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听鹈鴂":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伤不已。
# 鹈鴂:鸟名,指伯劳。
"更那堪、鹧鸪声住":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
# 鹧鸪:鸟名,其鸣声凄切,如说“行不得也哥哥”。
"杜鹃声切":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
# 杜鹃:鸟名,其声哀婉,如说“不如归去”。
"啼到春归无寻处":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
"苦恨芳菲都歇":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
# 芳菲都歇: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汉书·卷八十七上·扬雄传》注:“鶗鴂一名子规,一名杜鹃,常以立夏鸣,鸣则众芳皆歇。”《广韵》:“鶗鴂春分鸣众芳生,秋分鸣则众芳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的痛楚。
# 未抵:比不上。
"马上琵琶关塞黑":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
# 关塞黑:唐·杜少陵《梦李白》诗:“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马上琵琶:暗用王昭君出塞事。石季伦乐府《王明君辞序》:“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
#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退居长门宫。更长门:用陈皇后失宠事。
"看燕燕":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
# 看燕燕,送归妾:《诗经·邶风·燕燕》毛传:“《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列女传·卷一·卫姑定姜》:“卫姑定姜者,卫定公之夫人,公子之母也。公子既娶而死,其妇无子,毕三年之丧,定姜归其妇,自送之,至于野。恩爱哀思,悲心感恸,立而望之,挥泣垂涕。乃赋诗曰:‘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
"送归妾":远送戴妫。
"将军百战身名裂":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
# 将军百战身名裂:“将军”四句:西汉·李陵《与苏武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将军指李陵言。陵数与匈奴战而终降于匈奴,故谓为“身名裂”也。司马子长《报任安书》:“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汉书·卷五十四·苏武传》:“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身名裂,四卷本丙集作“身名列”。将军:引用汉武帝时李陵。
"向河梁、回头万里":到河边轿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
# 向河梁、回头万里:“向河梁”句:引用李陵别苏武事。
"故人长绝":与故友永远诀别。
"易水萧萧西风冷":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
# 易水萧萧西风冷:“易水”四句:用荆轲刺秦事。《史记·卷八十六·荆轲传》:“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閒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久之,……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满座衣冠似雪":送行的人全身孝服似白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慷慨悲歌无尽无歇。
"啼鸟还知如许恨":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
# 如许恨:像上面的许多恨。,还知:此处“还”字应作“倘”或“如果”解。
"料不啼清泪长啼血":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
"谁共我":如今茂嘉弟远别,
# 共我:跟我一起。
"醉明月":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送别抒怀词。描绘了暮春凄厉暮色中啼鸟呼应的景象,引述历史典故铺陈人间离情别恨,借送别族弟抒发美人不遇、英雄名裂、壮士难酬的愤慨。全词笔力雄健沉郁,以入声韵强化声情摩擦,形成裂帛般的艺术感染力。
2. 写作手法
赋:“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此句如实描绘了春末夏初送别茂嘉时的场景,绿树间能听到鹈鴂、鹧鸪、杜鹃三种鸟此起彼伏的叫声,眼见着春天消逝、百花凋零,将当时的自然景象与送别氛围如实展现,是典型的赋的写法,为下文抒情奠定基础。起兴:“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借三种鸟的悲鸣之声,兴起内心良时丧失、美人迟暮之感。鹈鴂暗用《离骚》之意,象征美好不再;鹧鸪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杜鹃声像“不如归去”,这些鸟声引发了词人对时光易逝、人生境遇变迁的感慨,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情。