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óng
gōng
xià
xún
zhēn
guàn
kuān
zhōng
xiù
cái
shū
yuàn

朝代:唐作者:吕温浏览量:1
yuàn
kāi
xuān
xiào
lán
jiāng
shān
bìng
kuān
wēi
fēng
dàn
jué
shān
xiāng
mǎn
liè
fāng
zhī
zhú
hán
juàn
zuì
shēng
bái
shì
yín
shī
hǎo
jiù
tán
yuàn
jūn
gōng
wén
liàn
xiān
jiā
jiǔ
zhuǎn
dān

译文

关闭的院子打开窗户,欢声笑语渐渐停歇,江山仿佛都融入到这如壶般的小天地,显得格外开阔。微风轻轻吹拂,只觉得杉树的香气弥漫四周,在炎炎烈日下,才感觉到竹林中透着丝丝凉气。打开书卷阅读,最适宜在这明亮的房间,想要吟诗,最好到那道士诵经的步虚坛边。希望您在这个地方钻研文章学问,就如同修炼仙家那经过九次提炼的仙丹一样。

逐句剖析

"闭院开轩笑语阑":关闭的院子打开窗户,欢声笑语渐渐停歇,

# 闭:一作闲。

"江山并入一壶宽":江山仿佛都融入到这如壶般的小天地,显得格外开阔。

"微风但觉杉香满":微风轻轻吹拂,只觉得杉树的香气弥漫四周,

"烈日方知竹气寒":在炎炎烈日下,才感觉到竹林中透着丝丝凉气。

"披卷最宜生白室":打开书卷阅读,最适宜在这明亮的房间,

"吟诗好就步虚坛":想要吟诗,最好到那道士诵经的步虚坛边。

"愿君此地攻文字":希望您在这个地方钻研文章学问,

"如炼仙家九转丹":就如同修炼仙家那经过九次提炼的仙丹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为唐代诗人吕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押寒韵。此诗生动描绘了夏日里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的景致,院内杉香弥漫,竹气氤氲,透着丝丝凉意。诗中巧妙引用“一壶”与“九转丹”的典故,以炼制仙家九转丹来类比在此处钻研文字的情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文学家

吕温(772~811),唐代文学家。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今山西永济)人。贞元进士,又中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累官至刑部郎中。后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被贬道州、衡州刺史,世称吕衡州。其善诗文,文体赡逸,多言当世之务。擅长铭赞,又善政论。亦能诗,间有反映现实、关心民生之作。代表作品有《成皋铭》《三受降城碑铭》《凌烟阁勋臣颂》《张荆州画赞》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诞生于唐宪宗元和六年,即公元811年,地点是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山的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彼时正值夏日,吕温身处书院,眼前的景象触动其心弦,不禁触景生情,借景抒情,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诗人将在书院“攻文字”比作“炼仙家九转丹”。“九转丹”是古代方士经过九次提炼而成的丹药,被视为仙丹,炼制过程艰难且需极高的技巧与专注度。以此作比,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希望友人在此处钻研学问时,能如同炼制仙丹那般专注、执着,投入大量心力,从而取得非凡成果。用典:“江山并入一壶宽”运用了“一壶”的典故。传说中道家仙人常携带一壶,壶中别有天地。此处诗人化用此典故,说江山仿佛都能纳入这书院的“一壶”之中,不仅营造出一种奇幻、开阔的意境,也暗示了书院虽为现实之地,却如同仙境般蕴含着广阔的世界。

2. 分段赏析

首联“闭院开轩笑语阑,江山并入一壶宽”,描绘书院环境,院子关闭,轩窗打开,欢声笑语渐歇。“江山并入一壶宽”运用“一壶”的典故,将广阔江山纳入“一壶”,以夸张手法展现书院虽小却有容纳天地的意境,体现出诗人开阔的心境。颔联“微风但觉杉香满,烈日方知竹气寒”,从嗅觉与触觉角度描写夏日书院景色。微风吹拂,杉香弥漫,给人清新之感;烈日当空,身处竹林却觉凉爽,突出竹林清幽凉爽的特点,营造出静谧舒适的氛围。颈联“披卷最宜生白室,吟诗好就步虚坛”,“生白室”与“步虚坛”描绘书院内适宜读书吟诗的场所。“披卷”“吟诗”表明这里是文人修身治学之地,体现出书院浓厚的文化氛围。尾联“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诗人以“炼仙家九转丹”作比,希望友人在此刻苦钻研文字,如同炼制九转仙丹般精益求精,表达对友人殷切的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吕温《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书事通简僚友》

下一篇:唐·吕温《同舍弟恭岁暮寄晋州李六协律三十韵》

猜你喜欢