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近密拘":身居要职受拘束,
# 密:一作约。
"心为名检缚":心被名誉礼法所束缚。
"月夜与花时":月夜花开的好时光,
"少逢杯酒乐":很少有机会举杯畅饮尽欢。
"唯有元夫子":只有元九您这位夫子,
"闲来同一酌":闲暇时能与我同饮一杯。
"把手或酣歌":握手畅谈有时引吭高歌,
"展眉时笑谑":舒展眉头时常欢笑戏谑。
"今春除御史":今年春天您被任命为御史,
"前月之东洛":上个月又前往东都洛阳赴任。
"别来未开颜":分别之后我一直愁容满面,
"尘埃满尊杓":酒杯中也落满了尘埃。
"蕙风晚香尽":蕙草的晚香已经消散,
"槐雨余花落":槐树经雨后残花飘落。
"秋意一萧条":秋意渐浓一片萧瑟,
"离容两寂莫":离别的我们容颜都显寂寞。
# 莫:一作“寞”。
"况随白日老":何况岁月催老,
"共负青山约":我们一起辜负了共游青山的约定。
"谁识相念心":谁能理解我们相互思念的心意,
"鞲鹰与笼鹤":就像被缚的鹰和笼中的鹤。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诗歌开篇“身为近密拘,心为名检缚”直抒胸臆,“近密”指接近权力中心的职位,“名检”即礼法约束,两句写出诗人因公务繁忙、礼法限制而身不由己的状态。接着“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以“月夜”“花时”的美好时节反衬日常忙碌,本应赏景饮酒的时光,却鲜少有闲暇享受,暗含对压抑生活的无奈。“唯有元夫子,闲来同一酌”笔锋一转,引出友人元九(元稹),强调唯有与元九相聚时,才能暂得放松。“把手或酣歌,展眉时笑谑”通过“把手”“酣歌”“展眉”“笑谑”等细节描写,刻画出两人畅饮时的畅快:携手高歌、眉眼舒展、互相调侃,画面鲜活,可见友情之深。“今春除御史,前月之东洛”交代元九新任御史、调往洛阳的近况,“别来未开颜,尘埃满尊杓”则写别后诗人状态:自分别后一直愁容满面,连酒杯都落满灰尘,以“未开颜”“满尊杓”的细节,传递出离别的失落与孤寂。“蕙风晚香尽,槐雨余花落”转向景物描写:晚风中蕙草的香气已消散,雨后槐树的花瓣纷纷飘落。“香尽”“花落”的衰败之景,与后文“秋意一萧条,离容两寂莫”相呼应,以萧瑟秋景烘托离别的凄凉,两人各自漂泊的孤寂跃然纸上。“况随白日老,共负青山约”由眼前之景延伸至时间维度:岁月随白日流逝,当年同游青山的约定终未实现。“况随”“共负”二词,将个人衰老与未能履约的遗憾叠加,深化了对时光易逝、聚少离多的怅惘。结尾“谁识相念心,鞲鹰与笼鹤”以“鞲鹰”(被绳索束缚的猎鹰)、“笼鹤”(困于笼中的仙鹤)自喻,虽身受束缚(如“近密拘”“名检缚”),但内心对友人的思念从未停歇,如同困鸟仍渴望自由。此句以物喻情,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诗人对元九的深切牵挂,以及虽处困境却心怀真情的赤诚。
上一篇:唐·白居易《夏日独直,寄萧侍御》
下一篇:唐·白居易《溪中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