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lóng
yín
·
·
chūn
hèn

朝代:宋作者:陈亮浏览量:3
nào
huā
shēn
chù
céng
lóu
huà
lián
bàn
juǎn
dōng
fēng
ruǎn
chūn
guī
cuì
píng
suō
róng
nèn
chuí
yáng
jīn
qiǎn
chí
cuī
huā
dàn
yún
qīng
hán
qīng
nuǎn
hèn
fāng
fēi
shì
jiè
yóu
rén
wèi
shǎng
dōu
yīng
yàn
píng
gāo
niàn
yuǎn
xiàng
nán
lóu
shēng
guī
yàn
jīn
chāi
dòu
cǎo
qīng
lēi
fēng
liú
yún
sàn
luó
shòu
fēn
xiāng
cuì
xiāo
fēng
lèi
duō
yōu
yuàn
zhèng
xiāo
hún
yòu
shì
shū
yān
dàn
yuè
zi
guī
shēng
duàn

译文

盛开的花丛深处,耸立着高楼,东风从半卷的画帘吹入,令人觉得分外柔软。春天已经回来,苍翠镀上阡陌,平莎长得娇嫩,垂杨轻轻地飘荡着金线。春日迟迟地催开百花,云烟淡淡地搁住新雨,刚刚感到微寒,忽又稍微和暖。可恨这繁华似锦的世界,游人还未欣赏,却全都交给了、黄莺和飞燕。寂寞时登上高处眺望边远,转向南楼、又听一听凄切的归雁。回想拔下金钗挑斗绿草,牵住青丝勒紧征马,别后已象风云飘流分散。只有丝带还飘荡着芳香,翠绿的薄绸还残留着眼泪,有多少的幽恨愁怨。正在为离愁伤感,却又是稀薄的烟雾中透出淡淡的明月,远处传来杜鹃悲切的叫声令人肠断。

逐句剖析

"闹花深处层楼":盛开的花丛深处,耸立着高楼,

# 闹花:形容繁花似闹。繁花,盛开的花。“层楼”,原本作“楼台”,据别本改。

"画帘半卷东风软":东风从半卷的画帘吹入,令人觉得分外柔软。

# 东风软:指春风吹来使人感觉酥软。东风,指春风。

"春归翠陌":春天已经回来,苍翠镀上阡陌,

"平莎茸嫩":平莎长得娇嫩,

# 茸:草初生纤细柔软的样子。,平莎:平原上的莎草。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长于原野沙地。

"垂杨金浅":垂杨轻轻地飘荡着金线。

# 金浅:指嫩柳的浅淡金黄颜色。

"迟日催花":春日迟迟地催开百花,

# 催花:催动百花开放。,迟日:指春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淡云阁雨":云烟淡淡地搁住新雨,

# 阁雨:停雨。阁,犹搁,停止。

"轻寒轻暖":刚刚感到微寒,忽又稍微和暖。

"恨芳菲世界":可恨这繁华似锦的世界,

# 芳菲:芳华馥郁。

"游人未赏":游人还未欣赏,

"都付与、":却全都交给了、

"莺和燕":黄莺和飞燕。

"寂寞凭高念远":寂寞时登上高处眺望边远,

"向南楼、":转向南楼、

"一声归雁":又听一听凄切的归雁。

"金钗斗草":回想拔下金钗挑斗绿草,

# 金钗斗草:拔金钗作斗草游戏,古代女子的一种嬉戏。宗懔《荆楚岁时记》:“竞采百药,谓百草以蠲除毒气,故世有斗草之戏。”

"青丝勒马":牵住青丝勒紧征马,

# 青丝勒马:用青丝绳做马络头。古乐府《陌上桑》:“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风流云散":别后已象风云飘流分散。

"罗绶分香":只有丝带还飘荡着芳香,

# 分香:指解罗带散发出香气。分:散。,罗绶:罗带。

"翠绡封泪":翠绿的薄绸还残留着眼泪,

# 封泪:指丝巾裹着的泪痕。,翠绡:翠绿的丝巾。

"几多幽怨":有多少的幽恨愁怨。

"正销魂":正在为离愁伤感,

"又是疏烟淡月":却又是稀薄的烟雾中透出淡淡的明月,

"子规声断":远处传来杜鹃悲切的叫声令人肠断。

# 子规: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龙吟·春恨》是南宋词人陈亮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借助描绘春日景致,抒发词人担忧时局、感伤国家的情感。上片刻画春日清朗柔美的风光,以层楼画帘为观察点,由近及远铺展,平野莎草、遍地繁花,郊外云雾缭绕,春光极为繁盛。下片叙述闺中的孤寂冷清与离别的愁绪,因南楼雁群鸣叫,触发对往日“金钗斗草、青丝勒马”等欢乐场景的回忆,然而往事已如烟雾消散,让人满是幽深的怨情。结尾再次转入现实,稀疏烟雾伴着朦胧月色,杜鹃鸟声声悲啼,心境愈发凄楚痛苦。全词语言浅近却旨意深远,柔和婉转中蕴含刚健豪迈之气,以短小的词作承载豪壮的情感,丝毫没有生硬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原名汝能,字同甫,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绍熙进士。光宗时授签书建康府判官,未赴任而卒。陈亮是浙东事功学派的永康学派主要代表,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问无非事”。他与朱熹友善,两人多次进行“王霸义利之辩”。才气超迈,喜谈兵,屡次上书力主抗金,反对和议。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锋犀利;词作感情激越,风格豪放。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伤春词。借烂漫春光、昔日邂逅回忆及烟月迷离、子规声咽的凄清景致,写出了离愁别绪,亦被认为寄托了恢复之志。

