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己亥":公元1179年,
# 淳熙己亥:淳熙是宋孝宗的年号,己亥是干支之一。淳熙己亥对应公元1179年。
"自湖北漕移湖南":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
# 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
"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
# 同官王正之:作者调离湖北转运副使后,由王正之接任原来职务,故称“同官”。王正之:名正己,是作者旧交。
"为赋":作诗词。
"更能消、几番风雨":还经得起几回风雨,
# 消:经受。
"匆匆春又归去":春天又将匆匆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
# 怕:一作“恨”。
"何况落红无数":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
# :一作“迷”。,落红:落花。
"春且住":春天啊,请暂且留步。
"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难道没听说,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
"怨春不语":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
# 不语:无语。
"算只有殷勤":看来殷勤多情的,
# 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画檐蛛网":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
# 画檐:有画饰的屋檐。
"尽日惹飞絮":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 飞絮:飘飞的柳絮。
"长门事":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
# 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准拟佳期又误":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
"蛾眉曾有人妒":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
# 蛾眉: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
"千金纵买相如赋":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
# 相如赋:即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脉脉此情谁诉":这一份脉脉深情向谁倾诉?
# 脉脉:绵长深厚。
"君莫舞":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
# 君:指那些忌妒别人来邀宠的人。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难道你们没看见,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
# 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皆尘土: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斯人(指赵氏姊妹)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
"闲愁最苦":闲愁折磨人最苦。
# 闲愁:指自己精神上的郁闷。
"休去倚危栏":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
"斜阳正在":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
# 斜:夕阳。
"烟柳断肠处":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 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伤春、讽喻题材的词。此词描绘了暮春时节风雨摧残、落花飘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伤春惜春的氛围。通过描写留春不住的怅惘,表达了对南宋国势衰微的担忧。同时,借陈阿娇的故事,体现出自己忠而被谤、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投降派的批判和讽刺。
2. 写作手法
拟人:如“春且住”“怨春不语”,赋予“春”以人的情态,强化情感表达。用典:下阕多处用典,“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用陈皇后长门之怨的典故,自比遭妒受谗、不被重用,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以杨玉环、赵飞燕的结局,警告朝中得势小人,不要得意忘形,终会如她们一样化为尘土,使表达更具说服力与历史厚重感。象征:全词以“春”象征南宋国势,“落红”象征南宋国势的衰落,“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象征自己虽努力却无法挽回局势的无奈,使抽象的情感与政治寓意具象化,增强了词的表现力。
3. 分段赏析
