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n
tíng
fāng
·
·
xià
shuǐ
xiǎng
shān
zuò

朝代:宋作者:周邦彦浏览量:3
fēng
lǎo
yīng
chú
féi
méi
yīn
jiā
shù
qīng
yuán
bēi
shān
jìn
rùn
fèi
yān
rén
jìng
yuān
xiǎo
qiáo
wài
xīn
jiàn
jiàn
píng
lán
jiǔ
huáng
zhú
fàn
jiǔ
jiāng
chuán
nián
nián
shè
yàn
piāo
liú
hàn
hǎi
lái
xiū
chuán
qiě
shēn
wài
cháng
jìn
zūn
qián
qiáo
cuì
jiāng
nán
juàn
kān
tīng
guǎn
fán
xián
yán
pàn
xiān
ān
diàn
zhěn
róng
zuì
shí
mián

译文

风使春季的莺雏长大,夏雨让梅子变得肥美,正午茂密的树下圆形的阴凉笼罩的地面。地势低洼靠近山,衣服潮湿总费炉火烘干。人家寂静乌鸦无忧自乐翩翩,小桥外边,新涨的绿水湍流激溅。久久凭靠栏杆,遍地黄芦苦竹,竟仿佛我自己像遭贬的白居易泛舟九江边。年复一年。犹如春来秋去的社燕,飘飞流浪在大漠荒原,来寄居在长长的屋檐。且不去想那身外的功名业绩,还是怡心畅神,常坐酒樽前。我这疲倦、憔悴的江南游子,再不忍听激越、繁复的管弦。就在歌宴边,为我安上一个枕席,让我醉后可以随意安眠。

逐句剖析

"风老莺雏":风使春季的莺雏长大,

# 风老莺雏:幼莺在暖风里长大了。

"雨肥梅子":夏雨让梅子变得肥美,

# 雨肥梅子:梅子受雨水滋润而长得肥硕。

"午阴嘉树清圆":正午茂密的树下圆形的阴凉笼罩的地面。

# 午阴嘉树清圆:这句是指阳光在中午时分,照射的树阴显得很清晰圆正。嘉树:树的美称。嘉:一作佳。

"地卑山近":地势低洼靠近山,

# 卑:低。

"衣润费炉烟":衣服潮湿总费炉火烘干。

# 炉烟:南方黄梅季节多潮湿,衣服容易发霉,故用炉香烘熏衣服,以除潮气。,润:湿。

"人静乌鸢自乐":人家寂静乌鸦无忧自乐翩翩,

# 乌鸢:即乌鸦。

"小桥外、新渌溅溅":小桥外边,新涨的绿水湍流激溅。

# 溅溅:流水声。,渌:一作绿。

"凭阑久":久久凭靠栏杆,

# 阑:栏杆。

"黄芦苦竹":遍地黄芦苦竹,

# 苦竹:清瘦的竹子。,黄芦:枯黄的芦苇。

"拟泛九江船":竟仿佛我自己像遭贬的白居易泛舟九江边。

# 拟泛九江船:出自白居易《琵琶行》“黄芦苦竹绕宅生。

"年年":年复一年。

"如社燕":犹如春来秋去的社燕,

# 社燕:燕子当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故称社燕。

"飘流瀚海":飘飞流浪在大漠荒原,

# 瀚海:沙漠,指荒远之地。

"来寄修椽":来寄居在长长的屋檐。

# 修椽:椽,长椽子。句谓燕子营巢寄寓在房梁上。

"且莫思身外":且不去想那身外的功名业绩,还是怡心畅神,

# 莫思身外:表明自己不考虑身外之事。身外,指功名利禄。

"长近尊前":常坐酒樽前。

# 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憔悴江南倦客":我这疲倦、憔悴的江南游子,

"不堪听、急管繁弦":再不忍听激越、繁复的管弦。

# 急管繁弦: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歌筵畔":就在歌宴边,

# 歌筵:有歌者唱歌劝酒的宴席。筵:竹席。

"先安簟枕":为我安上一个枕席,

# 簟枕:枕席。

"容我醉时眠":让我醉后可以随意安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是其外放期间有感而发、力求挣脱心灵枷锁的抒情佳篇。上阕笔触轻点,绘就江南初夏的如画景致,细柳摇曳、新荷初露,可在这旖旎风光背后,是词人漂泊羁旅的满怀愁绪,丝丝缕缕都融入了山水之间,景语皆情语。下阕笔锋一转,直抒胸臆,倾诉羁旅异地的孤苦与寂寞,仿若寒夜孤星,形单影只。整首词情感基调哀怨,却恰似潺潺溪流,不似山洪暴发般汹涌激烈,而是以含蓄委婉之态徐徐流淌,于沉郁顿挫间别具一番情味,尽显清真词独有的风格魅力,令人品咂回味,感怀词人彼时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风云变幻,仕途受挫的周邦彦,在三十九岁这一年,被贬至溧水县(现今江苏溧水一带)出任县令一职。人生的跌宕起伏,让他的心境满是阴霾。就在这段灰暗时期,他来到了无想山游历散心,触景生情之下,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后世的词作,将彼时的落寞、愁绪与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都倾注于一词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羁旅抒怀题材的词。描绘了江南初夏无想山的秀丽景色,如葱郁山林、潺潺溪流等,体现了词人周邦彦遭外放至溧水担任县令期间,仕途不顺、漂泊羁旅的孤寂落寞心境。上片借江南初夏的美好景致,将个人的羁旅愁绪不动声色地融入其中,看似写景,实则抒情;下片直抒胸臆,抒发身处他乡、孤苦无依的哀愁。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细腻描绘出江南初夏时节,和风使幼莺成长,雨水让梅子饱满,正午时分嘉树投下清圆树荫的画面,将自然之景写得生机盎然。实则“老”“肥”二字,已暗暗融入自己漂泊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愁绪,景中含情,情借景显,后文“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进一步借潮湿环境烘托内心的烦闷压抑,把外在景象与内在心境完美融合。用典:“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化用了杜甫”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诗句,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委婉表达出想要暂时忘却仕途烦恼、借酒消愁的无奈,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底蕴与深沉韵味。细节描写:“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凭栏久”三字是极具感染力的细节。词人长久倚靠栏杆,凝望远方,陷入沉思,读者仿佛能看到他孤独的身影,被愁绪笼罩,沉浸在对过去、未来的迷茫之中,久久无法自拔,将无形的愁绪具象化,细腻地展现出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3. 分段赏析

