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ī
huái
怀
qiān
niú

朝代:唐作者:曹唐浏览量:1
běi
dǒu
jiā
rén
shuāng
lèi
liú
yǎn
chuān
穿
cháng
duàn
wèi
qiān
niú
fēng
jǐn
níng
xīn
hèn
pāo
zhì
jīn
suō
zhī
jiù
chóu
guì
shù
sān
chūn
yān
yín
shuǐ
yōu
yōu
jiāng
xīn
xiàng
xiān
láng
shuō
jiè
wèn
huā
zǎo
wǎn
qiū

译文

北斗下的美丽女子双眼流泪,望眼欲穿、肝肠寸断是为了牵牛。封好题上锦字凝聚着新的遗憾,抛起放下金梭编织着旧日的忧愁。春天的桂树笼罩在模糊的烟雾中,银河这一条水在夜里悠长流淌。想要把心意对仙郎诉说,借着问榆花早晚到秋天。

逐句剖析

"北斗佳人双泪流":北斗下的美丽女子双眼流泪,

"眼穿肠断为牵牛":望眼欲穿、肝肠寸断是为了牵牛。

"封题锦字凝新恨":封好题上锦字凝聚着新的遗憾,

# 恨:一作思。

"抛掷金梭织旧愁":抛起放下金梭编织着旧日的忧愁。

# 织:一作结。

"桂树三春烟漠漠":春天的桂树笼罩在模糊的烟雾中,

# 春烟:一作天云。

"银河一水夜悠悠":银河这一条水在夜里悠长流淌。

# 水夜:一作带水。

"欲将心向仙郎说":想要把心意对仙郎诉说,

# 向:一作就。

"借问榆花早晚秋":借着问榆花早晚到秋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织女怀牵牛》是唐代诗人曹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以牛郎织女的神话为题材,通过“北斗佳人”“牵牛”“桂树”“银河”等意象,刻画了织女对牵牛的深切思念。诗中首联直抒相思之苦,颔联结合纺织动作写情感,颈联以景物强化阻隔意境,尾联设问表期待,将神话叙事与抒情结合,体现了织女因时空阻隔而产生的哀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曹唐(797?~866?),唐代诗人。字尧宾,桂州(今广西桂林)人,一说郴州(今湖南)人。初为道士,后举进士不第,咸通中官至使府从事。其诗题材,大都取自古代神话传说及六朝志怪小说,迷离缥缈,瑰奇多彩,想象丰富,文辞清丽,对其后游仙诗有所影响。代表作品有《病马》《大游仙诗》《小游仙诗》等。明人辑有《曹从事诗集》1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曹唐是唐代桂州诗人,起初为道士,后来应试进士未中,咸通年间担任使府从事。他的诗作以游仙诗闻名,《织女怀牵牛》是其“大游仙诗”系列中的一首。《唐才子传》记载他曾作《大游仙诗》50篇,现存17首是遗佚后的结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闺怨诗。介绍了织女对牵牛的深切思念,描绘了织女流泪、封题锦字、抛掷金梭等情景,体现了因时空阻隔产生的哀愁,营造了寂寥空阔的氛围,表达了织女的相思之苦和对重逢的渺茫期待。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直接写出织女因思念牵牛而流泪、内心极度痛苦的状态。对偶:“封题锦字凝新恨,抛掷金梭织旧愁”,“封题”与“抛掷”、“新恨”与“旧愁”两两相对,对仗工整,展现织女情感的交织。借景抒情:“桂树三春烟漠漠,银河一水夜悠悠”,通过描写桂树笼罩在烟雾中、银河在夜里悠长流淌的景象,营造寂寥氛围,表达织女的哀愁。设问:尾联以“榆花早晚秋”设问收束,这句诗以疑问的形式,询问榆花何时迎来秋天,既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又巧妙暗示了时光易逝的感慨,让结尾更有余味。

3. 分段赏析

首联“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北斗佳人”指织女,“双泪流”直接描写她流泪的样子,“眼穿肠断”则形象地表现出她因思念牵牛而极度痛苦、望眼欲穿的状态,开篇就直白地抒发了织女的相思之苦。颔联“封题锦字凝新恨,抛掷金梭织旧愁”:“封题锦字”是织女写下思念的文字,凝聚着新的遗憾;“抛掷金梭”是她织布的动作,却在编织着旧日的忧愁。这两句将她的动作与情感结合,写出了新旧愁恨交织的状态。颈联“桂树三春烟漠漠,银河一水夜悠悠”:“桂树三春”描绘出春天桂树被烟雾笼罩的朦胧景象,“银河一水”写出夜里银河悠长流淌的样子。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构建出空阔寂寥的氛围,强化了仙凡相隔的意境。尾联“欲将心向仙郎说,借问榆花早晚秋”:织女想把自己的心意告诉牵牛,却只能问榆花何时到秋天。这里以设问的方式收束,既表现了她想倾诉的心情,又暗含了对重逢之期的渺茫期待。

4. 作品点评

该诗是曹唐“大游仙诗”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唐代道教文学与爱情主题的融合,将游仙诗的叙事焦点转向女性视角,运用多种手法刻画织女的思念,体现了唐代游仙诗的独特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晔《尚书都堂瓦松》

下一篇:唐·曹唐《张硕重寄杜兰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