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pàn
guān
zhī
rùn
zhōu
xíng
yíng

朝代:唐作者:刘长卿浏览量:2
wàn
jiā
shì
jīn
líng
驿
chǔ
yún
西
jiāng
chūn
kěn
liú
guī
cǎo
qīng
qīng
sòng

译文

你就要离开家乡,奔赴万里之外的军营,通往金陵的驿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样,渐渐地向西飘去。长江两岸的春色留不住你的脚步,青青的绿草也在为你送行。

逐句剖析

"万里辞家事鼓鼙":你就要离开家乡,奔赴万里之外的军营,

# 事鼓鼙:从事军务。鼓鼙,军用乐器。

"金陵驿路楚云西":通往金陵的驿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样,渐渐地向西飘去。

# 楚云西:古代楚国地方的西部,这里指送别的所在。楚:古代楚国,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金陵:一般指今江苏省南京市,但唐代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这里即指润州。

"江春不肯留归客":长江两岸的春色留不住你的脚步,

# 归客:过客;旅客。归:一作行。

"草色青青送马蹄":青青的绿草也在为你送行。

# 草色青青:形容草长得好(多用于形容春天的美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是中唐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勾勒出宏大的出行背景,点明友人的行程方向及遥远的目的地;后两句以拟人手法描绘江南春景,将江春、草色、马蹄等意象赋予人的情感特质。全诗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生动而含蓄地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惜别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刘长卿(726?~789?),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起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复被诬贬睦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他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诗风简淡,多写仕途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代表作品有《新息道中》。著有《刘随州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是中唐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七言绝句。盛唐时期,诗人送朋友李判官到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去执行军务活动,深厚的友情无以言表,于是诗人创作了这首诗为朋友送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介绍了一次盛唐时期的军务远行,描绘了行人辞别故土万里赴任的壮阔场景,生动而又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江春不肯留行客”赋予江水人格化情感,以自然物候的“不留”反衬诗人对行者的挽留之意;同时暗含时光流逝的隐喻,强化离别的无奈。用典:“草色青青送马蹄”化用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的绵长别思,将古典意象转化为动态画面——青草绵延护送马蹄,既实写送别场景,又以草色的无尽延伸暗喻别情的绵延不绝。借景抒情:​“草色送马蹄”​​通过描写春草的绵延景象,抒发离别之痛。倒装:“万里辞家事鼓鼙”为句序倒装,正常语序应为“辞家万里事鼓鼙”,既强调辞家之远,又暗示军务之急。

3. 分段赏析

“万里辞家事鼓鼙”是说李判官将要辞别家人与亲朋好友,不远万里到润州去从事军务。以“万里”开篇,通过句序倒装突显行程迢迢,既强调辞家之远,又暗示军务之急——“事鼓鼙”三字直指李判官将赴润州行营执行军事任务,又进一步暗寓着诗人为行人命运未卜而深深忧虑。因为古代交通工具极不发达,即使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也无非是北人骑马南人乘船而己。所以古代的分别往往不是意味着“西出阳关无故人”,便是意味着“人生不相见,动辄参与商”了。“金陵驿路楚云西”以地理坐标为参照,说明金陵(润州)驿路直通楚地之西,既呼应唐代润州属金陵辖区的建制,又通过“楚云”意象暗喻行者将继续西行至淮南楚地,展现空间纵深感。“江春不肯留行客”以拟人手法写江春“不留行客”,将自然物候人格化,既点明送别正值春季,又暗含对友人行程匆促的怅惘——春水滔滔如逝者,花开花落皆有时,却无法挽留远行者。“草色青青送马蹄”化用《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意境,既实写青草绵延护送马蹄的场景,又以“草色青青”的永恒生机反衬人世别离的短暂,将“萋萋满别情”的古典意象转化为青草伴行的视觉延伸,形成空间上的无尽感与情感上的绵延感双重表达。

4. 作品点评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是中唐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七言绝句。全诗以凝练的语言倾注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深切忧虑与惜别之情。全诗通过虚实相生的笔法,将自然物候的客观描写与诗人主观情感的深切寄托融为一体,在“无情”春景与“有情”离人的对比中,完成对军旅远行之艰险与人间真情之珍贵的双重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起二句叙别意,题之本意也。但观其首句云“万里辞家”,则客游殊有苦衷。故三句言春江不留行客,盖有所指也。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崔珏《哭李商隐》

下一篇:唐·储光羲《江南曲四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