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欲驱人万火牛":利欲驱使人东奔西走,如同万头火牛奔突一样,
# 万火牛:战国时燕、齐交战,燕攻破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只有莒、即墨没有攻破。齐将田单在牛角上捆绑利刃,牛尾纵火,使牛冲向燕军,大败燕军,保全了齐国。这里是说利欲可以使人疲于奔命,无所顾忌。,驱:赶逐。,利欲:追求利禄的欲望。欲:欲望。
"江湖浪迹一沙鸥":倒不如做个江湖之人,像沙鸥鸟那样自由自在。
# 沙鸥:一种水鸟。,浪迹:到处漫游,行踪不定。
"日长似岁闲方觉":无所事事的时候感觉一日长似一年,
# 觉:觉察,意识到。,方:才会,才能。,日长似岁:一日长似一年,比喻时间慢。
"事大如山醉亦休":即使是天大的事,喝醉了也就无事了。
# 休:此处作“忘了”解。
"衣杵相望深巷月":在捣衣棒的敲击声中,深巷里的明月渐渐西沉,
# 衣杵相望深巷月:一作:砧杵敲残深巷月。砧杵:洗衣的石板和木棒,这里指捣衣声。残:月渐西沉。
"井桐摇落故园秋":井边的梧桐树忽然摇动叶落,方知故乡也是秋天了。
# 摇落:凋残,零落。,井桐:井旁所种梧桐。
"欲舒老眼无高处":想极目远眺,苦于没有登高的地方,
# 舒:舒展,这里是登高望远的意思。
"安得元龙百尺楼":哪能像陈登站在百尺楼上,高论天下大事呢?
# 百尺楼:《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载,陈登曾任广陵太守,为人豪放不羁,客至,常自上大床卧,使客人睡下床。一日,刘备、许汜在刘表处品评人物,许汜对陈登有所贬词。刘备说:“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耶?,元龙:即陈登,字元龙,三国时魏人,素有扶世救民的意向。,安得:哪里能够得到。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秋思》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抒情诗。描绘了秋日景象,营造出凄凉氛围,表达了作者向往闲适却不得,内心充满矛盾、郁闷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故园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悲愤。
2. 写作手法
对比:“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将世人受利欲驱使的狂热与自己如沙鸥般在江湖自由漂泊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不屑。借景抒情:“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借深巷中传来的砧杵声、秋月下井边梧桐树落叶的景象,营造出凄凉的氛围,抒发浓浓的思乡之情。用典:“万火牛”巧用典故,把利欲熏心的人比作尾巴着火的牛,生动勾画出其丑恶嘴脸;“元龙百尺楼”运用刘备批评许汜的典故,委婉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国难当头却斤斤计较个人名利地位之人的批判。比喻:诗人以“万火牛”比喻世人为利欲驱使的疯狂,形象可感,震撼强烈。以“沙鸥”喻自己,隐约可以探知诗人的孤单与飘零之感。对仗:“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这两句是对仗十分工整的对偶句,“日长似岁”对“事大如天”,“闲方觉”对“醉亦休”,在形式上两两相对,意义上相互关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3. 分段赏析
首联展现出早年陆游一心投身仕途、报效国家的热忱,然而命运弄人,他仕途坎坷,屡屡受挫。诗里透露,他本渴望如众人一般为朝廷贡献力量,可现实的沉重打击,使他萌生出归隐的想法。不过,陆游骨子里是个积极入世之人,闲不下来。即便罢官赋闲,他也觉得日子难熬,尽管已步入中年,那颗雄心壮志依旧炽热,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丝毫未减。颔联描绘出诗人到了中年,历经沧桑,对诸多事情已然看淡。哪怕遭遇天大的难题,几杯酒下肚,似乎也能暂且熬过困境。只是,事情虽能暂且过去,可内心的波澜却难以真正平息。颈联中,作者借景抒情。深秋的深夜,巷子里传来的捣衣声逐渐稀疏,月光洒下,水井边的梧桐在秋风中沙沙作响。这般景象,让作者不禁想起故园的秋天。这里的故园并非单纯指老家的院子,而应理解为被金军侵占的旧山河,念及于此,作者心潮起伏,难以平静。陆游作为爱国诗人,自幼受家庭爱国氛围的熏陶,早早立下投身仕途、从军报国的远大志向。可如今眼见自己已至中年,回首往昔,诸多经历却让他深感失望。尾联作者以反喻的手法,感慨自己虽满怀雄心,却始终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陆游参加入仕考试,遭到权臣的压制;在朝中极力主张抗金,又被议和派排挤;投身军旅,一心杀敌报国,却遭人诬陷,无奈罢官回乡。诗中运用典故,其中的元龙指的是东汉末年名将陈登,他有着卧于百尺高楼的豪迈之气。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沉郁笔触暗藏激愤,诗人将胸中块垒化作迂回点染的意象群。借“万火牛”隐喻世人逐利之狂热,以“沙鸥”自况漂泊之孤影,闲居之煎熬与醉饮之佯狂形成张力:看似悠然实则度日如年,佯醉恰证心事难平。砧声与落叶暗涌乡愁,登高无地既写现实困顿,更隐喻知音难觅的千古悲怆。全篇未着一字直抒,却通过意象叠加、反讽对比与双关语,将沉痛心绪熔铸于苍凉意境之中。
# 钱锺书在《宋诗选注》关于陆游的作者介绍中指出:“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那么这首诗是否是个例外呢?当然不是。如诗的第一句,明确表示了对置国家与民族利益于不顾,为了一己私利而争先恐后的人的鄙视,而在最后一句又以陈登自况,希望与陈登、刘备等在百尺楼上共商国家大事。诗中的写景、抒情与议论无不表达了诗人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苦闷与悲伤。
现代南京大学教授徐有富《千家诗赏析》
上一篇:宋·曹翰《内宴奉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