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牛远远过前村":远远地看见牧童骑着牛缓缓地在前村走过,
# 过:经过。
"吹笛风斜隔垄闻":轻风隔着田垄送来阵阵牧笛声。
# 陇:通“垄”,田垄。一作岸。,隔:隔着。,吹笛风斜:一作短笛横吹。
"多少长安名利客":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
# 名利客:追逐名利的人。,长安:唐代京城。
"机关用尽不如君":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 机关用尽:用尽心机。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饶有理趣,借题发挥的警世诗。诗人通过描绘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图景,与世俗追名逐利的浮躁世态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对淡泊名利、返璞归真的人生境界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白描:前两句“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采用白描手法,仅用“骑牛”、“短笛”、“田陇”等意象,便勾勒出牧童悠然自得的画面。诗人未加雕饰的写实笔触,使田园生活的恬淡跃然纸上,形成清新自然的意境。对比:后两句“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将“长安名利客”与“牧童”形成强烈对比,前者象征世俗的功利与复杂,后者代表纯真与超脱。这种二元对立的结构,凸显了诗人对淡泊生活的推崇,强化了批判力度。借代:“长安名利客”以都城“长安”借代追逐功名的官僚阶层,暗示名利场的浮躁与虚妄。夸张:“机关用尽”以夸张手法形容官场中人的算计之深,强调其徒劳无功的结局,与牧童的“无为”形成反差。象征:“短笛”象征自由无拘的心灵状态,与“机关用尽”的功利心形成对照。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描写牧童悠然自得,骑于牛背之上,信口吹奏着短笛,那神情宛然构成一幅恬静画卷。他缓缓穿行于前村小径,笛声随风在田野间悠扬飘荡,与牛同行的步伐中尽显洒脱与闲适。诗人巧妙地将牧童置于村庄与河岸的广阔背景之中,不仅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田园景致,更添几分野趣与辽阔。后两句转而论及尘世,那些深陷长安名利场的追逐者,机关算尽,争名夺利,其生活状态与牧童的悠然自得形成了鲜明对比。多少官场庸人,费尽心思,到头来却不及牧童半分自在与欢愉。这一贬一褒之间,不仅流露出作者超然物外、清高自守的心境,也饱含着对牧童纯真生活态度的由衷赞美。
4. 作品点评
《牧童诗》与《红楼梦》“机关算尽”之语同样批判功利世态。诗中牧童的悠闲生活看似超脱,实为文人笔下的理想寄托,在封建制度下终究难以实现。
# 牧童、短笛、老牛,三者常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清新悠闲朴实无华的田园风光。这就是牧童的生活,纯朴率真,无忧无虑的恬然与现实中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牧童世界的美好饱含着诗人的社会理想,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批判视角。表达了作者赞颂牧童清闲自在,不追求名利的生活情怀,他认为人应活得悠闲淡泊,不应受名利所驱。
现代学者周蓉蓉《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组编·农诗300首》
上一篇:宋·徐俯《春游湖》
下一篇: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