虚实结合:“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实写听到鸟声、春归花落之景,这是眼前实景;虚写由景引发的良时丧失、美人迟暮之感,以及后文诸多历史典故所蕴含的沉痛别恨,现实之景与联想、感慨之情相互交融,拓展了词的意境与内涵。对比:“算未抵、人间离别”将鸟之悲鸣与人间离别作对比,强调人间离别带来的痛苦更甚于鸟声所传递出的春归之憾,以抑扬手法突出下文所写各种离别故事承载的沉重别恨,使情感表达更具冲击力。用典:“马上琵琶”“长门辞阙”用王昭君、陈皇后事的典故,借女性命运转折之痛丰富别绪;“看燕燕”引《诗经》庄姜送戴妫典故,以女子悲情类比别情;李陵苏武典故中“故人长绝”,暗讽降金者,兼抒堂弟离别之沉重;易水送荆轲典故,以壮士悲歌衬托别时豪情与哀痛。数典并陈,从哀婉到悲壮,层层递进,添历史厚重与情感张力。想象:从“马上琵琶关塞黑”至“正壮士、悲歌未彻”一系列典故的运用词人借由想象,将历史上诸多不同时空、不同人物的离别故事串联起来,从王昭君、陈皇后到庄姜、李陵、苏武,再到荆轲,跨越朝代,纵横捭阖,使词的内容丰富多元,展现出不同情境下离别带来的沉痛。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运用兴与赋融合之法,虚实相生。从“赋”的角度看,此为写实,因送别茂嘉正值春去夏来,彼时能同时听闻三种鸟声。鹈鴂,辛弃疾依从伯劳之说。从“兴”来讲,借鸟声起兴,引发良时消逝、美人迟暮之感,伯劳于夏至前后鸣叫,暗用《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之意,引出“苦恨”之叹。鹧鸪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杜鹃传为蜀王望帝所化,常悲鸣“不如归去”,三种悲鸣鸟声齐发,营造浓烈悲感,寄托辛弃疾悲痛心境。“算未抵、人间离别”一句是关键转接,将鸟之悲鸣与人间离别相较,以抑扬手法为下文“别恨”铺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多被视作两事:一是王昭君出塞嫁匈奴单于,离别汉宫;二是陈皇后失宠,辞“汉阙”幽闭长门宫,亦有观点认为仅写王昭君冷宫出而辞阙一事,今多依前者。“看燕燕,送归妾”,则述春秋时卫庄姜“美而无子”,庄公妾戴妫生子完,庄公死后完继立,后州吁作乱,完被杀,戴妫离卫之事。下片“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援引汉代李陵、苏武典故,李陵力战降匈奴,身败名裂,苏武出使被留十九年守节不屈,辛弃疾借此暗讽当世降金者。“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描绘燕太子丹易水送荆轲刺秦之事,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些典故皆关乎远适异国、不得生还、幽禁或国破家亡,饱含极沉痛“别恨”,写入送别堂弟词中,尽显辛弃疾彼时沉重、悲壮之情。“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承上启下,意谓啼鸟若知人间诸般恨事,悲痛必深,啼声将流血而非流泪,为转入送别正题铺垫。“谁共我,醉明月?”顺势归结到送别茂嘉,点破题目,将前文漫天想象与描写收拢,既未离题,又大处落墨、别开生面,足见辛弃疾确为宋代文豪,笔力非凡。
4. 作品点评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在内容与形式上突破传统词格:题材不局限于送别场景,而是以历史典故铺陈别恨主题;结构突破传统分片结构,事例连贯全篇。这种创作手法源于辛弃疾胸中郁积的家国悲愤,借题发挥间将历史与现实的离别意象熔于一炉,形成“事类虽繁,而脉络井然”的艺术格局,展现出辛弃疾以文为词、以气驭篇的创作特质。
# 此词尽集许多怨事,全与太白《拟恨赋》手段相似。
宋陈模《怀古录》卷中
# 稼轩尝以辛字为题,自写辛苦之致。此篇字字露辛露酸,烟溃霭聚,尤难为怀。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十六
# 尽集许多怨事,太白《拟恨赋》手段。慧于骨髓。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卷四
# 稼轩:“杯汝前来”,《毛颖传》也。“谁共我,醉月”,《恨赋》也。皆非词家本色。
明末清初刘体仁《七颂堂词释》
# 旧注云:鹈鸠、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看燕燕,送归妾。”诗小序云:“燕燕,送归妾也。”竟作换头用,直接亦奇。“将军百战声名裂”六句,上三项说妇人,此二项言男子。中间不叙正位,却罗列古人许多离别,如读文通《别赋》,亦创格也。又悲壮。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 茂嘉盖以罪谪徙,故有是言。
清张惠言《词选》
# 上片,北都旧恨。下片,南渡新恨。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 稼轩词,自以《贺新郎·別茂嘉十二弟》一篇为冠。沉郁苍凉,跳跃动荡古今无此笔力。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 余平生不喜观词,嫌其绮靡作儿女语。独爱稼轩词,扬眉吐气,如见英豪须眉。“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久已脍炙人口。杨升庵录其《贺新郎》云“(词略)”此词集许多怨事,与李太白《恨賦》相似。昔岳珂讥其用事太多,究竟大气包举,不觉累坠。如项王用兵,纵横莫当,其气盛也。
清王培荀《乡园忆旧录》卷四
# 《龙洲词》有“送辛稼轩弟赴桂林官”《沁园春》词,有:“三齐盗起,两河民散,势倾似土,国泛如杯。猛士云飞,狂胡灰灭,机会之来人共知。何为者,望桂林西去,一骑星驰。”云云。又云:“入幕来南,筹边如此,翻覆手高来去棋。”似即赠茂嘉者。词语可与此章相发,第彼显此隐耳。
清沈曾植《稼轩长短句小笺》
# 稼轩《贺新郎》词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下一篇:宋·佚名《寇准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