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ì
xiàng

朝代:唐作者:陈元光浏览量:1
ēn
xián
fēng
xiàng
guì
yuān
hóng
zài
yán
沿
chí
gōng
zuǎn
fēng
zāi
jiǎo
měng
fēi
lóng
yuè
shū
kāi
shì
xīng
yán
jià
quàn
nóng
qín
láo
mìng
zhòng
xuè
zhú
shí
kōng
bǎi
yuè
fēn
mǎn
zhū
róng
tōng
yuàn
yán
jiā
zhuàng
zuò
bìn
shuāng
péng

译文

承受着皇帝深厚的恩泽,策马朝着那如桂树般深邃、渊博的学问或理想之地奋勇前行。手执笔墨,遵循着儒家的传统和学识进行书写、记录,手持弓箭继承祖先的英勇风范。消除灾祸,剿灭如猛虎般凶恶的敌人或困难,广施恩德地辅佐那如飞龙般尊贵的君主。每日阅读书籍,以开启士人的智慧和见识,天还未亮就驾车出发,劝勉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因为勤劳努力深感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而那些嬉笑玩乐的念头,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已消散。百越之地雾气弥漫、局势纷乱,各个戎狄部落都能普遍受到恩泽。我愿意更加努力增添自己的壮志和力量,不要让自己坐等岁月流逝,直到两鬓斑白如蓬草般。

逐句剖析

"恩衔枫陛渥":承受着皇帝深厚的恩泽,

"策向桂渊弘":策马朝着那如桂树般深邃、渊博的学问或理想之地奋勇前行。

"载笔沿儒习":手执笔墨,遵循着儒家的传统和学识进行书写、记录,

"持弓缵祖风":手持弓箭继承祖先的英勇风范。

"祛灾剿猛虎":消除灾祸,剿灭如猛虎般凶恶的敌人或困难,

"溥德翊飞龙":广施恩德地辅佐那如飞龙般尊贵的君主。

"日阅书开士":每日阅读书籍,以开启士人的智慧和见识,

"星言驾劝农":天还未亮就驾车出发,劝勉百姓从事农业生产。

"勤劳思命重":因为勤劳努力深感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

"戏谑逐时空":而那些嬉笑玩乐的念头,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已消散。

"百粤雾纷满":百越之地雾气弥漫、局势纷乱,

"诸戎泽普通":各个戎狄部落都能普遍受到恩泽。

"愿言加壮努":我愿意更加努力增添自己的壮志和力量,

"勿坐鬓霜蓬":不要让自己坐等岁月流逝,直到两鬓斑白如蓬草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示珦》是唐朝名将陈元光在闽南治理时期精心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该诗被收录于《全唐诗》。陈元光在漳州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担任漳州首任刺史一职,积极推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如开科选才以广纳贤才、劝课农桑以发展经济等,为漳州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因而被后世尊称为“开漳圣王”。全诗开篇以“恩衔枫陛渥”起兴,既表达了对皇恩的感戴,又为后文的论述营造出庄重而宏大的氛围。诗中,“载笔沿儒习”与“持弓缵祖风”相得益彰,生动展现了陈元光文武并重的治国理念。“载笔沿儒习”体现出他对儒家文化的尊崇与传承,强调以文治教化民众,培养人才;“持弓缵祖风”则彰显了他尚武的精神和对家族英勇传统的继承,表明在边疆治理中,军事力量是保障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支撑。这首诗以训示后辈为核心主旨,巧妙地融汇了陈元光在边疆治理过程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陈元光:唐代开漳圣王、军事将领、诗人。

陈元光(657—711),字廷炬,唐朝光州浮光山(今河南固始县)人。长博通经史,尤耽黄石公素书及太公韬略。自著兵法、射法服习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排律,也是一首抒怀诗。诗歌围绕诗人蒙受皇恩、文武兼修的形象展开,通过描绘消除灾祸的担当、劝勉农桑的务实、关注边疆的胸襟以及自勉奋进的结尾,展现了忠君爱国、勤勉务实的品格,传递出积极进取、不负使命的壮志豪情。

2. 写作手法

起兴:“日阅书开士,星言驾劝农”通过“日阅书”“星言驾”的日常行为起兴,引出诗人勤勉务实、关注民生的形象。以具体行动自然过渡到对其家国情怀的刻画,层次分明,强化主题。

3. 分段赏析

“恩衔枫陛渥,策向桂渊弘”,开篇点明诗人蒙受皇帝的深厚恩泽,“枫陛”一词彰显皇恩的庄重与尊贵。“衔”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这份恩情的珍视与铭记。而“策向桂渊弘”则笔锋一转,描绘出诗人策马扬鞭,朝着如桂树般深邃高远的学问与理想之境奋勇前行的姿态。“桂渊弘”不仅营造出一种高雅、宏大的意境,更体现出诗人志向的远大与追求的崇高,为全诗奠定了积极向上的基调。“载笔沿儒习,持弓缵祖风”,诗人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勾勒出自己文武双全的形象。手持笔墨,遵循儒家传统,展现其深厚的文化素养与对学问的执着追求;手持弓箭,继承祖先的英勇风范,凸显其尚武精神和家族使命感。这种文武兼修的特质,使诗人成为家国栋梁的典范,既能在文化传承中发挥作用,又能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保家卫国。“祛灾剿猛虎,溥德翊飞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家国担当。“祛灾剿猛虎”象征着诗人勇敢地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和邪恶势力,为国家和人民消除灾祸;“溥德翊飞龙”则表明诗人广施恩德,辅佐君主,助力国家繁荣昌盛。“飞龙”代表着国家的领袖和希望,诗人以辅佐飞龙为己任,体现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理想的坚定信念。“日阅书开士,星言驾劝农”,从个人修养转向社会民生,展现了诗人勤勉务实的一面。每日坚持阅读书籍,不仅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识和智慧,更是为了开启士人的心智,培养更多有才能、有担当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储备力量。“星言驾劝农”则描绘出诗人天未亮就驾车出发,深入田间地头,劝勉百姓从事农业生产的情景。这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展现出其亲民、务实的作风。“勤劳思命重,戏谑逐时空”,诗人在勤勉努力的同时,也不忘反思自我。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因此更加珍惜时光,不敢有丝毫懈怠。而那些嬉笑玩乐的念头,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已消散。这种自我反思和警醒,使诗人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和责任,不断激励自己奋勇向前。“百粤雾纷满,诸戎泽普通”,诗人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关注国家的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百粤雾纷满”描绘出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局势纷乱的景象,暗示着国家面临的外部挑战;“诸戎泽普通”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国家的恩泽能够普遍施及各个少数民族部落,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美好愿望。“愿言加壮努,勿坐鬓霜蓬”,作为全诗的结尾,诗人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他决心更加努力,增添自己的壮志和力量,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同时,也警示自己不要虚度光阴,等到两鬓斑白时才后悔莫及。这种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陈元光《太母魏氏半径题石》

下一篇:唐·陈元光《半径庐居语父老 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