2. 写作手法

烘托:“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中,“闹”字直接刻画花丛繁盛喧闹之景,以花的鲜活情态烘托春日的蓬勃生机;“东风软”描绘春风和煦轻柔之态,进一步以环境氛围烘托春光明媚、暖意融融的整体意境。用典:“翠绡封泪”引用《丽情集》中记载的典故:蜀地歌女灼灼与恋人分别后,思念深切,曾用翠色薄纱包裹自己的眼泪寄给对方,以表深情。词中借此写以翠色丝绢封存泪水寄与对方,将别后的幽怨寄托其中,让无形愁绪有了具体寄托,更显深情悲切。对比:上片“闹花深处层楼”“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等句极写春景繁盛美好;歇拍“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则转写美好春景无人欣赏、尽被莺燕占据的遗憾。春景的绚烂与“恨”的浓烈形成对比,突出春恨的深沉,使情感表达更强烈。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头用“闹”字来衬托花的神态与活力,同时总写春日的景象,和宋祁《玉楼春》中“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相比,丝毫不显逊色,再加上东风轻柔和煦,更衬托出春光明媚、春色宜人的氛围。翠陌,指的是翠绿的田野;平莎茸嫩,是说平铺的嫩草,用“茸嫩”来形容初春的草,十分贴切恰当;垂杨金浅,描绘的是浅黄色的垂柳。迟日催花,意为春日渐渐变长,催动着百花争相绽放;淡云阁雨,是说云层淡薄,使得微雨暂时停歇;轻寒轻暖,指的是不冷不热,气候宜人。这些都是春天回到大地后所带来的春景与春色。汇聚了如此多样的美好景色,本应能吸引人沉醉其中,让人看不过来而舍不得离开。但歇拍四句却指出:如今,游人没能欣赏这芬芳美丽的世界,只能让啼叫的黄莺和燕子去赏玩了。黄莺和燕子是“能欣赏却不懂其中韵味的”(《草堂诗余正集》沈际飞语),而游人则是“想要欣赏却无法做到的”(同上)。下片两句,因内心寂寞而登高眺望远方,向着南楼问一声归雁。从上片来看,各色鲜花娇艳盛开,百花竞相绽放,世界一片热闹景象,可在这样热闹的芬芳世界里,主人公却懒得去游玩观赏,足以看出主人公处境孤立无援,心情是压抑的。雁足能够传递书信(见于《汉书・苏武传》),于是鸿雁就充当了信使,因为远行的人还没回来,所以向着南楼探问归雁带来的消息。金钗三句,说的是当年那些令人愉悦的美好往事,到如今已经像风一样消散、像云一样散去了。金钗斗草,是说拔下金钗做斗草的游戏。青丝勒马,指用青色丝绳做马的络头。“罗绶”三句,意为难以忘记分别时的爱恋之情,难以止住分别后的泪水,难以排遣分别已久的幽怨。罗绶分香,是说临别时把香罗带赠送对方作为纪念。秦观《满庭芳》中“罗带轻分”,也是这个意思。翠绡封泪,是指用翠色丝巾裹着眼泪寄给对方,这个典故出自《丽情集》中记载的灼灼的事迹。几多幽怨,是说有数不清的忧愁与怨恨。正销魂三句,有两种断句方式,一种断在“魂”字后面,另一种断在“又是”后面,两种都可以,而后者更为恰当。因为结尾要突出“又是”的意思,用“又是”引领下面两句,由于又看到了和当年离别时一样的疏烟淡月、子规声断的景象,触动了她的愁绪而黯然神伤。子规,又叫杜鹃,相传是古代蜀君望帝的魂魄所化(《华阳国志・蜀志》)。子规的叫声凄厉,最容易勾起人们的离别之恨与思乡之情。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的上片,作者几乎用尽心力渲染春景的极度美好,而到了歇拍三句,却来了一个大转折,点明人们因无法游赏这美好的春景而心怀遗憾,为这样芬芳美丽的世界被黄莺和燕子占据而感到惋惜。这时才能明白,前面之所以用尽心力描绘春景,是为了给后面的春恨增添力度。原来春景越是美好,就越让人感到惆怅,越让人增添愁绪,也就是说春恨越发强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姜夔《杏花天影》

下一篇:宋·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