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只解催人老":时光只知道催人老去,
# 只解:只知道。
"不信多情":不理解人世间的多情,
# 不信:不理解。
"长恨离亭":你看长亭送别时,
# 离亭:古代人在长事短亭间送别.因此称这些亭子为离亭。亭:建在路上供行人休歇的长亭。
"泪滴春衫酒易醒":伤心的泪水滴到衣衫上,连喝醉酒也不能使自己忘却烦恼。
# 春衫:春天所穿的衣服。此处指年少时穿的衣服,唐代张籍《白纻歌》:“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衫称少年。”
"梧桐昨夜西风急":昨夜,急促的西风刮的梧桐树叶飒飒作响,
"淡月胧明":月色惨淡,朦朦胧胧,
# 胧明:模糊不清,此指月光不明。胧,朦朦胧胧。,淡:惨淡清冷。
"好梦频惊":我的美梦不断地被惊醒,
# 频:屡次。
"何处高楼雁一声":不知何处的高楼上传来大雁凄厉的叫声。
# 高楼雁一声:化用自唐代韩偓《生查子》,“空楼雁一声,远屏灯半灭”。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情词。全词通过描绘时光流逝、离亭送别、秋夜凄清之景,展现出离人的“长恨”,以及离妇在梦境与现实间的失落惆怅,同时于凄凉中暗透乐观希望,表达了深沉曲折的离别之思与人生感慨。
2. 写作手法
化用:“何处高楼雁一声”化用了古典诗词中“雁”这一意象所蕴含的相思、羁旅愁思等内涵。此句中高楼上传来的雁声,唤起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思念,借雁声营造出一种空灵、惆怅的意境,化用传统意象内涵,使词作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3. 分段赏析
上片“时光只解催人老”,此句如一声沉重的叹息,直白地道出时光的冷酷本质。在晏殊笔下,时光仿佛是一个无情的推手,毫不留情地将人们推向衰老的境地。这一开篇,瞬间抓住读者对时光流逝的敏感神经,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岁月匆匆的无奈与感慨。它为全词奠定了悲伤的基调,让人不禁陷入对时光匆匆的沉思。“不信多情,长恨离亭”,人皆有情,本不愿相信有情人会被长久地分隔两地。然而,现实却总是事与愿违,离亭作为离别的象征,承载着太多的不舍与愁绪。“不信”与“长恨”形成鲜明的对比,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对离别的无奈与怅恨,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沉淀,愈发深沉。“泪滴春衫酒易醒”,主人公在时光与离别的双重痛苦下,试图借酒消愁,麻醉自己的神经。但酒意终究无法掩盖内心的伤痛,泪水不自觉地滴落在春衫之上,酒也很快就醒了。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无法摆脱痛苦的无奈,将其内心的悲伤与凄凉展现得入木三分。上片短短三句,层层递进,从对时光的感慨,到对离别的无奈,再到借酒消愁却无法忘却痛苦,将主人公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如抽丝剥茧般呈现在读者眼前。下片“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此句笔锋一转,描绘出一幅秋夜的凄凉景象。昨夜,西风猛烈地吹打着梧桐树叶,发出急切而萧索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窗外,淡淡的月色朦胧而惨淡,微弱的光芒在西风的肆虐下显得愈发清冷。这一景象不仅点明了时节,更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凄凉。西风、梧桐、淡月,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充满哀伤的秋夜图,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深深的寒意与落寞。“好梦频惊”,主人公在如此凄凉的秋夜中,好不容易进入梦乡,渴望在美梦中寻求一丝慰藉。然而,美梦却频繁被惊醒。每一次梦碎,现实中的种种痛苦——时光的流逝、离别的愁绪、春酒易醒后的失落,便如潮水般涌来,将刚刚编织的美好梦境瞬间击碎。“频惊”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在现实与梦境之间不断挣扎的痛苦心境,也暗示了其内心的不安与焦虑。“何处高楼雁一声”,在主人公被各种愁绪纠缠得心烦意乱之时,一声高亢而哀厉的雁鸣从远处的高楼传来。这声雁鸣突如其来,打破了夜的寂静,让周围的一切都仿佛为之静止。孤雁的哀唳在夜空中回荡,它不仅加剧了主人公的孤独感,更引发了其无尽的遐想。这声雁鸣究竟代表着什么?是秋天的脚步更深了?还是预示着离人终究不会归来?它让主人公的思绪飘向远方,陷入更深的惆怅与迷茫之中。下片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写以及主人公梦境的刻画,将其内心的孤独、痛苦与惆怅进一步深化,使读者深刻感受到那种无法言说的哀伤与无奈。
4. 作品点评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是晏殊词作作品。此词以情感曲折细腻取胜。打破常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结构,时空交织,将时光感怀与离亭送别相融合,上片直抒胸臆,下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营造出独特的意境。语言温润秀洁,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时光只解催人老”“何处高楼雁一声”,勾勒出深刻的情感与清冷的画面。
# 此词独惊秋梦,寄慨遥深,然用笔灵活,肆应开展,极其能事,其于梦中所接,则述离亭;于梦后所闻,则迷雁声,前后均以梦为枢纽,而梦之所以醒者,则由于梦中之泪滴春衫,层次可谓分明,说理可谓详尽。然信笔直书,毫不见诘曲钩勒之迹,此即所谓浑成矣。梦酒而醒,醒而闻雁,此瞬息间事,感则有之,又何有于时光之催人耶?作者心细于发,笔妙如云,只轻轻于梦中用“春衫”二字,以见所梦者,为春日事,而今梦醒,则为秋雨梧桐,相去已两季节,乃匆匆现于一梦,瞬息之中,是岂非时光之催人乎?借梦中之春,与梦醒之秋,说明时光之催人,是真敏于构思属事,较之明说者,远胜百倍。最后以何处雁声作结,事外远致,别具遥思,是善于言情者。点出“高楼”二字,境界既高,情更凄厉,柳耆卿“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盖即由此化出。晏虽只作小令,然所以开词法者,固已多矣。
近现代赵尊岳《〈珠玉词〉选评》
# 此词虽在凄伤中,却无丝毫怨毒的意思,此即其抒情的温厚处。这种作风,欧阳修、秦观及晏几道,都很受他的影响。
近现代薛砺若《宋词通论》
下一篇:宋·赵希迈《老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