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向勤中得":学问是从勤奋中得来的,
"萤窗万卷书":就像前人囊萤取光,勤奋夜读,读很多书。
# 萤窗:晋人车胤以囊盛萤,用萤火照书夜读。后因以“萤窗”形容勤学苦读。亦借指读书之所。
"三冬今足用":经过三年苦读,如今所学已足够应对世事,
# 三冬:冬季,三个冬天的意思,亦指三年。
"谁笑腹空虚":谁还会笑话你胸无点墨,没有学问呢。
# 空虚:空无;不充实。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勤学题材的五言绝句,借“萤窗夜读”的景象,写出了勤奋是学问的来源这一道理。全诗语言平实,通过具体意象,清晰传达出对勤奋学习的推崇。
2. 写作手法
用典:“萤窗万卷书”中“萤窗”用了晋人车胤囊萤夜读的典故,借古人以萤火虫光照明苦读的事,突出“勤”对治学的重要性。诗人借此典故告诉人们,做学问需如古人般勤奋坚持,通过多读书、多积累才能有所成,苦学三年便能充实学识,免受“腹空虚”的嘲笑。
3. 分段赏析
“学向勤中得”诗人开篇便以直白质朴的语言点明核心——“学”与“勤”的必然关联,用“得”字将“勤奋”锚定为获取学问的唯一路径。这一表述摒弃了玄虚说教,更像是长者对后辈的恳切叮嘱:做学问没有捷径,唯有下“苦功夫”咬牙坚持,知识的积累自会水到渠成。此句以最朴素的逻辑奠定全诗基调,将“勤学”从抽象理念转化为可践行的准则,字里行间透着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萤窗万卷书”“萤窗”二字巧妙化用晋代车胤“囊萤夜读”的典故:以透明口袋盛萤火虫取光,在寒夜里坚持苦读,既点出“勤”的具体形态,又以典故的画面感强化勤学的艰辛与执着。“万卷书”中“万”为虚数,极言读书量之巨,与“萤窗”的艰苦环境形成对比——越是条件匮乏,越需以“万卷”的积累冲破局限。此句暗含双重启示:一是勤学需耐得住孤寂,二是知识构建离不开“多读书、多积累”的笨功夫,将“勤”与“积”的关系诠释得生动可感。“三冬今足用”“三冬”典出《汉书》“三冬文史足用”,本指冬季三个月,此处引申为“长期苦读”的代称。“今足用”三字颇具分量:诗人以“三冬”的时间跨度,暗示学问积累的长期性,又以“足用”表明苦学的实效——当知识积淀到一定程度,便可应对世事需求。这一表述打破了“速成”幻想,既肯定“厚积薄发”的规律,又给学习者以“功不唐捐”的信心:只要坚持勤读,终会抵达“足用”的境界,字里行间透着对学习者的激励与期许。“谁笑腹空虚”以反问句式收束全诗,形成情感与逻辑的双重张力:“谁笑”二字暗含对“不勤学”者的驳斥,当一个人通过苦读积累了真才实学,“腹空虚”的嘲讽自然不攻自破。诗人将“勤学”的价值落点于“免受嘲笑”的现实意义,看似通俗直白,实则揭示了“知识改变处境”的朴素真理。此句以结果反证“勤”的必要性,既回应首句“学向勤中得”的因果逻辑,又以“自信反问”的姿态,将劝学的主旨推向高潮,读来令人警醒且备受鼓舞。
上一篇:宋·欧阳修《朋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