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rén
wàn
huǒ
niú
jiāng
làng
shā
ōu
cháng
suì
xián
fāng
jué
shì
shān
zuì
xiū
chǔ
xiāng
wàng
shēn
xiàng
yuè
jǐng
tóng
yáo
luò
yuán
qiū
shū
lǎo
yǎn
gāo
chù
ān
yuán
lóng
bǎi
chǐ
lóu

译文

利欲驱使人东奔西走,如同万头火牛奔突一样,倒不如做个江湖之人,像沙鸥鸟那样自由自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感觉一日长似一年,即使是天大的事,喝醉了也就无事了。在捣衣棒的敲击声中,深巷里的明月渐渐西沉,井边的梧桐树忽然摇动叶落,方知故乡也是秋天了。想极目远眺,苦于没有登高的地方,哪能像陈登站在百尺楼上,高论天下大事呢?

逐句剖析

"利欲驱人万火牛":利欲驱使人东奔西走,如同万头火牛奔突一样,

# 万火牛:战国时燕、齐交战,燕攻破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只有莒、即墨没有攻破。齐将田单在牛角上捆绑利刃,牛尾纵火,使牛冲向燕军,大败燕军,保全了齐国。这里是说利欲可以使人疲于奔命,无所顾忌。,驱:赶逐。,利欲:追求利禄的欲望。欲:欲望。

"江湖浪迹一沙鸥":倒不如做个江湖之人,像沙鸥鸟那样自由自在。

# 沙鸥:一种水鸟。,浪迹:到处漫游,行踪不定。

"日长似岁闲方觉":无所事事的时候感觉一日长似一年,

# 觉:觉察,意识到。,方:才会,才能。,日长似岁:一日长似一年,比喻时间慢。

"事大如山醉亦休":即使是天大的事,喝醉了也就无事了。

# 休:此处作“忘了”解。

"衣杵相望深巷月":在捣衣棒的敲击声中,深巷里的明月渐渐西沉,

# 衣杵相望深巷月:一作:砧杵敲残深巷月。砧杵:洗衣的石板和木棒,这里指捣衣声。残:月渐西沉。

"井桐摇落故园秋":井边的梧桐树忽然摇动叶落,方知故乡也是秋天了。

# 摇落:凋残,零落。,井桐:井旁所种梧桐。

"欲舒老眼无高处":想极目远眺,苦于没有登高的地方,

# 舒:舒展,这里是登高望远的意思。

"安得元龙百尺楼":哪能像陈登站在百尺楼上,高论天下大事呢?

# 百尺楼:《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载,陈登曾任广陵太守,为人豪放不羁,客至,常自上大床卧,使客人睡下床。一日,刘备、许汜在刘表处品评人物,许汜对陈登有所贬词。刘备说:“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耶?,元龙:即陈登,字元龙,三国时魏人,素有扶世救民的意向。,安得:哪里能够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思》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借秋日之景,抒报国无门之愁。诗开篇,以“利欲驱人”与自身“江湖浪迹”对比,尽显闲散江湖的落寞。颔联由“闲”生情,发度日如年、大事付醉的牢骚,表内心不平。颈联借砧杵敲月、井梧摇落的秋景,烘托悲凉心境。尾联用陈登百尺楼典故,以元龙自况,含蓄表达英雄失路、报国无门之悲。全诗运用对比、借景抒情、用典等手法,风格悲壮苍凉。诗人将爱国情怀融入秋思,虽未直抒胸臆,却处处含情,艺术感染力极强,展现出陆游作为爱国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与壮志难酬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秋思》为南宋陆游所作,见《剑南诗稿》卷四十七,据诗中“井梧摇落故园秋”,可知是其致仕后于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所作。陆游一生坎坷,绍兴年间应礼部试获第一,却因秦桧孙秦埙居其次,遭秦桧迁怒,他与主司皆被黜。秦桧死后,才出任福州宁德簿等职。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任职多地,曾与张浚商讨整顿武备进取中原,却被诬告免职。后入王炎幕府提抗金大计,辗转多地任职。嘉泰三年修两朝实录成,升宝章阁待制后致仕。作为爱国诗人,陆游毕生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即便被朝廷排挤,壮志难酬,仍心系疆场。此诗便是他在这样的人生经历与心境下,饱含志士苦闷而作,抒发其壮志未酬的悲愤。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秋思》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抒情诗。描绘了秋日景象,营造出凄凉氛围,表达了作者向往闲适却不得,内心充满矛盾、郁闷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故园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悲愤。

