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里已知春信至":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
# 春信:春天的消息。
"寒梅点缀琼枝腻":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
# 腻:这里形容清瘦的梅枝着雪后变得粗肥光洁。,琼枝:此指覆雪悬冰的梅枝。梅枝著雪,白如玉枝,故称。,点缀:稍加装饰衬托,使事物更加美好。
"香脸半开娇旖旎":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
# 旖旎:柔美貌。,娇:俏丽。,香脸:指女人敷着胭脂散发香味的面颊。此处用以比拟半开着的散发芳香的梅花。
"当庭际":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
"玉人浴出新妆洗":换了新妆的美人。
# 玉人:美人。此处用以比梅花。
"造化可能偏有意":上天可能也对梅花有所偏爱。
# 造化:天地,大自然。
"故教明月玲珑地":所以让月色皎洁清澈,玲珑剔透。
# 玲珑:明亮貌。
"共赏金尊沉绿蚁":让我们举起金盏畅饮,一道来欣赏这月色里的梅花吧。
# 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金尊:珍贵的酒杯。尊:同“樽”。
"莫辞醉":请不要推辞酒量不胜。
"此花不与群花比":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色于梅花呀。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物词。描绘了雪里寒梅,以月光、酒樽等元素营造出如梦如幻、空灵优美的画面,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赞颂了梅花超尘绝俗的洁美素质和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的坚强品格。
2. 写作手法
比喻: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比喻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以玉人浴出比喻梅的玉洁冰清。拟人:“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说其偏爱梅花,让明月陪衬梅花。想象:词人想象出一幅银色月光、金色酒樽、淡绿的酒和晶莹的梅织成的如梦如幻的画面,通过想象丰富了词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赏梅时的美好氛围。衬托:下片转用侧面烘托,通过描写月色玲珑透剔,使暗香浮动、疏影横斜,营造出适宜赏梅的环境,衬托出梅花的美好;写月夜饮酒,表现赏梅的豪情逸致,从侧面烘托出词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分段赏析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上片开篇“雪里已知春信至”,“雪里”点明环境,突出梅花于严寒中报春的特性,一个“知”字赋予作者感知春信的敏锐,也奠定了欣喜的情感基调。“寒梅点缀琼枝腻”,“寒梅”点明主体,“琼枝腻”描绘出覆雪梅枝被寒梅点缀后的明润之态,语言细腻生动。“香脸半开娇旖旎”,以“香脸”“娇旖旎”运用拟人手法,将半开的寒梅比作娇羞柔美的女子,生动展现梅花的柔美姿态。“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进一步把梅花比作刚出浴的美人,凸显其冰清玉洁,至此上片从多个角度描绘出寒梅初放时的娇美与高洁。下片“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技巧,赋予大自然以情感,言其偏爱梅花,特意安排明月来映衬,表达出作者对梅花与月色相得益彰之景的喜爱。“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描绘出在如此美好的花月之下,作者邀人一同饮酒的场景,“莫辞醉”直白地传达出享受当下美好、尽情欢乐的情感。尾句“此花不与群花比”,从内容主题上看,高度赞美了梅花超尘绝俗的品质,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将梅花的独特与高洁推向极致,同时也寄寓了作者对自身品格的期许。
4. 作品点评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是李清照词作中的咏梅之作。其文学价值颇高,在历史上为咏梅诗词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写作特色来看,语言细腻且生动,巧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将梅花比作美女、玉人,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生动地展现了梅花的娇美、高洁以及超尘绝俗的特质。在营造意境上,词人将银色月光、金色酒樽、淡绿的酒与晶莹的梅相融合,构建出如梦如幻、空灵优美的画面,达到移情于物、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虽无特别被后世单独传颂的名句,但整首词一气呵成,“此花不与群花比”一句更是点睛之笔,高度凝练地赞美了梅花的独特品格,同时也隐晦地传达出作者自身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
# 李清照认为,词不仅要“主情致”,而且要表现出“妍丽丰逸”的“富贵态”。这首咏梅词,可以说充分地体现了她的这种主张。她从一个贵妇人的立场、情趣出发,体物言情,无不带着一种优裕、高雅的情趣,既贴切地描绘出“庭际”梅花的状貌,又把自己高雅、悠娴的志趣,倾注入梅花,不即不离、情景相因,托兴深远。同时,作者又用“雪”、“月”作背景,成功地映衬出梅花的高洁与孤傲的品格。形神俱似,体物超妙。
现代杨恩成《读〈渔家傲〉》
# 李清照该首词也是有寄托的,作者在于通过咏梅花讴歌自己美好幸福的婚姻爱情。“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造化偏偏让明月分辉,花月相照,花好月圆。这使得自然联想到赵明诚李清照那神妙离奇的婚姻故事……真是天做良缘,花月相照,花好月圆,婚姻幸福美满。显然,此词李清照以高格独迥、孤标逸韵、冰清玉洁的梅花自喻。
现代刘瑜《李清照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