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霖未免妨游赏":春天的雨难免会妨碍人们出游赏玩,
"唯到诗家自有情":但到了诗人的家里却自有一番情致。
"花径不通新草合":长满花草的小径被新长的草遮蔽而无法通行,
"兰舟初动曲池平":刚刚划动的兰舟使得曲折的池塘水面变得平整。
"净缘高树莓苔色":高高的树木因雨而更显洁净,呈现出莓苔的颜色,
"饥集虚廊燕雀声":饥饿的燕雀聚集在空荡的走廊发出叫声。
# 集:一作啅。
"闲忆昔年为客处":悠闲地回忆起往年客居他乡的地方,
"闷留山馆阻行行":烦闷地留在山中的馆舍,阻碍了前行。
"萧萧春雨密还疏":潇潇春雨时而密集时而稀疏,
"景象三时固不如":这样的景象是一年中其他时节所比不上的。
"寒入远林莺翅重":寒冷侵入远处的树林,黄莺的翅膀显得沉重,
"暖抽新麦土膏虚":温暖的春风吹醒了新麦,土地肥沃而松软。
"细蒙台榭微兼日":细雨朦胧地笼罩着亭台楼阁,微弱的光线中夹杂着日光,
"潜涨涟漪欲动鱼":水面悄悄上涨起涟漪,似乎想要惊动水中的鱼儿。
"唯称乖慵多睡者":只有那些懒散贪睡的人,
"掩门中酒览闲书":关上门喝着酒看着闲书,才最适宜这样的雨天。
唐末五代文学家
李建勋(873?~952),唐末五代文学家。字致尧,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为徐知询幕僚。李昪镇金陵,用为副使,预禅代之谋。南唐建国后,拜中书侍郎,加同平章事,加左仆射,监修国史。辅政五年,升元中放还私第。李璟时出为昭武军节度使,入拜司空,以司徒致仕。乃营亭榭于钟山,适意泉石,赐号钟山公。卒谥靖。李建勋是南唐诗坛“白体”诗的代表人物,早年与沈彬、孙鲂结诗社,往来酬唱,开南唐宗白之风气。能属文,尤工诗。其前期诗歌主要是应酬赠答之作和一些艳体诗,风格轻柔婉媚;后期诗歌多是感伤诗和闲适诗,诗风走向浅易平淡。今存《李丞相诗集》。
1. 写作手法
对偶:“寒入远林莺翅重,暖抽新麦土膏虚”以及“细蒙台榭微兼日,潜涨涟漪欲动鱼”,上下句结构相同、词性相对、意义紧密关联,构成工整对仗。这种对仗使诗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增强了诗歌的形式美感。白描:诗句“花径不通新草合,兰舟初动曲池平”运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春雨后花径被新草覆盖、木舟在曲池上划动的图画。“新草合”生动描绘出新草生长繁茂、覆盖路径的景象,而“兰舟初动曲池平”则呈现出木舟划过平静曲池的优美画面,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意象组合:“净缘高树莓苔色”和“饥集虚廊燕雀声”通过“高树莓苔”和“虚廊燕雀”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首联:“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这两句诗中“春霖”点明春雨,“未免妨游赏”指出春雨对人们出游赏玩的影响,“唯到诗家自有情”则转折强调在诗人眼中春雨别有一番情趣,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花径不通新草合,兰舟初动曲池平”,描写春雨中的具体景象,花径被新长的草遮蔽而无法通行,兰舟划动使池塘水面变平,生动地展现出春雨中的动态与静态之美。颈联:“净缘高树莓苔色,饥集虚廊燕雀声”,进一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春雨中的景象,高树因雨更显洁净,呈现出莓苔的颜色,饥饿的燕雀聚集在虚廊发出叫声,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生活气息。尾联:“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由眼前的春雨景象引发回忆,诗人悠闲地回忆起往年客居他乡的地方,如今却烦闷地留在山中馆舍,被阻碍了前行,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第二首首联:“萧萧春雨密还疏,景象三时固不如”,这两句诗中“萧萧”描绘春雨的声音,“密还疏”写出春雨时疏时密的状态,“景象三时固不如”强调春雨的景象是一年中其他时节无法比拟的,突出了春雨的独特。颔联:“寒入远林莺翅重,暖抽新麦土膏虚”,从寒暖两个角度描写春雨对自然万物的影响,寒冷使远处的树林中黄莺翅膀沉重,温暖促使新麦生长,土地肥沃松软,体现了春雨对生态环境的作用。颈联:“细蒙台榭微兼日,潜涨涟漪欲动鱼”,细腻地描绘春雨中的景色,细雨朦胧地笼罩着亭台楼阁,微弱的光线中夹杂着日光,水面悄悄上涨起涟漪,似乎想要惊动水中的鱼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灵动的氛围。尾联:“唯称乖慵多睡者,掩门中酒览闲书”,表明这种春雨天气最适合那些懒散贪睡的人,他们关上门,喝着酒,看着闲书,体现出一种闲适惬意的生活态度,与前文的春雨景象相呼应,深化了主题。
上一篇:唐·李白《哭晁卿衡》
下一篇:唐·岑参《早上五盘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