2. 写作手法

对比:“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将世人受利欲驱使的狂热与自己如沙鸥般在江湖自由漂泊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不屑。借景抒情:“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借深巷中传来的砧杵声、秋月下井边梧桐树落叶的景象,营造出凄凉的氛围,抒发浓浓的思乡之情。用典:“万火牛”巧用典故,把利欲熏心的人比作尾巴着火的牛,生动勾画出其丑恶嘴脸;“元龙百尺楼”运用刘备批评许汜的典故,委婉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国难当头却斤斤计较个人名利地位之人的批判。比喻:诗人以“万火牛”比喻世人为利欲驱使的疯狂,形象可感,震撼强烈。以“沙鸥”喻自己,隐约可以探知诗人的孤单与飘零之感。对仗:“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这两句是对仗十分工整的对偶句,“日长似岁”对“事大如天”,“闲方觉”对“醉亦休”,在形式上两两相对,意义上相互关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3. 分段赏析

首联展现出早年陆游一心投身仕途、报效国家的热忱,然而命运弄人,他仕途坎坷,屡屡受挫。诗里透露,他本渴望如众人一般为朝廷贡献力量,可现实的沉重打击,使他萌生出归隐的想法。不过,陆游骨子里是个积极入世之人,闲不下来。即便罢官赋闲,他也觉得日子难熬,尽管已步入中年,那颗雄心壮志依旧炽热,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丝毫未减。颔联描绘出诗人到了中年,历经沧桑,对诸多事情已然看淡。哪怕遭遇天大的难题,几杯酒下肚,似乎也能暂且熬过困境。只是,事情虽能暂且过去,可内心的波澜却难以真正平息。颈联中,作者借景抒情。深秋的深夜,巷子里传来的捣衣声逐渐稀疏,月光洒下,水井边的梧桐在秋风中沙沙作响。这般景象,让作者不禁想起故园的秋天。这里的故园并非单纯指老家的院子,而应理解为被金军侵占的旧山河,念及于此,作者心潮起伏,难以平静。陆游作为爱国诗人,自幼受家庭爱国氛围的熏陶,早早立下投身仕途、从军报国的远大志向。可如今眼见自己已至中年,回首往昔,诸多经历却让他深感失望。尾联作者以反喻的手法,感慨自己虽满怀雄心,却始终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陆游参加入仕考试,遭到权臣的压制;在朝中极力主张抗金,又被议和派排挤;投身军旅,一心杀敌报国,却遭人诬陷,无奈罢官回乡。诗中运用典故,其中的元龙指的是东汉末年名将陈登,他有着卧于百尺高楼的豪迈之气。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沉郁笔触暗藏激愤,诗人将胸中块垒化作迂回点染的意象群。借“万火牛”隐喻世人逐利之狂热,以“沙鸥”自况漂泊之孤影,闲居之煎熬与醉饮之佯狂形成张力:看似悠然实则度日如年,佯醉恰证心事难平。砧声与落叶暗涌乡愁,登高无地既写现实困顿,更隐喻知音难觅的千古悲怆。全篇未着一字直抒,却通过意象叠加、反讽对比与双关语,将沉痛心绪熔铸于苍凉意境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钱锺书在《宋诗选注》关于陆游的作者介绍中指出:“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那么这首诗是否是个例外呢?当然不是。如诗的第一句,明确表示了对置国家与民族利益于不顾,为了一己私利而争先恐后的人的鄙视,而在最后一句又以陈登自况,希望与陈登、刘备等在百尺楼上共商国家大事。诗中的写景、抒情与议论无不表达了诗人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苦闷与悲伤。

现代南京大学教授徐有富《千家诗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曹翰《内宴奉诏作》

下一篇:宋·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