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棠花落":野棠花儿飘落,
#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脱胎于南唐·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又匆匆,《阳春白雪》作“甚匆匆”。野棠:野生的棠梨。王诏校刊本、《六十家词》本及四印斋本作“野塘”。匆匆:形容时间过得飞快的样子。
"又匆匆过了":匆匆又过了清明时节。
"刬地东风欺客梦":东风欺凌着路上的行客,
# 刬地:宋时方言,相当于“无端地”、“只是”、“依然”。
"一枕云屏寒怯":竟把我的短梦惊醒。
# 寒怯:形容才气或才力不足。,云屏:云母镶制的屏风。,一枕:《六十家词》本及四印斋本作“一夜”。
"曲岸持觞":在那弯曲的河岸边,
# 觞: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
"垂杨系马":我曾与佳人举杯一起饮酒。
# 垂杨系马:宋·苏轼《渔家傲·感旧》:“垂杨系马恣轻狂。”系马,指拴马。
"此地曾轻别":在垂柳下,我曾在此地与佳人离别。
# 轻别:《花庵词选》及《阳春白雪》作“经别”。
"楼空人去":如今人去楼空,
#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唐·白居易《燕子楼》诗序:“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馀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按:张愔任徐州刺史达七年之久,元和初以工部尚书召。白诗序中之张尚书即愔也。旧来多释为愔父建封,盖误。)宋·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旧游飞燕能说":只有往日的燕子还栖息在这里,那时的欢乐,只有它能作见证。
"闻道绮陌东头":听说在繁华街道的东面,
# 绮陌:多彩的大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苍。
"行人曾见":行人曾在帘下见过她的美足。
# 曾见:曾经见过。四卷本作“长见”。
"旧恨春江流不断":旧日的情事如东流的春江,
# 旧恨春江流不断: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断,《花庵词选》作“不尽”、四卷本作“未断”。
"新恨云山千叠":一去不回,新的遗憾又像云山一样一层层添来。
"料得明朝":假如有那么一天,
# 明朝:以后,将来。,料得:预测到;估计到。
"尊前重见":我们在酒宴上再相遇合,
# 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谓己别有所欢,不能再相亲近。宋·黄庭坚《沁园春》:“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著无由得近伊。”尊,指酒器;重见,重新相见、重新遇到。
"镜里花难折":她将会像镜里的鲜花,
"也应惊问":她会惊讶我又白了头发?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抒情词。作者通过重访池州东流村时追忆与昔日恋人的离别往事,以“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为核心意象,既抒发了对故人难逢、往事成空的怅惘,又暗含了报国无门、忧时伤世的家国悲愤,将个人情思与时代隐痛凝练于一词。
2. 写作手法
比喻:“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以“春江”喻旧恨的绵延不绝,以“云山千叠”喻新恨的层叠无尽,通过自然景象的叠加,将抽象情感具象化为时空交错的浩荡愁绪。这种比喻既继承了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境,又融入了辛词特有的雄浑气象。夸张:通过“流不断”“千叠”的极度渲染,强化情感的冲击力,使个人离愁升华为时空浩荡的悲慨。