢愉反衬自身的孤独落寞,将离愁升华为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使情感表达更具层次与深度。下片通过今昔对比、虚实相生,将离别愁绪与时光哲思交融,多角度深化主题,情感绵邈悠长。全词以草为线索,巧妙运用拟人、衬托等手法,将抽象离愁化为具象可感之物。语言细腻婉约,炼字精准,意境空灵悠远,在宋词抒写离愁别绪的作品中独具特色。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独具匠心,最精妙之处在于对拟人手法的运用——词人赋予芳草以鲜活的生命与情感,将清晨草叶上的晶莹露珠,幻化为女子送别时滚落的惜别之泪。于是,原本静默的芳草不再只是自然景物,而是化作离愁的具象化身,每一株草茎都缠绕着离人的别恨,每一抹绿意都浸染着相思的愁绪。这种巧妙构思,使抽象的离愁别绪与具体的自然物象水乳交融,让遍野芳草成为连接情与景的纽带,生动诠释了离人之间缠绵悱恻的深情。
上一篇:宋·邵雍《文武吟》
下一篇:宋·梅尧臣《淮阴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