上片“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词人巧用“老”“肥”二字,将莺雏成长、梅子成熟的过程写得鲜活灵动,对仗工整,尽显初夏生机,“圆”字绘出正午嘉树绿荫葱茏之态,既呈美景又暗寓时光流逝,为抒情伏笔。“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笔锋转至溧水环境,地势低、近山,黄梅雨让衣物潮润,“费”字精准道出潮湿难耐,既勾勒实景,又折射词人烦闷心境,情景交融。“人静乌鸢乐,自鸣山更幽”,山林静谧,乌鸢欢鸣以动衬静,“自”字传神勾勒鸟之自在,反衬词人羁旅孤寂,以乐景衬哀,强化哀愁。“小桥外,新绿溅溅”,聚焦小桥流水,新绿水草伴雨水潺潺,点明雨多,呼应前文,构成完整江南夏景,且为下文身世感慨铺垫,这些皆为词人凭栏所见。下片“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以社燕自比,春社来秋社去,漂泊于瀚海、寄身屋椽,诉说仕途漂泊不定,“年年”添沧桑感,尽显宦海浮沉无奈。“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愁绪中词人劝己劝人放下烦恼、亲近酒杯,看似豁达实则是困境下的逃避,藏着无奈。“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情绪反转,漂泊江南已疲惫,宴会上欢快音乐刺痛内心,反差凸显孤寂悲伤,彰显周词对比抒情之妙。“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歌筵热闹,词人却想安枕醉眠,“容我”二字含辛酸无奈,流露无尽愁思,以此收尾,余韵悠长,尽显哀愁。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上片宛如工笔画,将江南初夏景致描摹得细致入微,从莺雏、梅子的生长变化,到嘉树午阴、地卑衣润等环境细节,无不栩栩如生。下片则借景抒情,情思如九曲回肠,委婉曲折。其章法承柳词精髓,有详有略,以乐景衬苦情,乐时景美如画,苦处情隐于心。作者的苦闷心情在这一明一暗的对照中悄然流露,不直白宣泄,却借景与情的微妙映衬,如丝如缕地传递出来,尽显含蓄蕴藉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二句,体物入微,夹入上下文中,似褒实贬,神味最远。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 词中多有句中韵,人多不晓,不惟读之可听,而歌时最叶韵应拍,不可以为闲字而不押。如《满庭芳》过处“年年如社燕”,“年”字是韵。不可不察也。

宋沈义父《乐府指迷》

# “老”字、“肥”字、“费”字,字法俱灵。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十二

# “衣润费炉烟”,景语也,景在“费”字。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 “风老”二句,炼。“衣润”句,有景,景在“费”字。美成有《塞翁吟》一首,去此远矣。

明潘游龙《古今诗余醉》

# “黄芦苦竹”,此非词家所常设字面,至张玉田《意难忘》词尤特见之,可见当时推许大家者自有在,决非后人以土泥脂粉为词耳。

清先著、程洪《词洁》

# 通首疏快,实开南宋诸公之先声。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 前三句见春光已去。“地卑”至“九江船”,言其地之僻也。“年年”三句,见宦情如逆旅。“且莫思”句至末,写其心之难遣也。末句妙于语言。

清黄苏《蓼园词选》

# 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正是顿挫之妙。如《满庭芳》上半阕云:“人静乌鸢自乐⋯⋯”,正拟纵乐矣,下忽接云:“年年⋯⋯醉时眠。”是乌鸢虽乐,社燕自苦,九江之船,卒未尝泛。此中有多少说不出处。或是依人之苦,或有患失之心,但说得虽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后人为词,好作尽头语,令人一览无余,有何趣味?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 起笔绝秀,以意胜,不以词胜,笔墨真高。亦凄恻,亦疏狂。

清陈廷焯《云韶集》

# (“地卑”二句)《离骚》廿五,去人不远。(“且莫”二句)杜诗韩笔。

清谭献《献评词辨》

# “衣润费炉烟”,填词者试于此消息之。

清谭献《复堂词》

# 方喜“嘉树”,旋苦“地卑”;正羡“乌鸢”,又怀芦竹。人生苦乐万变,年年为客,何时了乎。“且莫思身外”,则齐放一下,“急管繁弦”,徒增烦恼,固不如醉眠之自在耳。词境静穆,想见襟度,柳七所不能为也。

近代陈洵《海绡说词》

# 层层脱卸,笔笔钩勒,面面圆成。

近代陈洵《抄本海绡说词》

# 通首气脉之贯注,顿挫之蓄势,自是大家。“身外”、“尊前”数语,不着闭愁,自成馨逸,尤为超妙。

近代俞陛云《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重元《忆王孙·春词》

下一篇:宋·欧阳修《朋党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