上片蕴含着词人惜春、怨春与留春的多重复杂情愫。开篇“更能消”三字,如重锤敲响,抛出“春事将阑,还禁得起几番风雨的折腾”这一揪心之问。表面观之,此问关乎春日将逝,实则映射南宋岌岌可危的政治局势。自宋室南渡,本有诸多良机,足以推动爱国抗金、光复中原,无奈朝廷昏聩,投降派猖獗,打压抗战志士,致使大好时机一次次错失。虽有北伐之举,却皆以签订屈辱“和议”收场。这些失败反倒成了投降派推行妥协路线的借口,南宋王朝仿若风雨中的孤舟,摇摇欲坠。“匆匆春又归去”,正是这一局势的生动隐喻,抗金复国的美好前景已如梦幻般消逝,此为第一层。然而,词人对这珍贵的“春光”满怀眷恋,“惜春长怕花开早”,可现实冰冷残酷,“何况落红无数”。这一扬一抑间,尽显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落红”,既是春日消逝的表征,又象征着南宋国运衰微,更寄托了词人对时光空逝、壮志难酬的深沉喟叹,此乃第二层。面对春之离去,词人并未坐以待毙,出于满腔爱国热忱,他振臂高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这实则是对南宋朝廷的恳切劝诫,形象地表明,唯有坚定抗金复国,才有出路,否则将无路可退。这里运用拟人之法,明知春归不可逆转,却执意挽留。表面写惜春,实则凸显词人渴望恢复中原、统一山河的急切心情,以及对投降派的切齿痛恨,此为第三层。从“怨春不语”至片末为第四层。即便词人强烈呼喊、严正警告,“春”却沉默以对。春色难留乃自然常理,可春之缄默却出人意料,由此引发强烈的“怨”意。但怨恨又有何用?无奈之下,词人不禁对“画檐蛛网”心生羡慕,哪怕能如蛛网般留住些许象征春天的“飞絮”,亦是心灵的莫大安慰。这四句将惜春、留春、怨春等复杂情感紧密交织,以细微“飞絮”收尾。上片四层,层叠起伏、波澜横生、顿挫有致,精妙地展现出词人复杂矛盾的心境。下片借陈阿娇的典故,抒发爱国之情无处倾诉的苦闷。此片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各有不同内涵。从“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为第一层,亦是全词关键。词人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况,揭露自身虽忠心耿耿却遭猜疑,屡受谗言诋毁,得不到重用、壮志难伸的悲惨境遇。“君莫舞”三句为第二层,词人以杨玉环、赵飞燕最终的悲惨结局,暗喻当下当权误国、一时得势的奸佞之徒,向投降派敲响警钟。“闲愁最苦”至篇末为第三层,借烟柳斜阳的凄凉景象,隐喻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薄西山、危在旦夕的现实状况。
4. 作品点评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艺术特色鲜明。其一,运用比兴之法,以暮春风雨、落红等象征性意象,巧妙寄寓对祖国的挚爱和对时局的忧心。拟人手法与典故的融入,自然而精妙。其二,词人独具匠心,借男女之情暗喻现实政治斗争,以委婉之笔抒深沉之意。其三,词风别具一格,情感表达缠绵曲折,节奏上沉郁顿挫。虽表面婉约,如伤春惜花之语细腻入微,实则哀怨沉痛至极,沉郁悲壮之情在曲折的词句中层层尽显,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 词意殊怨。“斜阳”“烟柳”之句,其“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便在汉唐时,宁不贾种豆种桃之祸哉。愚闻寿皇见此词颇不悦。然终不加罪,可谓盛德也已。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 康可伯《曲游春》词头句云:“脸薄难藏泪,恨柳风不与,吹断行色。”惜别之意已尽。辛幼安《摸鱼儿》词头句云:“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之意亦尽。二公才调绝人,不被腔律拘缚,至“但掩袖,转面啼红,无言应得”与”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其惜別惜春之意愈无穷。……凡作文须是有纲目,如“君不见”三字,苏文忠公《满江红》,辛待制《摸鱼儿》用之。臧辛伯《贺吴荆南启》亦用之。
宋张侃《拙轩集》卷五《揀词》
# 李涉诗“野寺寻花春已迟,背岩惟有两三枝;明朝携犹堪赏,为报春风且莫吹。”辛用其意。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 “春且住”二句,是留春之辞。结句即义山“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意。“斜阳”以喻君也。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 “更能消几番风雨”一章,词意殊怨,然姿态飞动,极沈郁顿挫之致。起句“更能消”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真是有力如虎。又云:怨而怒矣!然沈郁顿宕,笔势飞舞,千古所无。“春且住”三字一喝,怒甚。结得愈凄凉、愈悲郁。……稼轩词,于雄莽中别饶隽味。如“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又“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多少曲折,惊雷怒涛中,时见和风暖日。所以独绝古今,不容人学步。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辞意似过于激切。第南渡之初,危如累卵。“斜阳”句,亦危言耸听之意耳。持重者多危词,赤心人少甘语,亦可以谅其志哉。
清黄苏《蓼园词选》
# 权奇倜傥,纯用太白乐府诗法。“见说道”句是开,“君不见”句是合。
清谭献《谭评词辨》
# 感时之作,必借景以形之。如稼轩云:“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同甫云:“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不言正意,而言外有无穷感慨。
清沈祥龙《论词随笔》
# 词主谲谏,与诗同流。稼轩《摸鱼儿》,酒边《阮郎归》,鹿虔之“金锁重门”,谢克家之“依依宫柳”之属,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此固有之。但不必如张皋文胶柱鼓瑟耳。
清张祥龄《词论》
# 辛稼轩词,慷慨豪放,一时无两,为词家别调。集中多寓意作,如《摸鱼儿》云:“更能消、几番风雨……”又如:“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点点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流莺声住。”又如:“一番风雨,一番狼藉。尺素如今何处也,绿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又如:“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又如:“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此类甚多,皆为北狩南渡而言。以是见词不徒作,岂仅批风咏月。
清李佳《左庵词话》卷上
#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是张俊秦桧一班人。亡国之音,不为讽刺。……“算只有”三句是指张俊秦桧一流人。
清王闿运《湘绮楼词选》
上一篇:宋·苏轼《超然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