化用:“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此句出自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中的“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辛弃疾借此,以燕子楼中飞燕的视角,暗喻人去楼空、往事难追的怅惘,既呼应了苏轼原词中对佳人离散的哀叹,又融入了自身重访不遇的孤寂感。白描:上片“野棠花落”“清明时节”以简笔勾画时序更替,暗示时光流逝与人生漂泊。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二句表面是点染时令,实则暗含深意。词人旧地重游,追忆往昔在此与佳人那段转瞬即逝的情缘。如今伊人已杳,恍如春梦无痕,这飘零的海棠恰似那消散的情事,与下片“镜里花”的虚妄之喻遥相呼应,构成精妙的意象关联。“又匆匆”三字尤为警策,既道出当下时光飞逝之叹,更暗指当初欢聚之短暂,自然引出下文的“轻别”之恨。“东风欺客”四字最是精妙,将清明过后的料峭春寒与羁旅愁思融为一体。词人不直抒客子畏寒,反说东风欺凌,既写出云屏难御的夜寒,更道尽孤旅中辗转难眠的凄楚心境。转入回忆时,词人运笔别具匠心。“曲岸持觞,垂杨系马”二句生动再现了当年佳人设宴饯别的画面:系马岸边,登楼对饮,却在转瞬间轻言别离。“此地”二字如画龙点睛,将今昔时空巧妙串联。词人化用苏轼燕子楼典故,“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二句不着痕迹地暗示了离别者的红颜身份,更以“飞燕能说”的含蓄笔法,将往昔缱绻情事尽托于梁间燕语。这种避实就虚的写法,既不落俗套地铺陈旧游细节,又通过燕子意象唤起无限遐想。构思新颖,以空灵之笔写深沉之情,在虚实相生中尽显婉约词风的独特魅力。下片转入别后相思的抒写。开篇以“绮陌”二字点出繁华街市,传闻中的佳人踪迹更添几分怅惘。“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二句,以眼前景写心中情:昔日离愁似春江奔涌,绵延不绝;今朝别恨如云山叠嶂,阻隔重重。江水滔滔,恰似当年依依别绪;山峦巍巍,犹如如今迢递相思。词人进而悬想他日重逢,纵使宴前再见,恐已不复旧时亲密。这一转折,将相思之苦推向更深沉的怅惘,道尽人世聚散无常的永恒悲慨。词人巧借佛家“镜花水月”之喻,道破重逢的虚幻本质。纵使相思刻骨,终难逃形同陌路的宿命,此恨绵绵更添一层。结尾处匠心独运,通过“也应惊问”的揣测之笔,在双向视角中完成情感的深层投射:既暗示对方容颜已改的惊诧,更道出自身华发早生的慨叹。这一问巧妙实现双重视角转换:既写对方容颜已改,更叹自身年华老去。这一问既补足前文未言的对方变化,又将感慨引向人生易老的永恒主题,与开篇的孤寂心境遥相呼应,使全词在时空流转中形成浑然的艺术整体。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的特异之处不仅在于语言风格的突破,更在于其内蕴的悲凉气质。表面虽写男女情事,实则超越寻常情词范畴——词人将英雄投闲置散、壮志难酬的郁愤,浸透于字里行间,使离愁别恨与家国悲慨浑然交融。全词情感表达并非缠绵悱恻的哀吟,而是将深沉情思化为激切咏叹:既有“旧恨春江流不断”的时空浩叹,又有“镜里花难折”的幻灭哲思。其情感内核如金石相击,节奏急促铿锵,恰似志士击剑高歌,一腔忠愤喷薄而出,在婉约词境中迸发出稼轩词独有的沉雄气象。
# “欺”字妙。
明文学家卓人月、徐士俊《古今词统》卷十三
# 起笔愈直愈妙。不减清真,而俊快过之。“旧恨”二句,矫首高歌,淋漓悲壮。悲而壮,是陈其年之祖。
清词家陈廷焯《云韶集》卷五
# 大踏步出来,与眉山异曲同工。然东坡是衣冠伟人,稼轩则弓刀游侠。“楼空”二句,当识其俊逸清新兼之故实。
清词人谭献《谭评词辨》卷二
# 此南渡之感。
近代文学家梁启超《艺蘅馆词选》丙卷
# 客途遇艳,瞥眼惊鸿,村壁醉题,旧游回首,乃赋此闲情之曲。前四句写景轻秀,“曲岸”五句寄思婉渺。下阕伊人尚在,而陌头重见,托诸行人,笔致便觉虚灵。“明朝”五句不言重遇云英,自怜消瘦,而由对面着想,镜里花枝,相见争如不见,老去相如,羞人文君之顾盼。以幼安之健笔,此曲化为绕指柔矣。
近代诗人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下一篇:宋·谢枋得《北行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