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熠与娟娟":萤火虫闪烁着微光,姿态柔美,
"池塘竹树边":在池塘边的竹林树影间轻盈飞舞。
"乱飞如拽火":它们纷乱飞舞时仿佛拖曳着火焰,
# 拽:一作曵。
"成聚却无烟":聚集成群时却不见一丝烟尘。
"微雨洒不灭":细雨无法浇灭它们的光芒,
"轻风吹欲燃":微风拂过反而让光亮更似要燃烧。
"昔时书案上":往昔在书案上,
# 昔时:一作旧曾。
"频把作囊悬":我常将萤火虫装入袋中悬挂,借光读书。
唐代诗人
周繇(841年-912年),字为宪,字为宪,池州至德(今安徽东至)人。家贫。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登进士第。有诗名,与郑谷、张乔、许棠、喻坦之、李昌符等人号为咸通十哲。授福县尉。又任校书郎。调至德令。卒年不详。繇工于诗,与温庭筠、段成式等人有交游。为诗“只苦篇韵,俯有思,仰有咏,深造阃域,时号为“诗禅”。为不入于邪见,能致思于妙品(《唐才子传》卷八)。诗多警句。清陆蓥称其多景楼诗“绝佳,今人罕称之者”(《问花楼诗话》卷一)。《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周繇诗》一卷。《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续拾》补断句二。事见《唐诗纪事》卷五四、《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八等。
1. 分段赏析
“熠熠与娟娟,池塘竹树边”:首联用两个叠词“熠熠”(光亮闪烁)和“娟娟”(姿态美好)直接描绘萤火虫的形象特征,简洁勾勒出其发光的特点和轻盈优美的姿态。点明萤火虫常见的栖息环境,池塘边、竹林树木之下,为画面提供了具体场景。“乱飞如拽火,成聚却无烟”:颔联写萤火虫飞行的动态。“乱飞如拽火”比喻萤火虫快速、不规则地飞行时,如同拉着一条跳动的火线,生动形象。“成聚却无烟”则写它们聚集在一起时,如同点点火光汇集,却没有丝毫烟气冒出,突出了萤火光纯净、清凉的特质。“微雨洒不灭,轻风吹欲燃”:颈联写萤火在微雨和轻风中的表现。“微雨洒不灭”说明萤火虽微小,其光却不轻易被细雨浇熄,显出一定的顽强。“轻风吹欲燃”则形容微风拂过,萤火随风摇曳、忽明忽暗的情态,仿佛风吹得火光更明亮了(如同要燃烧起来),捕捉了其光的灵动感。“昔时书案上,频把作囊悬”:尾联巧妙运用车胤“囊萤夜读”的典故(“囊悬”)。“昔时书案上”点出过去有人(车胤)将萤火虫装入纱囊。“频把作囊悬”中的“频把”说明常做此事,“作囊悬”即指制成悬挂的萤囊。此句由眼前萤火联想到勤学的故事,自然收束全诗,赋予萤火以实用与文化内涵,但并未过度拔高。
上一篇:唐·周繇《送江州薛尚书》
下一篇:唐·周繇《公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